目标导向策略
目标导向策略,即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聚焦一个教学点作为教学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深度挖掘下去,最后实现这个目标。语文课堂首先应该从好的逻辑起点开始,聚焦一个“切入点”,精心选择一个明确集中又具体的逻辑起点,引领学生不断进入深处。选准了一个最佳切入点,聚焦切入点往前深度挖掘,不仅有利于阅读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有利于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激发课堂生成,启发学生思维。聚焦切入点,其实就是聚焦学生的学,聚焦教学目标。有时一个切入点也是一个聚焦的教学目标。因此,切入点的选择就非常关键。对于语文教师老说,每节课应该都要有一个聚焦的最佳切入点,或者说是一个聚焦的教学目标或突破口。语文教师在选择切入点的时候必须是基于学生认知水平和学情的把握。
在阅读教学中,切入点的选择不是教师一厢情愿或者依照语文教参而来的,语文教师应该深度解读文本,基于学生对文本理解的逻辑起点和理解文本的认知起点,把握所教学生的基本学情,选择切入点,聚焦切入点,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有逻辑的进行教学。一般而言,在阅读教学中的切入点,可以是一个文本的一个关键词,一个关键句,也可以是文章的标题,可以是自己解读的词语或别人评价的词语,可以是一个知识点,也可以是一种学习方式。总之,这个“切入点”必须具体明确,根植于文本并聚焦于文本,这个切入点有利于教学环节的展开,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文本,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树立问题意识,使学生学的活动更有结构更完整。
一个切入点牵动对全篇文章的整体感知、整体理解和整体欣赏,指向教学目标的达成,也就是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称之为主问题的设计。余老师认为在课堂的各个阶段主问题都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在课文初读阶段,这样的切入点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在教学进行阶段,形成课堂教学的重要活动,形成明晰的课堂教学思路,形成学生呈主体性参与的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在教学深化阶段,可以激发思考,引发讨论,深化理解,强化创造,形成波澜,酿造课堂教学的高潮。
意义建构策略
阅读也就是发现和建构意义的过程。教师需要帮助学生通过文本的阅读建构起自身意义,将所学的新的知识纳入已有认知体系。初中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意义建构其实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例如:初中学生在概括文本的意旨,把握文本的主题的时候,往往是有一定难度的。如何在文本的字句段隐藏的信息中层层抽象概括出文章的意旨,语文教师应该告诉学生每篇文章的主题只有一个,即使多主题也可以归纳为一个“唯一”的主题,主题应该是简单明了的,主题的产生在与作者写作时的目的与环境等,并最终在文字的字里行间表现出来。也就是语文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解读来指导学生的自主解读。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理解了每个字、每一句、每一段的信息,抽象出整个文本或者整篇课文的主旨。而且能够用简单明了的一句话来概括,也就是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又如:文章的标题是文章的文眼,学生,看到文章的标题,学生就可以大致的了解课文的题材,课文的主题,课文的表达方式等,这是学生首先建构的相关意义,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一步的联想与思考,接着结合课文内容来分析标题的意义,再解读文本。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建构起整个文本的意义,再进行理解课文就变得容易有效,同时在理解课文时就更清晰明了。
情境创设策略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必须要创设良好的情境,培养阅读兴趣,享受探究的乐趣,以便于学生在深度体验中享受成功的愉悦。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知识是在情境中学习的,深度学习注重在情境中的体验、理解与建构。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教学要求和学情,依据文本创设形象直观的具体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营造阅读教学氛围,深刻理解文本内涵,提高阅读教学的成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