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简书上经常看到周卫英老师的文章,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就关注了他。
后来知道他有一个写作指导群,我想加入那个群。周老师说是免费的,我可以加入。我有点诧异,这个年头还有多少人免费的为别人辅导写作?
一.周老师对我的“棒喝”:棒喝交驰如电掣
进了群以后发现周老师挺严的,他的经典做法就是“棒喝”。谁的文章写得不好,或标点用得马虎,他都用很严厉的态度来对待。我看了以后灰溜溜地潜水了,怕自己的文章经不起他的“棒喝”。
不过我还是很认真的看群里的点评,看的越多发现周老师讲的话越有哲理,对写作有很高的指导意义。他自己并不擅长写文学作品,但是他把写作和修行联系在一起思考,很多建议都非常好。
我发第二篇文章到群里的时候,周老师把我批评得不轻。说我的文章不深刻、不生动。说得我冷汗直冒,这么多年还没有人像这样批评我的文章,我也自认为写得还不错,周老师的一番话让我知道我的水平远远不够。
于是我认真的看了在群里周老师表扬的是哪些人。我发现这老师经常表扬向阳花,群里还有学员专门把向阳花的文章贴到群里来供我们学习。我到简书去关注了向阳花,仔细的看了她的文章。
我发现向阳花的文章,语言活灵活现,人物跃然纸上。文字具有“凸显力”。这些都是我做的不够的地方。我觉得自己要向他们多学习,我文章要多修改、多锤炼。
我向向阳花取经,她说要多看好的文章,然后用心去琢磨,再进行仿写。
二.周老师教我们读书: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在一篇文章里,周老师提到了书籍浩如烟海,读书到底应该怎么读?他告诉我们要读经典。周老师还给我们开了书单,只有几部,《论语》、《道德经》等。
周老师很多事情都站在很高的高度来看。他告诉我们有很多鸡毛蒜皮的小事,理不清,是很少思考大道理的缘故,就是关乎生死等等之类的最高的哲理。
包括读书,他也是这样建议我们的。我在他的建议之下开始认真的研读《论语》,我读的是《华杉讲透论语》。
孔子说的很多话到现在还有指导意义。我是在微信读书上看的,有2000多页,我现在已经看到500页了。我决定多研读几遍。有些很精彩的观点,我没来得及做笔记,准备回头再看时做笔记。
其中孔子说的领导要对下属关心。华杉解释说,不要把女人当男人用,把男人当牲口用。在现代的企业领导来说也是这样。
我看了以后还是挺震动的。因为这句话我老公和我开玩笑的时候说过。有一次我在家里组装扇形三角衣架,因为组装挺难的,我跟老公开玩笑说,你把我这个女的当男的用,老公皱皱眉、撇撇嘴说,那你把我这个男的当牛用。
就这样,我们把这句话哈哈一笑就带过去了。我现在想想我对老公确实不够关怀、体贴。其实老公对我很关爱,无论我什么时候,对他有什么要求他都是有求必应。
可是我关注到他的内心需求了吗?给予他足够的关爱了吗?就因为他对我有求必应,我似乎怎么使唤他都不心疼,这似乎太不应该。他在心里觉得我把他当牛用,我觉得我这样做的是失败的。
孔子说人要“敏于行而讷于言”,最重要的是行动。所以我现在每天都落实对老公关怀、体贴,尽量少给他增加负担。在他生病时多关心他,给他足够的休息时间。
华杉结合现代实际又说道,企业领导不要过度让员工加班,甚至让员工过度劳累导致“过劳死”。
据说华为的公司,让员工做事时是24小时的,不允许他们回家,华为的业绩有目共睹,可是这样的运行机制真的好吗?也就是说他们的业绩是拿命拼出来的。
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仁”在孔子思想里是占主导地位的。
孔子对“仁”的界定是最高的。即使是管仲那种经天纬地之才,极高的经商才能、能够富国强兵,孔子却认为管仲之器小也,因为管仲达不到“仁”的程度。
孔子的很多高足,孔子也还没有给他们定义为“仁”,孔子心目当中“仁”是非常高的理想的人格境界。
我在读的过程当中知道了孔子很多学生非常出色。他的学生有的做了鲁国或卫国的臣相;有的武艺高强是他的保镖,就是子路;有的有着非常高的经商才能,是儒商的始祖,就是子贡。
三.周老师教我们写作: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周老师还有很多观点非常的对。他说我们对标点符号不重视,或文章有错别字,读者一看就知道我们的文章质量不行,或者我们不够专业。
周老师反复强调要正确运用标点符号,有些标点符号使用不准确的,又屡教不改的,周老师直接把他们清退了。
周老师说,要使文章表达精炼,很多人表达啰嗦是思考的不透彻。文章要生动、深刻。因为现在写作的人太多了,不缺乏文章而缺乏好的文章,之所以要这么努力是为了留住读者。
周老师说这些的时候一直是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我觉得我们也要尽快领悟、多多实践,该改的时候认真改。否则周老师也会对我们失望的,不是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