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万卷好书读书会谈写作大陆文汇
对周卫英老师《觉醒者(二百二十三)》的理性思考批判

对周卫英老师《觉醒者(二百二十三)》的理性思考批判

作者: 若逢新雪霁 | 来源:发表于2021-02-03 11:11 被阅读0次

    近来回归简书,认识到不少优秀的创作者,拜读了相当多精彩的作品,其中亦包括周卫英老师的文章,收益颇丰。

    周卫英老师的确当得起“清流作者”的称号,在他的每篇作品中,都能读到大师平日里对写作读书的思考,对他人的谆谆教诲,面对生活时的淡泊态度,这些都值得后辈学习。

    然而,水至清则无鱼,有些文章读起来,就像周老师对我点评时说的吧:“可能是有代沟,读不太明白”一样,作为后辈,有时也会不自主的皱起眉。

    当然,其中绝大部分我相信都是年龄、经历的差异,以及我境界上的差距从而感悟不到,所以抛开这些方面的差异不谈,姑且容我从逻辑入手,站在理性地角度对周老师的这篇觉醒者(二百二十三)做一番批判。

    首先是文章第一句话:“古人可读的书非常少,但是他们创造出了经典。我们现代人可以读的书太多,但是却没有创造,只是制造出了垃圾。”起笔定调,开门见山,好!但是细想一下,总觉得经不住推敲。

    这句话在我看来,大体有三处不当:其一为绝对化,其二为“双标”(用现代话来说哈!),其三为因果关系不具有说服力。

    其一,绝对化:古人确实创造了很多流传至今的经典,但是老师再不喜欢现代,总不至于说现代作家只创作出了垃圾而没有经典吧?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在于能流传千百年,想必现代人也没活到千百岁,怎么就这样断言当下的作品全都没资格成为后世眼中的经典呢?

    至少,就拿大刘(刘慈欣)举例吧:这我可敢断言,上千年古人中可没这么有想象力、又具有这般宏达宇宙架构的科幻作品!难不成大刘笔下的科幻作品算不得经典了吗?

    其二:“双标”:正如上面所说,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在于历经时间长河洗刷,仍然能在千百年后被后世欣喜地看见,当做珍宝一样收藏、阅读、思考,这也就解释了老师您为什么看不到古代的垃圾:很简单的道理嘛!每个时代都有垃圾,但是垃圾顶多红极一时,却不能流传百世。

    所以古代有垃圾,现代也有垃圾,只不过古代的垃圾没有传下来,只传了经典;而现代正好又是信息时代,垃圾确实比较多,又不巧被老师您看见了。但我想,总归有一些作品,他们有资格在未来经过时间的考验,不至于成为周老师您眼中的垃圾。

    这般道理应该不难理解吧?周老师这番话自然有您对现代的担忧与思索,但是否显得有点过于厚古薄今了呢?

    其三,是因果关系不具说服力。这一点若是学过计量应该更好理解阐述,二者之间应当有一个符合计量的因果关系:做个“简单”回归,看看读书量的多寡是否真的与创作的经典数量之间存在负的因果关系。

    不过这样做首先数据不好把握、工程量太大确实难以实现,更重要的是文人之间写文章,这般认真,要用数学定量分析的话太过于无趣且悲哀了。

    因此我们先把因果关系这一条按下不表,品读学习一下周老师接下来怎么阐述这句“古人可读的书非常少,但是他们创造出了经典。我们现代人可以读的书太多,但是却没有创造,只是制造出了垃圾。”,来学习一下在周老师看来,读书量少怎么和能够创造经典挂钩的——我们到底是愿意相信周老师的行文逻辑的!

    要创造,必须摆脱依赖,超越前人,超越自我。

    两千年前的古人从书中得不到他们想要的答案,没有外界的依靠,所以他们读自己的心,总结自己的人生经验,于是写出了经典。

    后人被太多书本牵着走,没有时间和耐心读自己,因此写不出经典,甚至都无法理解古人的经典。”

    接下来这几句话非常精简,但又蕴含了很多哲理,大体可以看做是老师对自己首句话的阐述。

    但是,细究下来不得了,这老师岂不是正在为自己观点的反面作论吗?

    首先,古人面对世界的思考,也想获得答案,获得人生的真谛啊!可是他们遍寻古书而不得,因为前人未述,只好自己去尝试着思考作答。因此给后世留下了璀璨的智慧结晶,可谓经典。

    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人提供的指导乃至是反面借鉴,能够为现代的我们所读所用,这难道不应该是一种进步吗?不应该以史为鉴吗?有前人的指导,有古文今文可以阅读,这不更能促成真正有智慧的思考,写出匹敌过去的经典吗?

    其次允许我“跨界”举一个具体的例子:那就是从古至今物理学的发展。从古时候希腊哲学家对世界本源的思考、到日心说、到科学大爆炸炸开了中世纪幕后的曙光、到牛顿“、再到近代的爱因斯坦普朗克之风流人物,哪一位不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呢?不都是先依靠前人所总结的经验,然后再进行自己的思考,从而推动物理学的发展吗?

    说句不应景的题外话:前人的经典也有可能是有错的,对后世的进步乃至还有阻挠意味:譬如刚刚提到的对世界本源的思考,有的就显得有几分天真;譬如中世纪教会依仗地心说迫害哥白尼。

    所以说,前人经典自是必要,但后人本身的发展创新,更为难得,更为可贵,更为有价值。

    这样看下来,再回头看一看老师所说的“读书多寡与经典创造”之间的因果关系,怕是站不住脚了罢?若真的有,那也该是面对前人经典越多,才越能创造出这个时代有价值,超越古人的经典才是吧?

    当然,其实我也能懵懵懂懂体会到一点周卫英老师的思想,大抵老师所指的经典,该是儒释道的精华吧?

    而老师所指的垃圾,应该不是,也不应该是囊括整个时代,而是对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人们太过于浮躁,所谓的一些创作者不过是造谣拐骗的舆论小丑,创作出一大堆垃圾来蒙蔽信息时代迷惘的年轻人这样现象的痛批与思索吧?若是这样,那周老师确实值得我们所有创作者尊敬与学习:用笔尖去批判社会中的偏颇,抒发自己的不平意,唤起人们的思考。

    但是,有些过于绝对化的表达确实大可不必,儒释道中的好的部分当然是经典。但是与之对应的当代,这个信息爆炸的当下,又怎会没有经典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周卫英老师《觉醒者(二百二十三)》的理性思考批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oept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