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四川省
徐敏:川味之痒◎掏耳朵

徐敏:川味之痒◎掏耳朵

作者: 布衣沙弥 | 来源:发表于2016-05-10 16:29 被阅读148次
摄影/徐敏

在成都,有一种声音颇为曼妙,金属制的U型音叉(亦称震子),在掏耳师手中能够捻出“铛啷—嘤、铛啷—嘤”绵长清脆的震颤音。每个地域都有其约定俗成的独特之音,让本地人和外乡人耳熟能详的莫名其妙,知其所以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就比如上海清晨倒马桶的摇铃声,北京铛啷啷板车发出的借光声,以及郑州街头卖老鼠药的快板声。某种声音一旦听惯了,要是一阵子不听,便会顿觉别扭,气血不畅,甚至大便干燥,月经不调;更有甚者会拿老婆孩子来撒气。信不信由你,反正环境的力量很要命。

成都人懂得享受,亦乐于享受,泡个澡,遛个鸟,品个茶,掏个耳朵眼,一天就消磨尽了。掏耳雅称采耳,虽非成都休闲文化之主导,但却是不可或缺的重角色。大凡在浴池、茶馆,采耳者如影随形,景象万千。

民间俗语云:去成都不泡茶馆等于白去,泡茶馆不掏耳朵等于没来。掏耳朵,人人都会,一根火材棒棒就能解决的小事,竟让成都人硬生生做出了大文章。你别不信,掏耳朵不是简单的挖挖耳屎,要掏出爽,掏出文化,掏出积淀,那还非成都莫属。

摄影/徐敏

于成都,采耳师虽到处可见,但最为密集之处莫过于宽窄巷、锦里和人民公园内的露天茶社。采耳者们手中的工具虽大同小异,但种类却繁多,林林种种,有震子、刮耳刀、铗子、鹅毛棒、马尾、耳扒子、耳起、棉花棒、酒精和头灯等。掏耳技艺归于七十二行中的一技,它起于何时已无从查考,但与搓背、捏脚,共誉为民间三大快活则是名至实归。

俗话说,耳软心活上大当,粗枝大叶害死人;调什么别调情,动什么别动情。耳朵敏感易损,怕疼、怕痒、怕刺激,但采耳者偏要与之调情,甚至上瘾欲绝。享受者,拉把吱嘎作响的竹椅子,或靠、或躺;歪斜着脑袋,眯缝着眼睛。不同型号毛长的耳苗探入耳洞,由浅及深,转转停停,进进出出,时急时许,忽快忽慢;此时的耳根子转瞬被撩拨的血脉膨胀,奇痒难耐,随着最后一波音叉的颤音,莫名的快感引发鸡皮疙瘩向周身蔓延,直至连脚指缝中都能感觉到痒出了花朵。

成都人将掏耳朵戏称为“小爽爽”、“做小爱”,区区二、三十元的低消费,换来的则是挠心抓肺般的暗爽,这种初恋般的感觉,享受一次,必蚀骨铭心。【十年专栏】

相关文章

  • 徐敏:川味之痒◎掏耳朵

    在成都,有一种声音颇为曼妙,金属制的U型音叉(亦称震子),在掏耳师手中能够捻出“铛啷—嘤、铛啷—嘤”绵长清脆的震颤...

  • 徐敏:川味之痒◎吃茶去

    少不入川的慢节奏,让成都成为世人向往的一座休闲城市,以茶会友童叟无欺,成都的茶馆不啻为一方重要的社交场所。记得多年...

  • 徐敏:川味之痒◎川豆花

    去四川,豆花是必吃的一味。相传汉时,刘邦的孙子淮南王刘安,喜欢结交纳贤,门下食客数千,每当饭点儿便成了问题。大厨为...

  • 徐敏:川味之痒◎川妹子

    女人是水做的,这在四川不是一句形容词;特别在美女泛滥的成都,这亦不是一句谄媚的打诨。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被普遍认可...

  • #新中式宠妈艺术#  掏耳朵

    掏耳朵哟 挠挠耳朵,又痒了。 在四川话里,有句戏谑的口头禅是“皮子又痒了嗦?”用来表...

  • 采耳

    前几天说了四川的花茶“碧潭飘雪”。今天来聊聊采耳。采耳,我们四川叫“掏耳朵”,别小看了这个“掏耳朵”,它还是成都的...

  • 频繁掏耳朵可能引起听力受损,你多久掏一次耳朵?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没事就喜欢掏耳朵,只要感觉耳朵痒,随手抓到啥就用啥掏起来,越掏越痒,越痒越想掏,结果呢把耳朵掏疼...

  • 在游戏中,让孩子愉悦做事

    我有个坏习惯,喜欢给女儿掏耳朵。 几年前,女儿是幼儿园小朋友,即使答应让掏耳朵了,不过,身子总爱扭动,一丁点儿痒也...

  • 当我遇到心理咨询

    一早醒来,二个耳朵特别痒,起身拿了棉签,开始掏耳朵,掏了好久还是很痒 这二天的心理实战练习,照见了我的习性-没有耐...

  • 夜游记

    她突然说耳朵很痒,便用小手指掏了几下,还是痒得不行,我说我给你掏耳朵吧。口袋里翻出一把漂亮的耳挖勺。我得意地晃了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徐敏:川味之痒◎掏耳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qey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