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谈会上
此时唐诗已不再紧张,抬眼扫视了一下全场,然后微笑着站立起来。虽然是座谈会,唐诗还是觉得自己应该站起来说话比较妥当。论年龄,在这些老干部面前他就是个孩子;论资历,他是后辈后后辈;无论从哪方面看,他都不能老资老位地坐而论道。
“尊敬的各位老领导!”唐诗开腔了,“首先我代表党史办的全体工作人员,向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奉献了热血和青春的老领导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崇高的敬意!”
这个开场白,听起来很官样,但并不是废话,它包含了两层很实在的意思。一个是当仁不让地亮出了主人身份,这个会是党史办发起召开的,单位虽小,职能不低,“欢迎”二字看起来是客套话,实则界定了主、客身份,欢迎的是主,被欢迎的是客。
另一层意思很明显,就是肯定老干部的历史功绩和对他们的崇敬之情。在这里,唐诗用了一句充满诗意的语言——“奉献了热血和青春”,敏感地触动了老干部的心弦。
想当年,他们风风火火,叱咤风云,有倾情奉献的荣耀,也有受过冲击的悲壮。离退休后,淡出官场,淡出前呼后拥,渐入门前冷落车马稀。如今在党史办的会场上,重提他们的“热血和青春”,此时老干部们的激动和感慨,是一般人难以体味的。话不在多,就这一句就够了。所以,唐诗话音刚落,老干部们都自发地鼓起掌来。
这些老干部都是惯看秋月春风的心如止水,一般情况下,你就是号召他们鼓掌,也不一定能带动起来。
唐诗今天特地穿了件西服,还罕见的打了领带,手持麦克风站在那里有一种玉树临风的精气神。看着他,不少老干部露出慈祥的微笑,如同欣赏家中有出息的小辈一般。
接下来,唐诗先作了自我介绍。然后又说,老干部是我们党史办的工作对象和服务对象,将来我们把这个时期的历史编成书,在坐的各位就是我们这本书中的主人公。刚才李书记说,要介绍大家互相认识认识,我作为我们这个服务团队的领班,更需要尽快和大家熟悉。
说到这里,唐诗向一道来参加座谈会的副主任老朱招招手,介绍道:“这位是我们办公室的朱主任,老资格的,想必和大家都打过交道,现在就请他把参会人员的情况介绍一下。”
说罢,唐诗把手中的麦克风交给老朱。
这是唐诗在全市老干部面前的首次亮相,一番话前后不到两分钟,干脆利落,既表明了自己的工作态度,也把党史办和老干部之间的密切联系做了个准确定位。甚至也可以说这是个简短的动员,老干部既然是未来史书中的“主人公”,相信大家在接下来的座谈中一定会畅所欲言。
至于介绍大家互相认识,李书记给出的缘由是因为人是党史办请来的,所以应该由党史办的领导来负责。唐诗自己介绍不了,把这个任务转交给二把手老朱,逻辑上符合李书记的要求,同时也给老朱一个露脸的机会。
在唐诗的示意下,老朱的介绍从中心席上的刘主任开始。中心席上的四位,孟钧是市委书记,自家领导不须介绍;刘主任和孙建都是正厅级干部,不同的是一个在职一个离休,而且刘主任是代表上级机关来指导工作的,排在前面理所当然;姚醒梦是副厅,只能排在孙建的后面。
老朱一个个介绍下来,他介绍到哪里,电视台记者的大炮就瞄向哪里。无冕之王的权威这时候表现得淋漓尽致,大炮瞄向哪里,被瞄准的人不论官大官小,立马正襟危坐,表情严肃。
坐在一旁的唐诗也很严肃,此时正在他那随身带的小笔记本上写写画画。他既然承诺要熟悉各位老干部,就要趁这个机会把各人的基本信息速记下来。老朱的介绍,除了叫出老干部的姓名外,还把他们离休前所担任的职务和任职期限都说了个清楚。唐诗在记下这些的同时,还要观察一下被介绍老干部的容貌特征,标注上“国字脸”、“金鱼眼”、“三寸胡须”之类的易辨识符号。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以后见面时,人与名能对上号,不至于张冠李戴。要知道,认错人是件很不礼貌的事,唐诗可不想在这上面得罪老干部。
老朱的介绍持续了10多分钟,随后会议进入正题。
按会议程序,首先是刘主任讲话。一般情况下,主要领导的讲话都是放在最后压阵,像今天的会议应该是市委孟书记首先讲话做动员,刘主任最后做总结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意见。考虑到刘主任的讲话重点是业务指导,对座谈会的召开具有针对性的导向作用,放在前面讲比较合适,放在后面就成了马后炮,因此在程序上把两人的位置作了对调。
刘主任首先对社会主义时期党史编研工作的特点和指导思想作了概括的说明,然后重点强调要突出地方特色。因为建国以后全国一盘棋,各地的工作都是在中央统一部署下进行的,如果抓不住地方特色,仅仅只是把各个时期的面上工作展示出来,那么全国各个地方编出来党史就会像一个模具倒出来的,大家都一样,这就失去了编史的意义。因此,他要求大家在座谈讨论中,要围绕“建设”这个中心,发言要详略得当,面上的工作可以略谈,具有典型意义的事情可以展开来细说……
唐诗听了刘主任的这番话,不由得心中暗暗佩服,道理一听就懂,自己怎么就没想到这一点呢,难怪人家说一级是一级的水平,不服不行。
刘主任的讲话,可以明确概括为8个字:围绕中心,抓住特色。这也是他为这次座谈会定的基调。
然而,接下来的座谈环节,还是出现了跑题偏题的现象。
第一个发言的是孙建。他是新中国成立后巢县的第一任县委书记,并在此地工作了近10年,后来调到皖南某地担任地委书记。他的官场生涯基本上都是一把手,政策水平和宏观掌控能力没得说,讲话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发言中把他任职期间本地发生的大事要事,都提纲挈领地罗列出来。不足之处,是讲得过于简略,精彩之处没有充分展开。
第二个发言的是姚醒梦,他的资历比孙建还要老,抗战时期就在外地当县长,直至建国后调到巢县,还是当县长。可能是文化水平有限,前前后后当了10几年县长,楞是没提拔,最后调出时安慰性的安排了一个地区的政*协副主席。那时的政*协没有后来那么重视,机关里流行这么句话——“政*协正歇,正式休息”,进了政协,就等于养闲了。因此这最后一步,实际上是明升暗降。
于是,这千年老二(县长和政*协副主席都是二把手)便成了他心中抹不去的梗。
于是,在座谈会现场,姚醒梦说着说着就说起自己的仕途不顺,甚至还引用了一句民间歇后语:“冷水洗鸡#——越洗越小。”
此言一出,众皆愕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