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游记:东林书院

作者: 凌战 | 来源:发表于2018-04-15 20:56 被阅读7次

旅游也是一种修行,也不需真的就去看了听了,有那么个缘起就行,这篇游记不是我亲眼所见、亲身体验,要说游记,有待商榷。

原本行程的下一站是无锡,惦记着一道领略苏杭的风韵,决定舍弃无锡了。高速公路驶过无锡我又有些后悔,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最美好。手机搜索无意间看到“东林书院”这个景点,这一发现迅速引发无限联想,而这个联想既是我可能错误的流失,也是我在这个过程中无限的遐思。

东林,太有名了,因为高考时中国四大书院里没有它,我就孤陋寡闻,并错失拜谒。

电影《新龙门客栈》除了武打场面和艺术塑造的精彩,它的主线索就是阉党与东林党的争斗。这个争斗又得从明洪武年的科考说起,明初科举考试中发生一件重大事件,又称“ 春夏榜案”。这个案件的起源是,开榜取士51人,竟全为南方籍贯的考生,一时间考场舞弊、政治动荡,事件是以南北分榜收场的。

科举和独特的书院体系是分不开的,和今天一样,哪个地方高考成绩斐然,那里的学校必然成为全国效仿的对象,“状元考题”、“状元笔记”在市面上可是吃香。古代科举没有现代印刷业和新闻业的威力,衍生出了这样一种模式:哪里的师傅教出了状元、出了几位进士,那么这位师傅很快变成山长、大儒,他可以开宗立派、建立书院。而这些学子呢?宦海沉浮,多个朋友多条路。一个书院的学子叫同窗,当年同榜录取的学子叫同科,后来又出现一个词汇:年谊世好。

权力的核心秘诀是拉帮结派,封建科举的权力伦理是读书明理自然就可以科考做官。东林书院的先生们教书教得好,学子们书读的好,自然科考录取的多,南方经济发达,文化事业兴盛,本身是无比优势的条件,有人想把这种条件无限制扩大,就衍生出另一种逻辑,东林书院的毕业生互相帮助,进入官场后可以获得照顾,即将退休的东林学院背景的官员,回到东林学院教学。

这样的循环,就出现后世说的“东林党”,他们自己不这么称呼自己,他们自称“东林学派”,您看,经济让文化兴盛,文化让官场热闹。

看了江浙的钟灵毓秀、人杰地灵,联想起东林党、非东林党、阉党之间的刀光剑影,我算是在无锡旅游了吗?

相关文章

  • 那年游记:东林书院

    旅游也是一种修行,也不需真的就去看了听了,有那么个缘起就行,这篇游记不是我亲眼所见、亲身体验,要说游记,有待商榷。...

  • 东林书院

    宋代杨时最初创建,后来在明代名噪一时,顾宪成等东林党人在此讲学,议论朝政,深为阉党记恨。 魏忠贤矫旨拆毁,后在崇祯...

  • 东林书院墨迹

  • 【手写我心】2月~(补)D12:游《东林书院》之感!

    【无锡】这个城市~留给我的最深刻印象,便是《东林书院》景区! 去《东林书院》,完全是一个偶然的机缘。抵达【无锡】的...

  • 烟雨无锡(一)

    东林书院 大年初二中午到达无锡,天气晴好,走走逛逛,住在三阳广场附近,步行去东林书院,路过秦邦宪(博古)故居,故居...

  • 东林书院行记

    来锡多次,东林书院应到过不下三回。外面暑热不休,所有室外赏玩早已计定作罢,只是今天下午的东林书院和明天上午的无锡博...

  • 2021-03-20

    古诗37恩赐丽正殿书院赐宴应制得林字 37恩赐丽正殿书院赐宴应制得林字 张说 东壁图书府, 西园翰墨林。 诵诗闻国...

  • 凤栖东林,云蒸霞蔚!

    闻声寻道,鳞集东林,云蒸霞蔚,乃小语盛事。 美丽悠久的东林小学,因东林书院而源远流长,因武凤霞校长和她的的团队在教...

  • 无锡 东林书院行

    风声雨声犹在耳, 东林书声今何方? 赤心一颗为家国, 事事关心万古长。

  • 游东林书院_古迹

    后学津梁,江南学范。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东林书院牌坊 依庸堂 杨时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年游记:东林书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qjh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