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唐代)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图为汕头杏花村公园的雕塑2019-4-5 DINO+2
我是祖爸——吴治锋
距离上一篇文章,居然。。居然。。。已经过了将近1个月,真心佩服那些每日一篇的达人们。
今天,是清明节,不过没有下雨,天气很好,所以,也让已故的太爷爷看看他的新曾孙——加加
图为去年清明的祖哥和加加虽然假期带娃很忙,但还是想抽空写一下文章,因为,今天樊登小读者APP应节上新了《爷爷变成了幽灵》
这本书之前有听过,刚好有上新,我就买了,昨晚和祖哥一起共读了这本绘本,深有感触,今天,祖哥有空还会自己再去慢慢翻看这本绘本。
死,是我们中国人比较忌讳的字眼和话题,特别是在潮汕比较传统的风俗里,尤其在面对儿童时。
在许多人眼里,死亡对儿童来说还太遥远。但实际上,死亡无处不在。
回避并不能排解儿童的困惑和烦恼。
当面对“死亡”这一问题时,儿童会感到困惑,他们不知道如何来认识它,因为“死亡”的概念,是很抽象的,人们很难去描述它,更何况是对一无所知的儿童。
《爷爷变成了幽灵》就讲述了一个关于死亡的故事,但它在呈现“死亡”时,却没有使人感到“死亡”带来的压抑感。
它讲述了小男孩艾斯本的爷爷突然倒在大街上,因为心脏病发作而死,艾斯本很伤心。可是 “这天晚上,爷爷回来了”,艾斯本又高兴又惊讶和爷爷玩起了穿墙的游戏, “哇塞,爷爷!”艾斯本说,“你真的变成了一个幽灵,这太好玩啦!”死亡这个本来有点沉重而伤感的话题,却被艾斯本以游戏的形式传达出来,给人以轻松活跃的气氛。
这本绘本,之所以优秀,就是在直面的基础上,给予儿童更多温暖的力量和净化的效果,
使孩子在认识死亡时,又能在死亡之外寻到生命的永恒价值。
死亡与生命都很抽象,文学也毕竟不是真实的,但对于儿童,因为他们善于模仿且易受到影响。因此,带有“死亡”主题的儿童文学作品,更需要在结尾处画一个圆满的句号。无论儿童是否在作品中读到了爱与生命,都应该告诉他们,告别过去,重回现实。
书中,爷爷最后终于记起自己忘记做的事——就是忘了和艾斯本告别。艾斯本与爷爷告别了,因此他也放下心来,重新回到他自己原有的生活状态。
读作品的儿童也像艾斯本那样,告别了,他们也可以舒一口气。
在“死亡”之外都融入了“爱”的主题。所爱之人的离去并不意味着失去一切,就像爷爷虽然离开了,但他的精神和气息永远留在艾斯本心里,当爱与死融为一体,死亡便变得更有价值。对一个人来说,死亡是他人生的终点,但对整个世界来说,生命绝不会因此而终结。死亡不可避免,但是爱与温情,将伴随着生命永存下去。
这个故事没有止于死亡,在告别中,让孩子在悲伤中成长起来,在对死亡的认识中重拾希望。面对所爱之人的死亡,难过和悲伤是人之常情,重要的是,如何从悲伤中回到现实,如何正确面对生命的逝去与存在。把握现在和憧憬未来,是对自我生命的尊重,也是对死者生命的承诺。
同类题材的电影,有演绎非常好的《寻梦环游记》,推荐大家看看
死——即如平静的道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