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幼儿园接孩子,还没有到放学时间,就到后面开放的活动区去散散步。还没走到,就听到挺刺耳的一个大嗓门“你们为什么总把他挤在后面?”
我不由自主的停下来朝声音传来的地方看过去,一个老师让一个瘦弱的小男孩走上了滑梯,然后又大声跟孩子们重申“排队滑滑梯,轮到谁了谁就上,不要加塞”。那个小男孩从滑梯上滑下来后并没有回到队伍中,而是向反方向的教室跑去,跑过我的身边的时候,我清楚的看到他在抹眼泪。
这种发生在幼儿园里的冲突,在大人看来也许不是什么大事情,但对于孩子来说,因为害怕和其他小朋友引起冲突,自己一次次的忍让造成了心理上极大的焦虑,无法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会在他幼年阶段造成无法弥补的心理创伤,从而导致性格孤僻与自卑。
很多家长说,孩子有的时候不说也不知道啊,但作为父母对于单纯的孩子来说,稍微引导就可以倾吐出来,但有的孩子回家跟家长倾吐以后,家长立马就会火了,直接冲动的去找老师或者直接跟其他孩子的家长发生冲突,这样处理虽然看起来对孩子是种保护,但是并没有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容易让孩子进一步的被孤立,被边缘化,更加对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上感到手足无措,感到茫然。
如果自己家孩子回家倾诉自己被欺负的事情时,家长该怎么办呢?作为家长又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呢?
一、家长保持冷静安抚孩子
孩子被欺负,任何一个家长内心都会涌起一颗小火苗,自己怎么对待孩子都行,但绝对不允许别人对自己的孩子动手,这是家长或者任何人天生的“护短”心理,但直接大发雷霆或者气势汹汹对孩子来说都不是一件很好地事情。
家长首先情绪保持稳定,哪怕听到了很愤怒的事情,也需要将小朋友的心安抚好,否则情绪爆发不仅仅再次伤害到小朋友,也同样让小朋友内心会有不敢将自己所经历的告知父母的想法,反而得不偿失。离开孩子的视线,爸爸妈妈针对于孩子的事件再次采取相关的措施、办法。
二、引导孩子正确的分析他所处的困境
父母在孩子遇到欺负的时候,需要帮他找出到底是自身不善于与别的小朋友交流,还是其他孩子恶意的排斥他等原因。如果他认为是其他孩子都在欺负他,那你要引导他分析有没有与别的小朋友也有这种被“加塞”的经历。
因为从成人的视角来看,这种情况可以看出这种“加塞”往往不会针对一个人,而是一种“你如果往后退,我自然就加到你前面”的从众心理,并不是针对某一个人的现象,而孩子因为处理经验不足,往往会以为就是在针对他。
三、帮助孩子找到维护伙伴关系和保护自己权利的平衡点在哪里
父母不妨告诉孩子这种现象不仅仅是因为针对他,而是小朋友在游戏的时候不会特意照顾某个人。再碰到这种情况,除了硬碰硬的争抢之外,启发孩子拿出自己的办法。
而往往是因为平时就不善于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这时孩子往往不知道如何处理这种冲突。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你明天可以跟前后排队的小朋友商量好,一致不同意别人的插队,并且互相提醒要大声说出来”。
四、将分享幼儿园点滴变为习惯
父母不妨督促孩子在实践了之后跟你分享他今天在幼儿园都做了什么,而不是认为孩子的事情都是小事,对孩子细微的情绪变化无需保持高度的敏感。作为家长要有意识的与孩子进行每一天的交流和沟通,只有这样,才能防微杜渐,确保孩子的健康成长。
现在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巨大,对家长来说能保持平稳的心态对待孩子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家长们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物质生活疲于奔命,但给孩子存多少钱、留下多少房产都不如陪伴孩子的成长,及时解决他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孩子成长阶段的难题是一定要有家长有意识的参与与帮助的。
【文/布丁妈妈私享会】励志职场辣妈,多平台邀约原创作者,专注孕产、亲子、育儿,亲子阅读践行者,健康育儿倡导者,用爱分享育儿经验。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