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散文心理
为什么一切都在被娱乐化?浅谈媒介即隐喻

为什么一切都在被娱乐化?浅谈媒介即隐喻

作者: 晚回舟 | 来源:发表于2023-02-23 22:23 被阅读0次

最近和几个朋友聚了一次,避不开的话题有两个,一个是阳的后遗症,另一个就是考研。

而这两者一结合,就是2022年12月24和25号我的状态。

12月初政策放开,我们学校一开始还继续严格封校,没过几天也就几乎不管了,于是12月中旬就开始传学校里已经有感染者。

为了保证我们宿舍的安全,我那个在平常图书馆学习的舍友都不去了,准备了N95口罩,准备了酒精喷壶,结果感染的人越来越多,波及到我们的时候正好是考研的前几天。

我舍友先开始发高烧的,一开始带了一点新奇,也带着不确定性,于是她也笑,我们也笑。

一天过后我笑不出来了,我高烧、呕吐、头疼到崩溃。

我在高烧中排了三个小时的队等待做核酸,又在高烧中踩着五厘米厚的雪一路走去校医院,折腾了一番后,高烧不降,但是没有办法。

烧了两天之后我实在睡不着了,就开始看手机,一看都在聊什么“干饭株”“学习株”,甚至还有娇妻文学“真好,我是被我老公传染的 ”……

我阳之后一直发不了汗,但那一刻我气得额头布了一层汗,我不觉得这种娱乐化好笑,我只觉得我的痛苦被娱乐化让这件事看起来像个笑话

但我很快平静下来了,因为我想起电子媒介本身就是娱乐的代名词。

媒介即隐喻”是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的一个命题,简单来说就是传播媒介的最基本功能是“染色”。

媒介本身是一个带着颜色的染缸,我们从染缸里获得消息。

印刷媒介(书、报纸等)是严肃的,首先它有门槛,这就要求读者必须有识别文字的能力,同时它是线性的、强调理性和逻辑的,所以在文字印刷媒介这个染缸里的信息都自然染上了“严肃”的色彩。

而电子媒介生来就是通俗、娱乐的。它通过声音和画面来刺激人们的感官,越感性、越直接的刺激越能吸引人,这注定了电子媒介一定会把信息染上“娱乐”的色彩。

所以媒介本身就是一种带有偏向性的、隐秘的暗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万物都被娱乐化的“娱乐至死”迹象也必然越来越明显,也越来越应该被重视。

大势不可逆,但对于个人来说,恐惧和焦虑不应靠娱乐来消解,精神胜利永远只是糖衣。

相关文章

  • 2018-11-29阅读笔记

    《娱乐至死》 1、媒介的隐喻。 人类的媒介是语言,二媒介即隐喻,这些隐喻决定了我们的文化内容。 让我想起了余秋雨先...

  • 《娱乐至死》读后感

    一:媒介即隐喻 老舍的裕泰茶馆、纸短情长的书信、娱乐至死的电波、去中心化的网络。技术的革新,带来更强大的媒介,媒介...

  • 一、《娱乐至死》引言

    “我们的语言即媒介,我们的媒介即隐喻,我们的隐喻创造了我们的文化的内容。” ...

  • 媒介即隐喻

    深入一种文化的最有效途径是了解这种文化中用于会话的工具。 媒介的形式偏好某些特殊的内容,从而能最终控制文化。 语言...

  • 媒介即隐喻

    本文是我读《娱乐至死》第一章的总结与感想。 传播信息的媒介会对信息的内容产生影响。 我们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

  • 读《娱乐至死》第一章

    第一章 媒介即隐喻 作者在这一章主要讲了一个观点,即“我们的语言即媒介,我们的媒介即隐喻,我们的隐喻创造了我们的文...

  • APP IN——我不懂你,哪有资格爱你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说媒介即隐喻。其大意为媒介会用一种隐蔽但有利的暗示来定义世界,塑造文化。诸如电视媒介,和现...

  • 《娱乐至死》 第十周

    《娱乐至死》 ——尼尔·波兹曼 我们终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媒介即隐喻 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

  • 媒介即隐喻(一)

    研究《圣经》,在其中我获得了一种启示:媒介的形式偏好某些特殊的内容,从而能最终控制文化。这种启示来自"十诫"中禁止...

  • 媒介即隐喻即认知论

    就如上一篇文章所说,波兹曼所担心的不是奥威尔笔下《1984》中的思想禁锢、限制自由等一切人类所反对、所憎恨的东西,...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一切都在被娱乐化?浅谈媒介即隐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qlt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