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雅子
我们为什么活得越来越俗气呢?因为,我们失去天真后而得到的物质享受与精神上的恭维实在是太多了,而且这些常人都认可的好处或者叫幸福,自天一亮开始就牵引着我们走上追求得到这种好处或幸福的路。上班、休闲、交友……都似乎无形当中围绕着这样的物质与精神得到而不知疲倦或知而不停地努力着。
佛家讲去执得乐,可惜这种人生因果造业而成的执着之心怎么可能轻易去掉呢?再者说,去掉执着,那种无欲无求的乐并不是大多数人所能接受的。觉悟者之所以觉悟必也经了苦痛,轻看了名利才有所彻悟的。且这彻悟里面,也绝大多数是种醒悟,也有一部分应该是赎罪。
将人生看作一条线段,有起点和终点,就会时时有人生短暂的压迫感。比如说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总是在提醒我们的人生来日不多,心态的变化也与之相应地变得谦卑与柔和。更甚之已在盘算着那退休后生活该如何打发,那为儿女计该如何发挥余热,更更甚之开始将年轻时都不太在乎的健康问题当作生活里相当重要的事了,以防成为子女们的累赘或以痛苦的状态存活。
其实啊,人生苦痛的解脱也没有什么更神妙的法门,无论佛家、道家,给出的方法也无非是从思想上入手,让我们相信一种教法或学说,然后自圆其说,从行为上入手放下曾经,也看清或看淡未来罢了。只是神化了的佛祖更容易让苦痛着的人们迷信而已,于是“如是我闻”就自然产生一种让人双手合十的吸引力。
我们换个看法,将人生视作一条直线怎样?我们的生也不是最初的起点,你可以知道你自己的姓氏、你自己的祖先,可是你无法知道,人的起点在哪,所以你不必认定你的生就是你的起点。而死更非终点,我们太习惯把失去呼吸、失去思想的生命视作死亡,视作终点,而那死了的生命依然是种存在,以另一种面目或方式存在于大地、江河或天空!且因生的过程及其产生的思想影响也并不会于那死亡的一刻而完全消逝,所以死还不完全是生的终点。个体的生命寂灭或许可以人为的作个有限的认定,而代代生生不息,人的终点又在哪里呢?恐怕没人能说清!用这“直线”思维来考量人生,反倒很释然了!我看解脱倒也很简单,把人生视为直线就行了,不问起点,不问终点,该怎样就怎样,一种结束就是另一种开始!
当然这方法只适合懒于双手合十的人,不必执着于用执着佛法去掉执着之心的人。我个人即属此类。佛祖原也是人,从太子修行为佛陀、释迦牟尼,一个大觉悟者、圣人,经历了代代信众的推崇人为夸张为法力无边的如来形象,这也真切地反映出人们对于人生苦痛解脱的极度渴望,同时也是极度无奈!现实就是现实,没有神的存在,即使有神的存在,依然有正邪、善恶之分,分别保佑对应的人,也是一种力量的平衡。所以,人最不该把自己可以掌握、可以改变的事交给所谓的神佛。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佛祖,信自己就可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