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婚姻育儿公众号【麦小丁】征集优质文章
面对寄宿制学校,粑粑麻麻该如何抉择?

面对寄宿制学校,粑粑麻麻该如何抉择?

作者: 米斯李瞳 | 来源:发表于2018-12-18 21:45 被阅读36次

    寄宿制能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孩子的综合能力也就随之提高?将来就一定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我曾经所在的城市在教育产业化方面做得比较到位,城中的几大名校都纷纷源自一条龙式的私立教育集团。这些教育集团从幼儿园时期就定向培养自己的小学、初中以及高中人才,为的就是以“一以贯之”的教育模式,打造思想和行为中无不展现出自己独有的教育品牌LOGO的优秀学子,并在每年的高考中能够举举夺魁,拔得一大波头筹,年年都能以非常高的升学率继续吸引更多的学生前来入读。

           这些教育集团也深受广大家长的欢迎,因为家长可以更专业地干更擅长的事,而教育就放心地交给学校,交给老师吧!家长只需要在节假日收假当天傍晚,将孩子准时送到学校去上晚自习,以此来开启一周的学校生活,也只需要在节假日放假当天下午放学时,把孩子从学校接回家,即可!至于辅导作业,那都是老师的事,即便是周末的作业,收假当天的晚自习上,老师也会把作业辅导完毕。如遇寒暑假家长忙得不可开交,还可以把孩子以夏令营或冬令营的方式托付给学校,会有专门的老师负责辅导作业,也有专门的老师负责业余生活的安排,甚至可以带这一类孩子去有诗的远方看看。当然,这是有偿服务,而家长只需要做好后勤保障,撸起袖子挣够票子就对了。非常美好的人生画面?!但是问题也来了,孩子的事好像没家长什么事了,活生生地像私立教育集团批量承包了一个又一个家庭中涉及到子女教育的重大项目。

           这类学校有自己合作的幼儿园,一般小学生的选拔,大多从合作幼儿园中优先录取,因为在幼儿教育的行为习惯引导中,通常会有为小学幼小衔接顺利过渡的定制化内容,比如更适合小学校园要求的小学新生学习行为习惯的规范、寄宿生活规范等等。考虑到幼儿园小班和中班孩子太小,对粑粑麻麻有一定程度的依恋,所以,一般从幼儿园大班开始可以选择寄宿,以便于到小学更好地适应校园为期五六天的寄宿生活。

           也就是说,如果粑粑麻麻选择让孩子尝试去寄宿,那么,这样的家庭从孩子幼儿园大班开始,每周都会有为期五六天的“骨肉分离”,如果孩子适应或者家长勉强孩子去适应寄宿生活,这种状态会一直“循环播放”到孩子高中结束。

           对于粑粑麻麻而言,这样一路长大的孩子与粑粑麻麻之间的亲子时光少得可怜。因为,孩子考大上学后,身心会更加自主,到时候,粑粑麻麻想要再指手画脚,却未必如愿。而孩子大学毕业后,如果再独自外出奋斗创业几年,粑粑麻麻想和孩子亲密一下,也难得一见。等孩子再到适婚年龄,成个家,紧接着,孩子再有一个他自己的孩子。那么,粑粑麻麻和孩子的亲子时光则永远一去不复返。因为,没有再合适的机会了,而那一刻,粑粑麻麻或许才想起要弥补,于是极有可能把所有在自己孩子身上错过的亲子时光又毫无边际地倾注到孩子的孩子身上,于是新一代的隔代亲出现了,新一代的小皇帝小公主又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人生不该如此局促地一闪而过,但是被粑粑麻麻放弃掉的亲子点滴不也就催促着人生一晃而过了吗?真是细思极恐啊,而亲子关系互动频率的不足甚至缺失导致的基于爱、信任和支持的教与受教,养与受养关系则很容易形成不可融合的对立面,所以,待孩子自主意识与能力稍微强一点的时候,很多性格和行为上的人为瑕疵便一发不可收拾地暴露无遗。

           城中那几所私立名校的教育品质是有口皆卑的,更有坊间传言说,一脚跨进其中一所就等于另一只脚也跨进了985、211。所以,当年 ,我也为儿子选择了其中一所有百年公立名校基因的私立学校。 毕竟能触手可得更好的,没道理退而求其次。

           为了读该校,提前一年转到了与其有合作关系的幼儿园,因为那所幼儿园直升我们心仪的学校的机率更大。正如前面提到的,小学有针对地引导了学习、生活的行为习惯更加符合其要求的学生,没道理再招揽一堆还需要花大力气和大把时间再去调教的别的幼儿园毕业的学生吧。所以我们如愿以偿地进到了那样的幼儿园。

           转眼间大班的上半年也过去了,一年级便要开始寄宿,那么,大班下半年就应该试着让孩子寄宿,充分适应一下。按照我当初极其狭隘的逻辑,我认为,一岁半就开始进行全日制早教的孩子,比一般孩子早进入社会化的状态,与家人之外的老师同学接触自然不成问题,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一岁半就入读的全日制早教中心带给儿子的蒙氏教育,让他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与小朋友和谐相处、在与小朋友产生矛盾的时候如何维护自己的利益,如何与人分享美好的食物与事务,如何理解安全规则避免危险、如何自己吃饭穿衣穿袜叠被等等等等。在我看来,我儿子是具备顺利过渡到寄宿学校的能力的。然而事实却并非我想的那样简单。孩子从出生到一点一点长大,真的并不像从壳里孵出来的小鸡,你给它饲料,它就吃,它就长,就对了。

           孩子的肉体成长的过程中,自我意识也在不断形成,心理发育也在因接触到的不同环境而长成相应的样子。我儿子本来是活泼灵动的,寄宿不到一个月便出现让我完全没想到的异常,比如开始厌恶去上幼儿园,开始变得不爱说话,以前一看到好吃的就十分开心,那一段时间再好吃的东西也让他打不起精神来,总是一副郁郁寡欢的样子。这简直就不该是幼儿园大班的孩子该有的状态。

           我开始陷入沉思,查询了很多关于寄宿好坏的资料。但最后,让我改变思路不再让儿子住校的决定并不是所谓理论与资料打动了我,更多的是孩子本身的反应。因为,异常状态发生后,我立即跟幼儿园进行了沟通,将寄宿改回走读。起初的一个礼拜内,我儿子有所改变,似乎又不太相信,所以,改变并不明显,当一周的时间过去,他确定是的,不用再被“关”进学校,可以天天享受家的温暖与惬意的时候,他变得更加放松了,他恢复了往日的活泼与灵动。对同学、班级、学校又开始欣喜和向往了,看着他又开始不停地对新鲜的事物发出声音“是什么呀?”、“为什么呀?”的时候,我就开始意识到,寄宿制,或许真的不适合我儿子。

           著名的教育学者尹建莉,曾发表过一篇名为《寄宿制是个坏制度》文章,文章中,她明确反对寄宿制,并认为,如果把孩子和父母隔绝开来,就可以锻炼出很强的自理能力——按照这样的逻辑,孤儿院的孩子受到的早期教育应该是最好的。事实上,在孤儿院长大的孩子大部分有较重的心理问题。这个观点如醍醐灌顶,这让我也意识到,是呀,如果寄宿制并不能完美地锻造孩子的独立能力,那么,粑粑麻麻在自己明明可以挤出时间去陪伴孩子的前提下非要把孩子送去寄宿学校,又是图什么呢?

    在孤儿院长大的孩子,其自我意识和合作意识往往停留在较低层面——不是他们天赋不好,也不是保育员的工作不尽责,是他们被剥夺了正常的家庭生活和父母之爱,从小缺少家庭气氛滋养,缺少和亲人的情感及语言交流,以至于成年后在心理及能力方面表现出永久的缺陷。

    脑神经科学已证实,早期情感发育不良,会直接损害大脑的正常发育,使其结构异常,造成无法逆转的病理性改变。

    在这方面,罗马尼亚曾犯过一个致命错误。二战后,罗马尼亚人口锐减,政府规定每个育龄妇女至少要生4个孩子并可以送到政府出资的国家教养院集体抚养。此后,先后有6万多名婴儿一出生就被送进教养院批量抚养。这些孩子后来几乎都出现行为异常,大多数智力低下,情感发育不良,不会和人交流,无法形成对视和对话,独自坐在角落,不停地前后摇晃或不断重复某种刻板行为,对陌生人没有恐惧感,也没有沟通能力——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称之为“孤儿院现象”

           家庭的温暖,尤其是母爱,是一个儿童成长必不可少的心理营养品。送孩子寄宿,本质上是反自然、反天性的,是成人无视儿童作为一个人的自然需求,把自己的需求强加到孩子头上。尤其是送孩子上全托幼儿园,是在孩子幼年时期就急于去发展他的社会属性,减少他和粑粑麻麻相处的时间。孩子原始的自然需求得不到满足,今后他的社会属性也难正常成长、无法正常表达。

           有些粑粑麻麻说,我知道寄宿对孩子不好,但工作实在忙,没办法。其实,观察我们身边的孩子,很容易明白一个事实:儿童和粑粑麻麻感情的建立,必须要有相处时间的长度和频次。孩子越小,对粑粑麻麻的爱的要求越多,对相处时间和频次也就要求越多,这是儿童获取安全感的必需。长期寄宿的孩子,潜意识中既害怕被粑粑麻麻抛弃,又对粑粑麻麻有怨恨,所以经常会表现出委屈、拒绝、过度缠绵和不可理喻。

    再分享一个粑粑麻麻圈里广为流传的故事:

    一次朋友聚餐,一对事业有成、中年得子的朋友带着5岁的儿子。据说那孩子3周岁就被送进北京市非常有名的一家幼儿园全托,自己会洗袜子内裤、睡觉起床都很自觉。孩子看起来很聪慧、非常乖,坐在妈妈旁边默默地吃着饭。那一天一起吃饭的另外两个五六岁的小朋友一会儿就混熟了,吃完饭就跑到旁边的沙发上玩儿去了,而这个小男孩一会儿爬到妈妈怀里,搂着妈妈的脖子和妈妈缠绵,一会儿又爬到爸爸怀里和爸爸缠绵,看起来十分忧郁又烦躁,不说话,也始终不肯下地和小朋友玩儿,看得出来,内心有非常强烈的不安全感。

           事实上,寄宿造成的情感疏离,不仅仅发生在孩子心里,也发生在粑粑麻麻心里。缺少相处的长度和频次,彼此间的情感联结就会比较稀疏,爱的浓度和质量就不会高。许多粑粑麻麻不能很好地理解孩子,难以很好地与孩子沟通,这与他们和孩子相处机会少,建立的感情联结比较稀疏有关。孩子幼小的时候,往往正是粑粑麻麻开始打拼的时候,但这不应该成为天天不见孩子的理由。年轻时谁不忙呢?

           寄宿制本身并没有好坏区分。它的存在,于教育集团而言,是一定程度上的商机,于广大家长而言是相对轻松,但于孩子而言,是锻炼的机会还是噩梦则要看孩子本身了。一切涉及儿童利益的问题,都应在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前提下去解决。要不要选择寄宿制,其实最需要站位到孩子的角度去深入考虑。

           其实,当粑粑麻麻面对寄宿学校,不知道如何抉择的时候,可以尝试给孩子一个试错的机会,让他感受一下约定时期内的寄宿生活。如果孩子能够适应寄宿制的生活模式,同时,性格、性情、情绪等完全不受影响,那么选择寄宿,问题不大,而寄宿所谓的让家长更轻松、让孩子更独立的优势会再被放大。但是,如果孩子接受不了寄宿制的模式,性格、性情、情绪明显大变,那么,请慎重,不要再想着满足自身需求而勉强孩子去接受与适应,那样,它那“孤儿院现象”的劣势会被无限放大甚至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先试试,不行再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或许才是恰当的。

           尽管,有些孩子能够适应寄宿制,但是别忘记,适应归适应,选择归选择,道理还是那个道理:完整的家庭教育才是培养智慧的途径。孩子真正属于父母的时间只有十几年,如果不珍惜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就错过了生命中许多美妙的时刻。要培养一个出色的孩子,父母必须有这样的意识和自信:父母是最好的老师,亲情是最好的营养品,餐桌是最好的课桌,家是最出色的学校。

           记得有人曾说过,千篇一律的皮囊终究抵不过万里挑一的灵魂,那么,请身为粑粑麻麻的你也仔细想想,在寄宿制那种同一模式的人才制造大工厂,脱离了家风家训个性化思想行为习惯的细细滋养,你又如何好意思让你的孩子长出万里挑一模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面对寄宿制学校,粑粑麻麻该如何抉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rdl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