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因为一篇文章被骂了。在简书写作两年多这是第一次,以前从未享受过如此殊荣。
被骂的原因很简单,就是观点不同。写文章本来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观点不同不是很正常吗?换言之,如果观点都一致才不正常。
读书贵有新知。同样的书不同人来读会收获不同感受,即便同一个人读同一本书,随着认知水平的变化,不同时期也会获得不同感受。
越是经典作品,值得解读的角度层次越多,一本《红楼梦》被多少专家学者解读过?如果千篇一律还有解读的必要吗?
《骆驼祥子》也是一本经典著作,代表了老舍先生文学思想的高水平,这样一本书值得读者反复精读。
毫无疑问在此之前已经有对这本书的权威解读,包括教材中也秉持着“旧时代把人变成鬼”这样的观点。这种观点自然有合理之处,但仅仅从社会环境角度去分析人物命运也有偏颇之处。
最好的读书,就是立足于精读基础上的真实感受。也许跟大家学者比,我的理解不深入,但至少是来自我的真实感受。
《骆驼祥子》不是第一次读,以前都是大概翻翻,并没有深入思考,这一次则是花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细细读完,不但精读还做了摘抄。老舍先生的语言描写很值得细细品味,老北京风俗画描写如在眼前。
但是,在读的过程中我一直有一种从未有的感觉,跟之前在各种推荐解读中都不同。之前看各种解读中都把虎妞分析得特别坏,就像书中祥子的感受一样,虎妞成了一个妖魔式的存在,似乎就是她导致了祥子的悲剧。
可是,通篇读下来,从老舍的描写中感觉不到虎妞有那么坏。尽管她丑,老,滑头,但是从人的角度来看并不是一个罪大恶极的坏女人,甚至感觉她对祥子还不错,至少在结婚之前祥子也这样认为。
之前看到的各种分析似乎有些绝对化,跟解读的视角有关,如果单从人性角度来看——文学作品应该以人性为核心,因为人性是永恒的,虎妞和祥子的悲剧更多是一种个性不合的婚姻悲剧,不存在谁压榨谁的问题,反而是虎妞在经济上帮助祥子很多。
这样一来,虎妞的罪大恶极就有些言过事非了,老舍先生应该也没有想把虎妞写得多坏,从他的文字里可以感觉到。
毫无疑问老舍先生最爱祥子这个人物的,尤其在作品的前半部分,在对祥子的描写中透着说不出的喜欢: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 头上永远剃得发亮 …… 脸上永远红扑扑的……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 他觉得他就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
不仅祥子爱自己,老舍也爱这样淳朴精神的祥子。哪个作家不爱自己笔下的角色?就像鲁迅先生也爱他笔下的阿Q、孔乙己。然而,爱之深责之切,有一种爱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因为爱才会因为他的堕落而痛心。
就像鲁迅对待他塑造的角色一样,老舍先生也对祥子保持两种看似对立实则统一的看法。
一方面,老舍对祥子所遭遇的一切深感同情,一方面又对祥子最终向命运屈服而痛惜难过,本来他有很多次机会走出泥沼换来新生,可是他最终都放弃了。
时代带给个人的,我们无法改变,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的局限,同时也有新生的希望,我们所能改变的只有自己。祥子,本来就不是一个完人,他的身上既有残留的农民的质朴勤劳正直,也有自私懦弱的一面。
对这个人物,老舍是同情的,也是批判的。同情是爱,批判也是爱,从《骆驼祥子》这部书中可以看到老舍先生批判国民性的苦衷和用心,这一点和鲁迅先生一脉相承。难道你说鲁迅批判阿Q就是不爱底层人民吗?单线思维必然走入死角。
文章最后的标题还是来自老舍先生的话:人是不容易看清楚自己的。当时一直没有合适的标题,偶然看到这一句,正好切合我的文章,就化用成了《最不容易看清的是自己》。
在此对贡献出经典作品的老舍先生深表感谢,成功的作品才有多样化的解读。
只有多种角度去解读才能读出作品的多重意味,而不是单纯接受一种思维模式。不能接受不同见解的人必然固步自封,爱骂就去骂呗,我的文章我做主!
2023-6-2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