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
碰到索然无味的电影,不会潇洒离去,在放映厅度过乏味的2小时;
等公交车时,少等几分钟的“幸运”所带来的快乐,远远比不了多等几分钟的“霉运”所带来的不快;
面对限时优惠券、举办限时买赠或折扣活动,购物需求会被大大激发,总觉得不买就亏了。
损失厌恶起初用作股票术语,由美国经济学家卡尼曼和泰勒提出,指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认为损失更加令他们难以忍受。
这反映了人们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不对称,实验证明:同量的损失带来的负效用为同量收益的正效用的2.5倍。
损失厌恶发生场景的特点:时间紧迫(无法审慎思考)、有利可图(没有得到即损失)。这样的特点使得损失厌恶多发于经济行为——导致非理性经济行为决策。
在损失厌恶效应出现时,人们并没有理性判断下实际的损失,而是受强烈心理作用的支配完成看似规避风险决策,最终却极有可能造成实际的损失。
各种限时的东西都隐含着催促、容易引发焦虑,让自己多做一些思想斗争,唤醒被利益蒙蔽的理性。
如果没有及时发现问题已经造成了损失,一定要尽快停止消耗,壮士断腕。
能多一分理性的犹豫,能多一分舍离的勇气;坦然面对现实。
未完待续
喜欢请点关注
#心理疏导#疏心卡#学点儿心理学#加油#正能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