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1月04日。
今天,开通了微信订阅号,并同时将所写内容发布到简书。
以前,我曾经有微博账户、云笔记账户和简书账户;在更早之前,甚至还有过各种论坛账户。虽然有过这些账户,但我并没有养成写作的习惯。在论坛里,大多是跟帖、讨论;微博中,大多是转发、评论;只有云笔记用的比较多,但也只是以记录提纲为主,很少有成篇的文字。因为平时几乎从不写作完整的文章,所以一直没有发布简书内容。今天之所以开始发布内容,是因为受了一篇关于写作的文章的影响。
前几天读到一篇文章,谈坚持写作的重要性,说写作不要在意是否写得好、是否会没有人愿意看、是否会被嘲笑,写作就是写作,定期地写,坚持不懈地写,而且要发表出来让别人评头论足,勇敢地接受别人的批评。那篇文章写得的确好,原本想在这里给出原文的链接,可惜当时读过后没有保存,现在实在是记不得原文作者和文章的出处了,所以只好作罢。如果以后能再次见到那篇文章,我会以适当的形式推荐给大家。
那篇文章给了我很大的鼓励,鼓励的结果就是我决定开始持续性、周期性地写作,并公开发表,而不论是否会有关注、是否会有好评。周期性,我的底线是每周至少一篇不低于一千字的文章;持续性,我的底线是最少坚持三年。我做事情,有的坚持了一年,很少有能坚持两年的,能坚持三年的还从来没有过。我希望从练习写作开始,能至少坚持三年,如果能一直坚持下去,五年、十年、二十年,甚至是三十年,那么估计我罹患老年痴呆症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如果我能再活三十年,而且晚年能保持头脑清醒,那我就相当满足了。
字数指标容易定,内容指标却不容易定。写什么呢?元旦期间我一直在思考此事。原本想确定一个写作的主题,并围绕主题展开写作,可是我并没有什么专业领域,也没有过硬的学术功底,对任何确定的主题都无法保持持续的关注。所以最后决定还是不囿于任何主题,而是对生活学习中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以学习心得、读书笔记、实事评论等形式记录下来,以随笔的形式写作。没有确定主题的写作,必定会杂乱。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写一堆杂乱的文章,于是我给自己的简书起了个名字,叫《人微思博》。所谓“思博”,其实就是胡思乱想,只是换了个稍微好听的说法。
人微思博,也是我以前一个微博的名称。那个微博账户原本就不活跃,后来就归于沉寂了,现在拿来做简书的名称,一是因为实在想不出其他的名称了,二是还贴合我给自己的所写内容定的调子,所以只好拿来用了。
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我计划先用有道云笔记(http://note.youdao.com/)起草,拟定提纲、初稿,定稿后再复制到微信订阅号中(http://mp.weixin.qq.com),并同步到简书中(http://www.jianshu.com/) 。有道云笔记可以随时在手机上拟稿,并同步到PC端,这样可以随时用手机记录构思,然后再用电脑完成,十分方便。而且有道云笔记有字数统计功能,方便查看是否完成了大于一千字的定量(有道云笔记统计,本文有1631字;而简书统计本文有1411字)。
无论写什么,我都会坚持以原创为主。如果在文章中引用了他人的论点、用语,我会尽量标出原作者、出处或链接;对于无法确定作者、出处的部分,我会说明理由并说明非我原创。当然,我会对整篇文章的文责承担责任。另外,为了文章的视觉效果,我会使用一些图片。这些图片可能大部分都是从百度图片(http://image.baidu.com/)搜来的,对于这些来源,因为难于确定原作者及原出处,所以就不再指明了。只要文章中使用了比较漂亮的图片,一般都是搜来的(本文中所用图片,来自华为手机屏保图库)。
至于我所写的文章,如果大家愿意在互联网中转发,那是看得起我,我自然感激不尽。无论是整体转发、引用,还是部分转发、引用,都请大家保留相应的必要因素,比如,作者姓名、出处、声明等。至于纸质媒体或音视频媒体(报刊、杂志、出版、电台、电视台等),本人拒绝一切其对本人文章的任何方式的使用。
开通简书,就是给自己套上了轭,逼着自己不停地前行。至于能行多远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踏踏实实地走稳每一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