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郭召良:人格障碍的咨询技术

郭召良:人格障碍的咨询技术

作者: 鸿蒙小筑 | 来源:发表于2022-11-28 07:46 被阅读0次

人格障碍症状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上面。前面社交焦虑障碍中的咨询技术在必要时也可以应用,认知行为疗法关于自动思维、中间信念和核心信念阶段的技术也常常应用在人格障碍的咨询过程中。

考虑到咨询关系在人格障碍咨询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在这里我们介绍人格障碍咨询中用于处理咨询关系的两个技术,我们把它称为咨询态度也是可以的。

共情式面质和有限再抚育是认知行为治疗流派的图式治疗所提出的处理咨询关系的两个基本态度,这两个概念比较准确地说明了咨询师面对人格障碍患者时应该抱有的态度,下面我们对这两个技术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01.共情式面质

人只有被接纳才愿意改变。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需要引导患者做出一些改变,如果咨询师不去理解患者的想法和感受,仅仅直接指出患者认知和行为方式上存在的问题,并试图应用认知行为技术去改变它,调整患者的认知和行为,常常会遭到患者的阻抗,不愿意改变,甚至有可能影响咨询关系的维系,特别是人格障碍的患者尤其如此。

共情式面质既是一种咨询态度,也是一种咨询方法。它是指心理咨询师要共情患者,在共情基础上再指出患者存在的问题,引导患者做出改变。

所谓共情,实际上就是要求咨询师有一种接纳的态度,愿意聆听患者的故事,愿意了解患者的想法和感受,能够从患者的成长经历、早期经验、核心信念和补偿策略等角度来理解患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和感受,咨询师要做到比患者更理解他。

咨询师既要理解患者的想法和感受,也要理解患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和感受。当然,仅有理解是不够的,咨询师还需要表达出自己的共情。咨询师要向患者表达自己愿意倾听,听懂了对方的讲述,感到了对方的感受,或用语言、表情来传递自己的共情。

当患者感受到自己被理解、被接纳时,他们就愿意面对自己的问题,愿意解决自己目前的困境,这个时候咨询师可以指出患者当前的认知、情绪和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应用认知行为技术引导患者修正认知,患者和咨询师一起挑战自己原有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实现认知和行为的改变。

琳达,女,28岁,因为与男友分手前来咨询。她在一次会谈中抱怨咨询师没有明白她的意思,愤怒地对咨询师说:“你根本没有理解我。”

面对患者激烈的情绪表达,咨询师表达了自己的接纳,然后说:“你能毫无保留地说出你的感受,这非常好。你要不要多说一些,以便我能够理解你?”听到咨询师这么说,琳达的愤怒消退了许多,于是表示自己担心与男友分手后会孤独下去。

聆听琳达的担忧后,再联系到琳达小时候父母为了旅游而把她托付给外人照顾的经历,咨询师对她说,自己能够理解其童年被父母抛弃的经历,现在又有与男友分手的事情发生,使得其对咨询师能否理解自己,接纳自己产生了忧虑。得到咨询师的深度理解,琳达的心情显然好了许多。

接下来,咨询师回到患者最初的认知“你根本不理解我”上,应用认知技术(如控辩方技术、发散性思维技术)来检验这个想法的有效性,通过控辩方技术的应用,琳达她认识到多数时间咨询师还是表达了对她的理解的,并非不理解她,通过发散性思维技术的应用,琳达明白了咨询师不是没有理解自己,只是有点走神而已。

完成认知改变后,咨询师为刚才会谈走神的事情向琳达道歉,然后讨论如果琳达觉得咨询师没有理解她,她可以做什么让咨询师更理解她,而非用愤怒的方式。

在上面琳达的个案中,琳达表达愤怒情绪的时候,咨询师没有指责对方或为自己辩解,而是接纳并且鼓励对方。咨询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倾听患者的故事,结合患者的童年经历,对琳达的想法和感受有了更多的理解,并把共情的信息传递给了琳达,显然这样做取得了效果,她的心情好多了。这时候再应用认知技术来讨论患者的认知和行为,患者就容易接受了。

这个部分就是面质,它是在前面共情的基础上发生的。如果没有前面的共情,直接去质疑患者的认知、情绪和行为,这样做往往会损害咨询关系。

02.有限再抚育

人格障碍患者通常都存在创伤经验,这些创伤经验的背后是与重要他人的关系扭曲,比较常见的情形是患者的心理需要未被满足,有时候还遭遇了自己不期望的伤害。

人格障碍患者可能会遭到重要他人的忽视,甚至遭遇来自重要他人的暴力、身体虐待、性虐待、心理虐待等,他们还可能面对重要他人的苛刻要求或期望,遭遇外部威胁或创伤事件的时候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持和保护等。

这种与重要他人关系(往往是亲子关系)的扭曲是人格障碍的重要原因,因此咨询师就需要修复患者与重要他人的关系,需要去满足过去患者在重要他人关系中未曾获得的满足的欲望,安抚受伤的心。

咨询关系是一种“类亲子关系”,咨询师的身份类似于患者幼年时的重要他人(或许是父母),咨询师给予患者未曾被给予过的愿望满足,让患者与咨询师建立类似亲子关系的联结,咨询师需要变成患者生活中的重要他人。以这种类亲子关系为基础,实现患者人格的重建,培养患者的健康人格。

咨询师处理与患者的咨询关系时,一方面,需要做的是给患者提供“抚育”,也就是说满足患者在童年时未曾获得的愿望,给予患者关心、呵护和温暖,在这个过程中建立“类亲子关系”的咨询关系。但另一方面,这种抚育是“有限的”,这是因为即使是健康的亲子关系,家长也不能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如果是那样的话,这样的教养方式就是溺爱,对孩子的成长和人格发展显然是有问题的,再者,咨询师与患者的关系是一种工作关系,并不是真正的亲子关系,咨询师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是有限制的,如果咨询师卷入患者的生活太多,就必然会影响咨询师的私人生活。

有限再抚育这个概念表达的真正含义是,对于人格障碍患者,我们需要给他们更多的抚育,相对于普通的心理咨询患者而言,我们需要给他们更多的关心、温暖和爱,只有这样,咨询关系才能更加稳固,患者的人格改变才有基础。在这个抚育基础上,咨询师需要逐渐减少或者限制这个抚育,以促进患者的人格发展和心理成长,就像母亲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会根据孩子的能力发展,而要求孩子自己做的事情越来越多,家长给予的帮助逐渐减少一样。

东林,34岁,男,是一位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当他在生活中遇到许多需要做决定的事情时,这些事情让他很苦恼,常常犹豫不决,不知道该如何决定,担心自己的错误决定带来不好的结果,自己也常常为错误决定而懊恼不已。他来咨询室与咨询师会谈,经常希望咨询师帮他拿主意。如果咨询师不替他承担决策的风险,东林就会失望而去,咨询关系就不容易维持了。初期,东林与咨询师讨论问题决策时,会要求东林自己提出两个及以上的解决方案,然后咨询师再分享自己的方案,最终两个人讨论这些方案,根据讨论结果由咨询师来决定采用哪个方案。东林对这种方式很满意,因为咨询师承担了决策风险,万一失败了就是咨询师导致的,东林避免被否定的需求就被抚育了。

咨询师的最终决定有成功也有失败,取得成功时咨询师会肯定东林在决策中的贡献,遭遇失败时咨询师会坦然承认自己的考虑不周,并与东林讨论失败之后的解决办法,给患者示范了接受错误不自责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随着咨询的进展,咨询师会要求东林做最后的决策。到最后,东林只需要在决定前听取咨询师的看法,然后自己做决策。

简单来说,有限再抚育就是既要关爱,又要有边界或限制。

相关文章

  • 郭召良:人格障碍的咨询技术

    人格障碍症状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上面。前面社交焦虑障碍中的咨询技术在必要时也可以应用,认知行为疗法关于自...

  • 郭召良:人格障碍的咨询计划

    人格障碍的咨询计划最为完整地体现了认知行为疗法“先治标再治本,先关注当下再回顾过去”的治疗路径。 这就是说人格障碍...

  • 郭召良:人格障碍的咨询目标

    人格障碍是认知行为疗法中少有的既需要治标也需要治本的心理疾病。 人格障碍的表面原因是患者对人际互动或社会生活中的具...

  • 郭召良:人格障碍诊断

    我们以个体的为人处事方式来确定个体的人格类型,如果这种为人处事方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令人(自己或他人)感到痛苦,并...

  • 郭召良:幻觉症状的咨询技术

    对幻觉症状的干预需要建立在良好的咨询关系的基础上,如果咨询师未取得患者的信任,没有良好的咨询关系,患者是不愿意和咨...

  • 郭召良:妄想症状的咨询技术

    妄想症状的咨询需要建立在一定基础上。 首先是良好的咨询关系,咨询师需要理解和共情患者,与患者建立彼此信任的咨询关系...

  • 郭召良:应对躁狂发作的咨询技术

    双相障碍是一种以思维、情绪和行为周期性改变为主要特点的精神障碍。患者躁狂时思维奔逸、情绪高涨、活动增多;与此相对,...

  • 郭召良:什么是人格障碍

    人格是个体经常表现出来的、跨时间维度、跨情境稳定的为人处事的习惯化行为方式。这种习惯化行为方式被称为人格特征。 如...

  • 郭召良:人格障碍的CBT解释

    人格障碍诊断有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就是需要考察个体的心理行为方式是否吻合其所在的文化/社会背景,只有个体心理行为方式...

  • 郭召良:惊恐诱发技术

    惊恐障碍患者对于惊恐所带来的生理反应感到非常紧张和担忧,他们常常以为惊恐会导致心脏病发作或是会让自己发疯等。 患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郭召良:人格障碍的咨询技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ruhf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