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小雪又一年,年年过年味不同。我是喜欢过年的人,喜欢年的庄重,温暖,团圆,喜庆,放松的氛围。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过年的感受每年都有些许的变化,也许我们少了些儿时的童真无虑,多了些成年的世故与算计!儿时就常听大人说,小孩过年是玩耍快乐,大人过年是忙碌发愁!总之心境不一样,年味也就不同!
每个人都怀念儿时的年,我也不例外,虽然那时物质没有现在丰富,娱乐生活没有现在多样,但是那时无论大人,小孩对过年的认真与庄重是现代人无法比的!
那时过年,新年衣服是母亲亲手缝制的,款式简单男孩都是仿的中山装,军装,警服的样式,女孩的是用集市扯几尺颜色鲜艳的花布做的,都只是一件罩棉袄棉裤外面的罩衣!
那时过年,春联是父亲手写的春联,每年父亲都会和我们本家的一位能文善墨的爷爷写春联,我特喜欢凑在旁边看他们将一张鲜红的纸折叠拆开,然后蘸墨挥毫,羡慕不已。写完晾干,我就端着用面粉和成的浆糊帮他们帖春联。当一张张写着新年祝福的红色春联帖满门框院子时,新年的喜庆立刻溢满家园。
那时过年,从腊月二十五开始村里户户飘香,煮肉,炸丸子,蒸包子馒头,从这时起我们的胃才算真正的开始过年了。那时的肉是家里用剩饭汤拌磨面出的麸皮养了大半年的猪肉,特香,现在市场很难买到这样的猪肉!
那时过年大年三十下午我们小孩就跟着大人上坟领已故先人亡灵回家过年供上牌位,最难忘那时除夕夜的炮声,从三十下午四点开始直到初一上午十点左右炮声连绵不断,响彻通宵。不像现在九点就无声了!我们小孩吃完年夜饭就开始循着炮声挨家换户捡未响的炮竹,一夜下来能满满的几兜特有成就感和开心。
那时过年,最难忘除夕夜村里人男女老幼聚在有电视的人家里围看春节晚会热闹的氛围。那时经济不宽裕,有电视的人家不多,还是黑白的。大家对电视节目谈论欢笑直到熟悉的旋律《难忘今宵》响起,人们回家将村里鞭炮声推向更高潮!
那时过年,大年初一,各个本家族人集结先向先人牌位跪拜然后挨户向年长老人磕头拜年!小孩最关心的还是压岁钱,那时不多,五毛,一块的给,谁要是一个年下来挣个十几块压岁钱那就我们小孩中的大款。不过最后还是被父母以各种理由要去。
那时过年,从大年初二回娘家开始走亲访友,那时交通不便利,乡间土路,遇上雨雪天气泥泞不堪,交通工具手拉车,自行车,人依然携儿带女风雨无阻的走亲戚!
那时过年,正月十四到十六闹元宵,那时村里干部组织,全村各户自认捐款,买烟花炮竹,集中到村西边的庙旁燃放,当时我们村庙社香火鼎盛,好多外村人来这里烧香拜神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家人平安!我们小孩就挑着芦芦扎纸糊的各色灯笼比谁灯笼好看,那时里面点着红色蜡烛,有时一不小心就会把蜡烛碰倒把灯笼点燃,时不时就有小伙伴因灯笼被烧的哭闹声,但暂时的伤心很快会被灿烂的烟花驱走!烟花过后是村里组织放映的露天电影,无论天多冷,人们冻的直呵手跺脚电影不结束,谁也不愿回家,直到放映完人们在品评电影中各自回自己温暖的家!元宵过后村里人又开始了春种秋收的田间劳作,为向一下更好的年辛苦努力!
现代人的生活工作的快节奏以及生活所需的日益不断满足使人们对过年比较随意以及是走形式的过年是造成现代人过年没有啥意思的重要原因。我们只有重新拿出对中国年的庄重与仪式感,我们才能找回那时的年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