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部饶有趣味的电影,一路高速反转的情节,一些些难以忘怀的隐喻和感概。
片头和片尾,男主女主,相遇,重逢,在不同国家的城市,似无情而有情,陌生又熟悉,信任却还存疑。我们在与自己的命运面对时,似乎也是如此,熟悉吗?陌生。重现吗?恍然若梦,没人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从开场起,男主,就以其身上多重矛盾的特质吸引着观众,英俊聪明,努力上进,却又贫穷文弱,最突出也难以抗拒的,毫无疑问,是他的音乐才华。他既能原滋原味地弹奏和翻唱别人的作品,更能别具一格地整出契合当下时空情境的原创,从而打造出让观众抛开个体的喜怒哀乐,与表演者及其他观众融为一体的现场氛围,让在场的所有人,为之沉醉和倾倒。是的,无论美术音乐,亦或文学雕塑,优秀的艺术家,都能造境,带你进入你未曾见过听过或想象的美丽新世界。
这部电影,是以男主冒充盲人来开场,他小心翼翼地准备和行动,计划着瞒过所有人,再借着众人对盲人的轻视或怜悯,从而帮到他在展现音乐才华时,能更容易地获取到意外的戏剧效果,进而改变自己的命运。果然,剧情一开始的走向,非常顺畅,他不仅在音乐餐厅收获了一定的收入和掌声,更赢得了餐厅老板女儿的爱情,生活向他展现了顺境迷人的微笑。突然,他在给一位餐厅客人(曾红遍全国的明星演员)提供上门服务时,亲眼目睹了明星妻子和情夫主导的谋杀现场。自此,剧情的走向,进入了他完全无法掌控的节奏,从唯求自保不愿惹祸,避之不及化为真瞎,转而落入另一个漩涡,差点被割肾,再到狗急跳墙兔子红眼,与敌结盟设局进攻,最后在各种意外的混战后,终于获得自由与重拾光明。

结局实现了男主一开始的梦想,他跳出了印度的泥坑,来到了阳光明媚文明发达的伦敦,并且从事着自己喜欢的艺术工作,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改变的只是自己的外部处境,丢掉的却是曾经光明善良简单有爱的内心世界,而且,似乎再也回不去了。与他相比,同样从印度来到了伦敦,女主却似乎没有什么变化,依然单纯热情有爱,容易轻信和被骗。他们的伦敦之旅,差别在于,女主一直睁眼活在文明规则覆盖的范围,而男主,前后以睁眼和瞎眼来面对与感受,脱掉文明外衣后各种赤裸裸的人性之丑与恶___不断突破底线,没有最坏最狠,只有更坏更狠,比野兽更野兽。
中华文化,关于人性,自先秦起,就有两大流派,一个儒家的性善论,“人之初,性本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爱吾幼以及人之幼,爱吾老以及人之老”,一个法家的性恶论,人性本恶,生来自私,利己是不用教化的,舍己为公都是外力驱使,规则使然。自汉朝独尊儒家起,两千年来的主流文化,以“性善论”为多,少有提及“性恶论”。相对我们中华文化,西方的主流文明,从早期的宗教主导到后续的现代法治,却是一以贯之的性恶论,人生来就是恶和不足以信任的,规则之外,皆为丛林,赤裸裸的弱肉强食,有规则,才有文明与公平。自清朝末年,鸦片战争起,东西方文明交锋以来,对西方文明的认识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讲清,但就人性的认识这一点来看,他们的性恶论和丛林法则更深入骨髓,我们的老百姓更善。
这个世界的维度之大,远超一般人所能想象,既有富足到衣食无忧,不用劳作都可以领现金的国家,也有辛苦劳作也仅能饱腹的地区,更有善良努力仍有性命之忧的法外之地,这才是我们所处的真实世界,只是,大多数时候,我们就像餐馆老板女儿,活在一个狭小安全的处境中,看到和接触到的是守规矩的局和人群,从而以偏概全,误判了,以为这就是全部的世界和人性。《三体》里的名言,“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正因为世界之大,超出我们想象,我们才需要保持灵活度和开放性,而不是傻傻的一套打法走天下。当遇上守规则的对手,在规则以内,公平比赛,Fairplay ; 当遇上不守规则的,谁的野兽本能更强,存活下来的概率越大,这才是三体名言的正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