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工作中,一件明知道希望渺茫,却又不得不做的事情,你会如何对待?
敷衍?应付?躺平?
我想大多数人可能都是类似的想法,我也不例外,而且我还会抱怨一句:这不纯属浪费时间吗。
但是,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却让我对这种明显“浪费时间”的工作有了不同的理解。
上周,公司接到一个大项目,基于对项目的重视,部门总监将我们分为两组进行内部比稿。
虽说是比稿,但是从组名和人员配置上就可以明显看出两组的差别。
一个是主力组,成员都是主管级别。
一个是替补组,成员都是普通员工。
我被分到了替补组,并担任组长。
总监的意思是,两个小组既竞争又统一。
对内,我们是竞争关系,比拼谁的方案更出色;对外,我们取长补短,把各自优秀的创意点融合到一起参与竞标。
我不明白总监为什么要这么分组,这不是在浪费我们时间吗,如果真的想公平竞争,就应该把主管分开,这样两组获胜的几率才是平等的。
基于对总监工作分配不公的不满,当时我的脑子里只有三个想法:
第一,我们根本不可能赢;第二,主力组不会需要我们的创意;第三,我决定带领我的组员“躺平”。
“我们凑合出一版差不多的方案就可以了,他们根本不会在意我们写的创意,咱们的任务就是衬托出主力的厉害。”
听到我的话后,组员们的脸上都露出了就该如此的表情,我们的想法不谋而合。
所以,接下来的事情就变得简单了。
同样的两天准备时间,主力组不停地开会讨论,熬夜加班;我们替补组则是各种变相摸鱼,开会聊八卦,优哉游哉,毫无压力。
两天的时间倏忽而过,比稿那天,我以为只是走个过场,直到我看见两位副总也过来旁听,我才知道,我搞砸了。
领导们全程黑脸听完我们的汇报,主力组内我们的主管们也都呈现出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
预料之内的,我们为自己的“应付”付出了代价。
会议结束后,总监并没有过多地批评我们,只是说了一句我至今印象深刻的话:
“应付别人就是应付自己,无论这个竞标是否成功,你们都要全力以赴地去完成它,因为它代表着你们的专业与形象。实在不想做可以提出来,不要浪费彼此时间。”
浪费时间?
其实我早该想到的,为什么在集结了部门最优秀的人之后,还要让我们这些普通员工参与,难道真的只是为了让我们内部比赛分出胜负吗?
不是的。
总监是在给我们提供一个参与大项目的机会。
因为以我们现在的能力与级别,根本接触不到这样的工作。
但我却被“替补”这两个字给麻痹了,潜意识地把自己排除在外,觉得有事他们顶着,竞标他们去参与,和我没关系。
我把这件事情想得太简单了,我以为是领导在浪费我的时间,没想到浪费时间的人是我自己。
后来,我们替补组的人又重新做了一份竞标方案。
我们自发加班,自发组织开会讨论,自发与领导约时间讲标沟通。
我们希望,以后有机会再次接触到同类项目的时候,我们说的不是“有印象”,而是“我参与过,我了解”。
我们想给自己一个交代。
通过这件事,我也对“聪明的人会抓住一切机会提升自己”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
机会就摆在那,用心的人才能发现。
所以,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浪费时间?
是我从“本可以”变成了“我以为”的时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