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眼里的家庭教育
孩子不好好吃饭;孩子内向,不敢社交;孩子自来熟,对陌生人不设防;孩子不好好学习;孩子撒谎;孩子讲脏话;孩子容易放弃;孩子不够独立;孩子胆小;孩子发育迟缓;孩子有多动症;孩子爱玩手机看电视,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孩子老是犯同一个错误等等。很多人认为的家庭教育,都关注在「怎么办」这个层面。针对孩子的行为,家长应该怎么办?有没有什么方法,三招搞定熊孩子之类速成好用的方法。
上面列举的行为问题,我觉得换个主语,也很好使。狗子不好好吃饭,狗子内向,不敢社交等等,有没有什么快速的方法让狗子能好好吃饭,成为交际狗?所以现在的很多家长,也是把孩子看作一个被管教的对象,跟泥娃娃一样我想怎么捏就怎么捏,完全是自发的朴素的想法构成的自己的育儿价值观,看不到孩子自身与外界环境互动对自身的发展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试想一下,如果你现在要做一个外科手术,你的主刀医生跟你说,我完全没有医学学习的背景,但我对治病救人有天生的热情,我会凭我对医学的热爱和生活的常识来给你开刀治疗,我想任何一个正常人都不会让这样一个医生给自己开刀吧。所以,养孩子也是一样,养育者只靠对孩子的喜爱和对自己生活的常识来养孩子,不管是对养育者还是孩子来说,都不会轻松。
真正的家庭教育是什么
1、人终身发展的规律:养育孩子我们需要了解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在各个阶段的发展特点和发展任务,以及需要解决的冲突。比如孩子内向,不敢社交。很多家长会焦虑自己孩子都三四岁了,还是很内向,见到别的小朋友不敢打招呼,不敢跟别人一起玩,所以家长认为孩子需要更多的机会来锻炼他们的社交能力,就更加频繁的带孩子去公园啊游乐场啊等孩子扎堆的地方,为的就是锻炼孩子,让孩子学会社交,不再内向。其实这样的做法,真的很低效,甚至还会对孩子学习社交起到反作用的影响。
之前说了,孩子的发展是一个整体。是生理,认知,情绪和社会化三者相互交互影响的。如果家长只看到孩子不会社交这个现象,在这个现象上绞尽脑汁去纠正这个问题,而忽视了孩子的内心感受,情感,想法,那家长的做法是真的在让孩子学会去表达自己,去社交还是满足家长的需要,缓解家长自己的焦虑?首先,内向并不是一个缺点或者问题,有的孩子安静一点,有的孩子谨慎一点,有的孩子喜欢自己玩耍,这些都很稀松平常。在生理上来讲,孩子3岁前,不喜欢跟别的小朋友玩太正常不过了。3岁前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太明白他人的感受和需求,让他们去社交去分享玩具,食物其实都是在为难孩子。有的家长一看见自己孩子不分享自己玩具或者食物,不去跟其他小朋友玩,就开始给孩子贴标签,我家孩子胆子小,我家孩子内向,我家孩子不会社交。
这样下去孩子只会越来越不爱社交,其实内向不是问题,有问题的是家长的反应是什么样的,家长是否允许孩子现在想自己玩,是否能等待他按照自己的节奏去认识朋友,是否能接纳他现在的样子,如果他现在的表现没有父母想象的那样好,父母是否足够爱他,允许他现在这样的表现,父母能否从孩子整体的发展去给到孩子支持,去支持孩子的社交发展。
那帮助孩子发展社交,父母可以做些什么呢?首先,是安全感。他是否信任父母,父母是否理解他的感受,尊重他的想法,父母是否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合情合理的帮他解决问题,而不是贴标签,讽刺,挖苦,嘲笑,否认,打骂他;然后是自主选择的权利,在他能力范围内,让他自己决定想吃什么,想看什么绘本,想穿什么衣服,让他自己选择,也是在潜移默化孩子的独立感;然后是培养孩子的自信,他能力范围内能做到的事情就让他自己做,比如自己吃饭,自己走路,自己上厕所,自己玩玩具等等,他通过累计这样自己独立完成事情的能力感,不断获得自信,好的自我效能。觉得我行我能我可以。如果父母能够站的高一点,从孩子发展的整体去看孩子的行为,才能给到孩子真正的帮助。如果一个孩子在父母这样的陪伴下长大,迟早会交到自己的朋友,父母何须把自己的焦虑传给孩子。
2、家庭教育的事实,亲子关系如何。家庭教育除了要了解人一生的发展规律,有什么共性。底层的逻辑,基础是亲子关系。上面也说了安全感,如果说家长能给孩子什么,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安全感,归属感。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孤单,不会被抛弃,哪怕做了糟糕的事情,也有家可以回,有人可以倾诉。不担心被评价,被指责,被质疑,惹恼父母,甚至被打骂。亲子关系是双向的,父母是否足够爱护,信任孩子,孩子是否把父母当成可以信赖,尊敬,爱护的成人。一个衡量亲子关系的标准是,孩子是否明白,理解家长想要他做什么,家长是否准确的知道孩子的能力边界和范围。
3、家庭教育的现象,就是很多人关心的怎么办,孩子的行为问题。还是那句话,孩子的发展是全方位的一个整体,行为只是冰山上面的一角,是一个现象,我们要关心的是,孩子出现这个行为的原因,孩子的感受和情绪,要相信孩子做任何事情,出发点一定是善意的,而不是堵住孩子和我们交流的窗口,把孩子越推越远。就像孩子内向的这个例子,家长觉得内向是个问题,那孩子的情绪发展是优于社交和认知发展的,这是人的大脑决定的。孩子会感受到家长对自己内向的不满,孩子会觉得自己不够好,会产生内疚的情绪,慢慢下去会怀疑自己,否定自己,那么就更不会主动去社交了。那家长如果退一步,看到孩子的整体性和发展的阶段性,从家庭教育的3个方面去帮助孩子,反而能得到更好的效果。
所以家庭教育发生在三个方面,即成长规律,亲子关系,孩子的行为,这3者也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所以养孩子没有什么速成的招式,过程就是方法。一些看起来奏效的结果不能代表方法的正当和合理。现在我们知道了家庭教育是什么,可以去思考一下,我们在跟孩子的日常相处里,能如何利用这3点来构建好的亲子关系,给孩子支持的成长环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