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三拳

作者: 王保东 | 来源:发表于2024-05-12 12:21 被阅读0次

    语文教学最忌条分缕析,零敲碎打,块状切割,面面俱到。最宜提纲挈领,整体感知,和盘托出,重点突出。

    我在教巜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先让学生完整默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准确概括人物形象。这些要求对中三同学们来说,大多都易如反掌,手到擒来,不废吹灰之力,根本用不着教师怎么费劲,就完全可以得到融汇贯通,心领神会的程度。接着我提出一个问题:“本文高潮是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为什么是三拳,而不是一二拳,或四五拳,甚或更多拳?”

    一石激起千重浪,这是我意料中的事,也是我苦心孤诣设计的目标之一。同学们在自觉地热烈地,而不是现在常见的刻意地呆板地被动地表演似的讨论后,就争先恐后地要求发言。浅层次的答案很易找到:一二拳打死镇关西,确能表现出鲁提辖的艺高人胆大和疾恶如仇、性如烈火。但作为高潮,三言两语地写完一二拳,仿佛缺了高潮应有的澎湃汹涌,痛快淋漓,解恨快意。六七拳虽会有充足的热闹感,却又免不了略显冗长拉杂的感觉,更会淹没鲁提辖的艺高力大,疾恶如仇的主性格,因此三拳正合适。

    如果仅如此,按一般的教学要求就已算功德圆满,完事大吉了。但我总觉得作为精典的中国文学作品,自有其深刻的符合传统逻辑的审美原则价值,审美艺术方法。仅如此草草收场无异于大题小作,虎头蛇尾或蜻蜓点水。好的老师肯定会抓住契记,借题发挥,顺水推舟地又水到渠地把同学们引到文学审美与文学批判的高处,把学生引向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深处,以及愉快关注研究中国文学的远处。只有如此做,才能充分挖掘出本文的教育价值,汲尽最大的营养成分,发挥出教师应有的作用,展现出学生最大的主观能动性。

    下一步,我很自然地从全文立篇布局的角度,从传统审美习惯角度,从主问题束中抽拽出一个最坚强而又最柔韧,最有价值又最易被忽略的小问题:为什么是三拳的表面原因大家找到了,也算正确,但深层次的原因,还没找到?这样的问题虽深远高大些,但老师只要引导得法,也会迊刃而解。比如为了提示学生思考方向,老师可再随手拋出一个小问题:全文高潮虽至关精彩重要,但只占全文不足十分之一的份量,前边的那些内容虽长篇大论,却没有一点冗余拉杂,画蛇添足的感觉,它起什么作用?学生立马会意会到作者目的是为了推波助澜,而采取的步步铺垫,层层蓄势的艺术方法,只有如此不惜浓墨重彩,才能起到喧染烘托造势的作用,才能为最后的怒浪汹涌,潮峰冲天储足所有力量,揭尽最大声势。这也是文学审美的重要原则和贯常艺术方法。

    此外,还有像“三激郑屠”与“三拳郑屠”,不仅是作者刻意促成的完美之笔,更是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学审美品味,审美情趣,审美意向和审美价值的经典之笔。

    ……

    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作为示范课上的。课后,我谈了三点感受:每一篇文章讲之前我首先想的是如何调节学生学习的欲望,让他们产生老师呈上的这盘菜肴都是尝所未尝的美味,从而激发必欲亲食而后快的冲动;其次则是让学生亲自操刀动手,而非老师剁碎或嚼烂喂食学生;第三则是小题大作,借题发挥,把学生引向高处远处和深处。而这一切的关键都在于教师设计出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提一纲而全目现的提问。正如我本文题目所示的那样,鲁提辖拳打镇西为什么是三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是三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sxu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