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年以前,很多人看过我的文章或者听我讲课,都会给我相同的评价:你的知识很渊博,但是我抓不住重点,我不知道你想表达什么。
听到这个评价我很郁闷,写文章还好,不靠这个赚钱,但是讲课学生听不懂就惨了,太误人子弟。后来,我请教了一个资深的老师,他告诉了我一个秘诀:政治课本的编排顺序是2W1H,也就是What(是什么)、Why(为什么)、How(怎么做)。
得到这个框架以后,我如获至宝。就像为我的知识宝库点燃了一盏明灯,照亮了我的前程。
从此以后,我上课的时候有意识的去运用这个框架,发现我表达清晰,学生也很容易听得明白。这个框架不仅适用于课本,而且出题人在安排材料分析题的出题顺序也是如此。
一个框架的运用,改变了我的上课方式,也让我真正意识到逻辑思维的威力是多么的强大!
为了进一步学习逻辑思维,我看了很多书,但是我觉得最为实用的就是李忠秋的《结构思考力》。这本书内容深入浅出,举例详实,可操作性非常强,只要看过一遍就可以上手。更为重要的是,无论是写文章还是演讲、回报,做ppt,都可以让你思维清晰,表达有力。
那到底什么是结构思考力呢?
·强调先总后分的过程
·金字塔结构是有效的训练工具
·横向纵向相结合的立体化思维
国人都喜欢委婉表达自己的意见,比如请你吃饭,铺垫了一堆最后说出自己的目的就是想跟你借钱。如果是这种场合将结论放在最后说,那还好。然而,如果在职场中你给老板汇报工作,采用这样的方式汇报,老板很可能没等你说到结论,就打断你让你回去重新整理。
因此,结论先行是结构思考力最大的一个特点。开门见山式的表达模式可以让更好地抓住观众的眼球或者耳朵。
说理文章金字塔
那么如何利用结构思考力写一篇说理性的文章呢?
我根据书中的内容进行了一下简化:
第一,基于目标选定主题。以前我写文章就是为了自嗨,当我挖空心思写了一篇文章发到网上的时候,却没有想预料的那样受欢迎。这个时候我就会觉得读者有眼无珠,不懂得欣赏好作品。
我的这种写作方式出发点就是错的,写作的目的是为了沟通、沟通、沟通,是为了就某一问题和别人交流意见,不是为了自嗨。如果仅仅是为了自嗨,那也就没有必要发表出去了。
所以,写作的时候,标题一定要符合三个标准:简单、准确、利益。这里的利益就是为了读者着想,你能给读者带来什么利益?这是写作之前最先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如果没有这个设想,那就很容易陷入自嗨的境地。
第二,纵向结构分层次。金字塔是结构思考力有力的训练工具,如何多角度思考问题就是围绕结论展开讨论的重点。在这里可以运用我上边介绍的那个工具2W1H,将结论拆分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就可以有效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论证的过程中,就入一些具体的数据或者事实,可以更加的证明结论的真实可信。
第三,横向结构选顺序。在横向展开顺序的时候,无非就是时间顺序、结构顺序、重要次要顺序。
时间顺序,就是阶段1----阶段2 ,流程1---流程2---流程3。
结构顺序,这个整体既可以是事物也可以使概念,或者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表达顺序有利于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
重要次要顺序,就是指具有某些共同特点和内容,按照重要程度进行排序。
理清了这些结构,我们就可以将一篇文章拆解为金字塔结构,结论先行,从框架到细节,从结论到原因,从重要到次要,层层深入,阐明自己的观点。
我接触过将这种文章结构发挥的淋漓尽致的就是李笑来,如果朋友你有兴趣,可以参照他的文章,看看这种结构是如果具体操作的。
理清了写作思路和框架,剩下的就可以贴肉了,也就是让文章更通俗易懂,更加的幽默风趣。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很好的运用类比,会给我们的文章增色不少。
在教学中我最喜欢的一个类比就是我会将框架的作用如此比较。
如果没有衣柜的存在,我们的房间就会乱作一团,想在几秒钟内找出自己想要的东西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然而,如果加入衣柜,将衣服分门别类地整理好,不管我们想找什么,都可以在三秒钟内找到。在学习中,框架就是我们知识的衣柜。随着我们所学的知识越来越多,框架的威力会越来越大。
通过这个类比,我的学生很简单的就知道框架在他们的学习中扮演着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结构思考力有没有弊端?
在我接触到这本书以后,我向很多人推荐过,他们很多人向我提出一个同样的问题:框架会不会限制住思维呢?
在我的实践中,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会。习惯了符合框架结构的思考模式,我会不由自主地将很多东西塞入各种框架内,即使它们显得那么不合适。
但是对于这个弊端,我从中得到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而且这种弊端也不是不可以弥补。
《结构思考力》属于形式逻辑,也就框架结构。它所作出的逻辑推理都是已知前提的。然而,我们的生活中假设的前提比已知的前提要多很多,所以相对于形式逻辑又发展出非形式逻辑。
根据李笑来介绍的那本《超越感觉---批判性思考指南》来弥补这个弊端。
另外还有一种思维框架可以弥补,就是MECE原则,也叫2×2矩阵,也叫作复杂二分法。就是将一个重大的议题,能够做到不重叠、不遗漏的分类,而且能够藉此把握问题的核心,并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个概念比较抽象,下面我举例来说明一下。
我们走出校门以后,都会想学点知识,但是却不知道学什么。这个问题就可以通过MECE原则来解决。
知识对于我们自己分为知道的和不知道的,那对于比人来说也分为知道的和不知道的。将这四个要素统一到四象限表格中我们就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自己知道的、别人也知道,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别人知道、自己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别人也不知道四种结论。
其中,如果知识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那这个知识的市场竞争力肯定很大,而且不容易在市场中获得很大的收益。
如果知识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那这就是自己的优势所在,如果能找到突破口,那说不定就会让你收获颇丰。
如果知识别人知道,而自己不知道,这就是自己的劣势所在。一定要自己考察这个知识在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占据什么地位,如果是非常重要的知识,哪怕不能做到精通,也要做到了解一个大概。
如果知识自己不知道、别人也不知道,这就属于视野盲区,只能随着自己知识范围的扩展,慢慢探索。如果这一生能碰到一个,就可以成为自己一生的财富
这些就是我将《结构思考力》中介绍的一些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帮助你走出思维混乱的世界,到达逻辑清晰的彼岸。
如果你对于这本书有任何疑问,欢迎来和我聊聊,不胜感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