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思考力》,作者李忠秋。该书的核心理念源自芭芭拉.明托的《金字塔原理》,定位为一本金字塔原理的通俗版和本土版。
举个例子。
假如你开着一辆货车去送货,途经一个限高2米的隧道,但车子连货物高2.05米,怎么办?
目标:把货物送到目的地。
分析:把货物送到的方式可以是过隧道,也可以选择不过隧道。
其中,过隧道的方式,可以从货物,车和隧道3个方面去考虑:或者重新摆放货物,让车和货物高度小于2米;或者轮胎稍放气,让车身高度降低;或者干脆换一辆底盘低的车;或者把隧道拓高一点。
而不过隧道的方式,可以以是否更换交通工具划分,或者不换交通工具,绕路;或者换交通工具,比如火车/飞机等。
如上的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用到的就是结构思考力。
什么是结构思考力?
定义:结构思考力是指以结构的视角从多个侧面全面而清晰的、强调“先总后分”的分析事物的一种方法。
结构思考力有四个基本特点: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和逻辑递进。
为什么需要学习结构思考力?
1955年,罗伯特.卡茨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一篇名为“高效管理者的三大技能”的文章。他认为,高效的管理者应当具备三种基本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性技能。概念性技能是指对复杂情况进行抽象和概念化的能力。级别越高的管理者需要的概念性技能越强。结构思考力就是概念性技能中最关键的技能。拥有结构思考力的管理者在面对工作任务或难题时能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深刻分析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系统制定行动方案,并采取恰当的手段使工作得以高效率开展,取得高绩效。
即使不是领导,每个人也都需要提升自己的结构化思考能力。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对个人的独立思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海量的信息,我们如何分辨判断?运用结构思考力接收信息,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听清楚;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个人独立思考能力。
《结构思考力》读书笔记:结构思考力,让思考全面,表达清晰 《结构思考力》读书笔记:结构思考力,让思考全面,表达清晰如何使用结构思考力解决生活、工作中的难题?
构建思考结构需要经过五个步骤。
第一步,明确理念打基础。
结构化接收信息分三个步骤。
对于外来的信息,结构化接收信息,指的是用结构化的思考,从纷杂的信息中识别关键点,理解他人的核心内容并能够表达清楚,也就是运用结构思考力做到听清楚、说明白。结构化接收信息能侧面提高个人的独立思考能力,不会简单地人云亦云。
《结构思考力》读书笔记:结构思考力,让思考全面,表达清晰- 识别信息中的事实、理由及结论。
识别观点1确认哪个观点是结论1找出支持结论的理由1找出支持理由的事实
- 识别观点
观点,是从一定的立场或角度出发,对事物或问题所持的看法。
- 确定哪个观点是结论
结论,也即中心思想。首先是个观点,其次可以被别的观点(理由)或事实所支持。
寻找结论,可以通过寻找结论的提示词,比如因此,由此可知等;关注几个重要的位置,比如开头和结尾;或者尝试着问一问“所以呢”,帮助自己,或者引导对方去找出要表达的结论来。
- 找出支持结论的理由
理由,首先也是一个观点,是解释为什么结论可以被认可的原因,是用来支持结论的。
寻找理由,可以通过寻找理由的提示词,比如由于,因为这个原因等;或者问一问“为什么呢”,帮助我们层层递进的分析问题,找到最核心的原因。
- 找出支持理由的事实
- 找出结论、理由和事实的对应关系,画出结构图。
《结构思考力》读书笔记:结构思考力,让思考全面,表达清晰当我们把所有的信息梳理,并按照对应关系画出来后,就可以从以下两点出发判断对方结论的合理性:①看他提供的事实与数据是否真实;②这些事实与数据是否可以得出相应的理由、相应的理由是否可以得出最终的结论。(读这一段的时候想起了一句话:谣言止于智者。所谓的智者,就是头脑清楚,会用结构化思考方式做出自己判断的人吧。)
- 一句话概括主题句。
一句话概括主题句的一个公式:
在 的基础上,从 , , , 个方面,说明了 。
第二步,基于目标定主题。
这一步同样分为三个步骤。
- 确定目的,让表达有的放矢。
⑴ 设定场景,场景越具体,内容越精准。
⑵ 确定目的:明确希望通过自己的表达,让对方产生哪些行为。
《结构思考力》读书笔记:结构思考力,让思考全面,表达清晰- 设定主题,让表达观点明确。
⑴ 确定主题,一个为目标服务的主题;
⑵ 包装主题,一个打动人心的主题。
包装主题,把握简单、准确、从对方角度出发的利益考虑这三个基本原则;
通过选择主题,为自己的表达选择一个符合自己表达目标,并打动人心的主题。
- 设计序言,让表达更吸引人。
⑴ 初步设计,按照SCQA的方法讲好序言故事。这个A就是你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S是情景,指背景,该背景需要让对方产生共鸣;C是冲突,指在背景下发生了哪些变化后的问题,是打破开场时给对方的安全感,确认面临的问题;Q是疑问,是如何在这个背景下解决这个问题,是从对方角度会关心的问题;A是答案,是解决问题的方案。
⑵ 优化完善,根据需求选择不同模式。
SCQA是要素,调整顺序后可以有4种模式,分别是按顺序提出的标准式(S-C-A);直接先给出解决方案的开门见山式(A-S-C);先指出矛盾冲突的突出忧虑式(C-S-A);和先提出疑问,再逐步解答的突出信心式(Q-S-C-A)。
第三步,纵向结构分层次。
这一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 自上而下,从目标出发,沿着不同的路径分解,探求答案。
这种方法的核心思想是我的任何一个观点的得出,都要去想对方看到这个观点之后,会有哪些问题;或者我在阐述我的观点的时候,对方已经存在了哪些和我观点不一样的问题,那个就是我说服他的重点。所以,这种分解分为两个步骤,分别是设想问题,和回答问题。
设想问题,是在已确定主题的基础上,看对方会关注什么问题;
- 5W2H的方法,全面掌握问题;
- 2W1H的方法,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核心问题,快速搭建金字塔结构;
- 从2W1H到1-2-3简易结构思考力模型:即1个中心思想,2W1H,对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每个结论各找出3个支持理由。
回答问题,需要提前想好答案,才能提高表达效果,事半功倍。
- 这种方法的基础,回答必须是结论
- 以上统下,即下面的每一个回答都是支持上面问题的答案
- 每个层次都需要是结论
- 将对方最关心的问题,按照对方的思维模式分类,放在关键位置上。
- 自下而上,把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或最好的解决方案。
收集信息1对收集来的信息进行归类分组1对每个分类进行概括总结,可以继续向上概括,直到得到金字塔结构塔顶的最终结论。
- 上下结合,两种方式不可分。
用自上而下的疑问回答做分解的方式搭框架;
用自下而上概括总结做聚合的方式完善框架。
第四步,横向结构选顺序。
横向结构,指金字塔原理的后两条,即归类分组和逻辑递进。在横向结构中,通常有2种方式,清晰地罗列要点叫做归纳,是将一组具有共同特点的思想归类分组并概括出结论;而有针对性的说服叫做演绎,是对演绎过程的概括,重点在于演绎推理过程的最后一步的结论。
- 选择演绎,适用于需要说服对方时,可以让说服更有力。
演绎论证有两种形式,标准式,指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熟练应用标准式,必须掌握正确的大前提;常见式,指现象、原因、解决方案。常见式既暗含了2W1H的技巧,保证思考的全面,又是逻辑清晰的演绎,日常更常被使用。常见式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区分哪些是现象,而哪些是背后的原因。
不管是使用哪种演绎方式,使用时要完全遵循结构化。即如果提出3个现象,就要分析这3个现象对应的原因,最后得出与这几个原因对应的解决方案,即现象、原因和解决方案要一一对应。
- 选择归纳,适用于对方关注解决方案时,可以让要点更清晰。
归纳是从许多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一般性的概念、原则或结论的方法。
⑴ 归纳中通常使用三种分类方法:
- 时间顺序分类
- 结构性顺序分类,如将整体分为几个部分,或者从上到下的顺序等
- 按重要性顺序分类
同样一件事情可以用多种分类方式,个人看问题角度不同,但每种思想应选择同一种分类方式,而不要混用。
⑵ 运用MECE,确保分清,分尽。
MECE(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相互独立,完全穷尽。即对于一个重大议题,做到不重叠、不遗漏的分类,而且能够借此有效把握核心,并解决问题的分类。
掌握MECE最简单的方法:2X2矩阵。
按照20/80原则,任何事情和问题一定可以找出2个或几个最核心的要素,每个要素又可以找出对应的两难困境。把两个要素的两难困境相互结合,就可以画出一个分析问题的2X2矩阵,产生一个让我们全面审视问题的4象限,而且它们完全符合MECE原则,可以让思考更清晰全面,为未来的决策提供明确的方向。
第五步,形象表达做演示。
- 包装卖点
⑴ 运用形象或行为类比的方式进行包装
⑵ 引用广告、歌曲或名言的方式进行包装
⑶通过对色彩、词语、数字的整合进行包装,比如我们常常念叨的“身手要钱”,指出门必带的身份证,手机,钥匙,钱包。
- 用结构思考力构思PPT
⑴ 构思时在纸上完成,而不要用电脑
⑵ 在PPT中使用完整的金字塔结构
① 每一页PPT都是一个金字塔结构
② 运用数据图让数据说话,运用概念图让表述更直接。
网友评论
希望能在我们的公众号上转载,让10万粉丝看到您和您的文章。转载将保留作者信息,并注明文章出处。
希望得到您的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