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微信公众号 树洞干货墙 初审稿成长励志散文
我的老师(五)——宝达师和安妮师(下)

我的老师(五)——宝达师和安妮师(下)

作者: 轩文斋 | 来源:发表于2019-01-01 17:48 被阅读258次
    我的老师(五)——宝达师和安妮师(下)

            (续上)小巧玲珑、多才多艺的安妮老师,是一个没有人不喜欢的老师。虽然我偏科语文,但安妮师教的数学课也是非常认真听的,只是课余不肯钻研,导致数学成绩一般一般。但安妮师是良贤,煜华等理科生绝对的偶像,她那温柔甜美的讲解和永远循序渐进的引导,相信很多同学多少年都难以忘怀。接下来,我们继续欣赏宝达师和安妮师笔下的“艰难岁月,快乐时光——中山中学十年”。

          那时候,我们到中山看电影,到县城开会都是坐“11号车”(走路)。记得一九七三年五月的一个周末,我们谢吴两家人抱着小孩走路去县城观看朝鲜影片《卖花姑娘》返程路上碰到雷阵雨,还在太平路边的牛栏屋檐下躲雨。一九七五年暑假,为了参加县教师学习班,我们向学校借了一辆板车,载着三个小孩、行李,还有孕妇郑老师,由三位男教师拉着,步行上城关。最难忘的是,那时回老家的艰难,没有直达车,有时从中山到武平得住一夜,第二天到龙岩,第三天到福州,第四天到莆田。以后从莆田到厦门,再从厦门到漳浦。返回学校时,先在漳州住一夜,在龙岩住一夜,到了武平有时还要住一夜。记得有一次是炳球师与明山师骑自行车到县城来接我们的。那时,假期经常要参加县里的学习班。如果县里没有举办学习班,要回老家的话,则需要向中山公社的一位副书记请假。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慢慢地适应了红岭上的生活,融入了红岭上,融入了中山。中山,古称武溪源,曾为武平的政治中心,明代称为武所,我们天天可以看到河对面的相公塔,当时自然联想起延安的“宝塔山。中山有古老的迎恩门,有雄伟的永安桥,有百姓古街。近几年我们曾两次参观了荣昌师捐建的“中山百家姓祠堂”,对中山有了更多的了解,我们似乎看到了它辉煌的千年历史,也深深体会到客家人、军家人的真诚和宽容。

            我们几乎到过所有本地老师的家里,食茶、食酒。特别是炳球师的爷老子、女哀老子、布娘子。他们亲切的话语,热情的招待,让我们终生难忘。还有占其师(人们称之为“其鼓老”,据说原先是县汉剧团的司鼓,他嘴上常叨着一根牙签,身后常跟着一个可爱的小女孩。他爱说“我们”: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家里、我们的小孩。为了请我们食饭,早早地开了大门,屋内外打扫得特别干净。中山的肉丸是很有名的,但占其师的鱼丸更胜一筹。篇幅所限,不能一一列举,在此谨向所有本地老师致谢。

            学生们对我们也尊敬有加:卦坑的危同学与伯父抬着笨重的大木橱,他的弟弟挑着抽屉,送到我家;龙济的危同学不时送来猪肉、鱼子等。在我的脑海中,时常会出现一幅画面:天落着雨,在阳民通往中学的路上,一个长着大大眼睛的细鬼子,打着伞,赤着脚,手里提着几串猪肉,专注地走着,似乎在执行一项神圣的使命。他身上穿着显然是军装改成的略显宽大的衣服——尽管看起来他比同龄小孩高很多。因为刚才,他接受父亲的命令:提几吊猪肉去中学“送毕”你老伯子的老师。几年过去,不曾想,这个邱细鬼子也成了保达班的班长。又有另一幅画面:当时我们的宿舍旁边是女生宿舍,课余时间女同学总是帮我们抱小孩,陪小孩玩。我们的家门口经常集着一群小孩,古国强、古国华、舒健、谢秋燕、吴剑平、吴剑琴、谢宇航、王越平、王越凤、王越增等等,一片欢声笑语。类似的画面还有许多,此不赘述。

            然而,我们还有意外的惊喜:有一年春节我们到大学同学钟树文家过年,他的姑丈林立成叔叔在中山,我们到武平学习时,就把小孩“寄养”在他家。又有一年快过年时,从县城开来一台拖拉机,拖拉机手向我们介绍说,我叫王云龙,大家叫我“阿龙古”。原来,他妈妈吴大姐是漳浦人,听说有老乡在中山,便接我们去县里过年。他的父亲王仲琳,是一个老革命,还是中山中学的创办人。吴大姐一家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以后我们也常去走动。当时我们想:世界之大,不过尔尔,在这陌生偏避的地方,竟也会遇到同学、老乡,这让我们平添增加了一份亲切感。我们永远怀念可亲可敬的吴淑珍大姐。

            我们于一九八一年九月调往武平一中任教,又于一九八六年调往龙岩任教。离开武平前,华安师还带着邱同学等送我们一套精致的躺椅。走的那一天,武平一中用隆重的礼节欢送我们,在校门口放了许多鞭炮;这也成了我们对武平的最后的美好回忆。

            光阴荏苒,岁月不居。至今算来,我们离开中山中学已有36个年头。然而红岭上的一草一木,尊敬的同事,亲爱的同学,时时在我们的脑海中浮现,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记忆。中山中学,我们曾经的家园,今天是您的六十华诞,我们谨送上衷心的祝福:愿您青春常在,直至永远。

            今天,是2019年元旦的。因参加老家邬氏宗祠落成庆典,我和太太昨天回到武平。今天傍晚回县城时,我专门绕道红岭上,在中山中学大门口停车片刻,告诉太太,这里就是吴国珍,谢宝达,古心洪和黄树伟等“知青老师”工作生活了十年的地方。有时候,想一想都很神奇,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居然会有六七个重点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在这所偏避的不能再偏避的山区农村中学教书育人。今天早上思考今天简书写作时,想起了老校长潘志超老师鼓励中山中学老师和同学们的一句无比经典的话:“俺们学堂大学生老师安多,俺就吾相信教吾出大学生哩”。所以,知青老师永远是我和很多同学的恩师。

          最后,祝福“知青老师”在2019年健康快乐,吉祥如意!

    我的老师(五)——宝达师和安妮师(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的老师(五)——宝达师和安妮师(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tdv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