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70后的文学家园我们受过的那些教育教育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学习安永全《我的高考》有感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学习安永全《我的高考》有感

作者: 路福 | 来源:发表于2018-04-10 07:05 被阅读1291次

       昨晚在学校值班,看了我们区教体局张局长在学习群里发的安永全《我的高考》,说实话,我没有哭,内心深处有着一种巨大的震撼,那种为了理想信念“锲而不舍”的精神,让我有了久违的激动。

       安永全曾任山西运城市委副书记,经过两次高考后1964年9月到山西师院中文系学习。和安书记的高考相比,我的高考虽说晚了20年,但却没有太大的变化,因为中间经历了“文革”高考取消及1977年高考恢复,仅仅是外语主要科目由俄语变成了英语。

       客观的说,安书记经历的许多情况我的同龄人也大多遭遇过,甚至比他更坎坷,因为1960年他父亲每月34元的“公家人”家境比起父母都是农民的家庭不知好上了多少,要知道我1986年到一中工作时也只是才拿55元。

       我感觉比安书记幸运的是,上小学时赶上文革后期,对学习几乎没有影响,然后上了两年初中,之后顺利考入县一中,1984年第一次高考就以理科433.7的分数被衡水师范专科学校生物系录取,当年不满17周岁。

        我是农村的孩子,干过各种农活,也拉过排子车。在生产队的时候我还小,后来承包了土地,每家都有了排子车,地里收获的粮食等都是用排子车拉回来,这时的我就成为了车手。拉车的时候两手抓住辕杆,右肩套上绳带,感觉着车上货物的重量和脚下路面的默契,太快了控制不住车,太慢了浪费气力,至于拉断绳带也有几次,遇上坡和转弯翻车也是常有的事儿,有次车辕杆打伤了腰,幸亏没有骨折。拉车累很正常,那真是一步一步脚踏实地“接地气”,累的顶不住了就歇歇,只要不遇到泥泞的路面就好。

       上高中的时候家离学校25里路,每个周日下午2点准时从家背上干粮和咸菜步行到现在309国道上的一个镇子。这段路有5里,需要走半小时,打发时间的主要方式是背课文,高中课本上的许多古文现在还能熟背,都是在那个时间段积累的。到小镇后等公交车,那时车很少,等不上车的时候就沿小火车道步行到学校,有20多里,要3个多小时,开始的时候脚会疼几天,后来习惯了就不疼了。

       高三那年的备考,大家都很努力,高考的成绩直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都是明白的,而且那时还有预选考试,在预选中被淘汰的就失去了高考资格。买点煤油,用废钢笔水瓶自制一个小灯,就是我们常用的加班工具,因为买蜡烛很费钱,经常是满脸满鼻孔黑。吃饭的时候晚些去,这样省去了排队的10分钟时间,中午吃饭多是啃个馒头喝点开水,有点煮熟的咸菜就感觉很美好。宿舍是大通铺,学校发的席子下是自己在校外拔的杂草晒干后铺上的,夏天的蚊子冬天的跳蚤是常客,有时屋顶还落下碎土。睡觉的时候需要抓紧时间钻进被窝,因为通铺上人多,晚了就会被挤出来,遇到同学尿床更麻烦,只有坐着靠墙等天亮。那年正月十五没有回家,没想到学校也没有饭,饿了一天半,后来被一个同学发现了,拉着我上他家吃了顿,现在还记忆犹新。

       那些年的学习大家都很用功,没有听到同学之间有“头悬梁锥刺股”的,但我的同学看书时为防止打瞌睡用冷水刺脚我是知道的,走路读书撞树也是经常有的,借助老师窗口的灯光看书也是最常见的,逃学和顶撞老师是几乎没有的。没有人觉得学习很苦,因为大家都知道就应该这样。每次考试的结果出来,总是详细的分析成败得失,和成绩好的比,找差距,制定下一步学习计划,解决问题。

        荀子曰:“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我的同学中,参加高考3次5次的很多,有的同学仅高考的准考证就可以订成厚厚的一摞,他们经历多次高考的失败依然锲而不舍,最后终于大多如愿以偿。

       安永全的高考时代已过了半个世纪了,今天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那种为改变命运而执着的追求和顽强拼搏的学习精神。

        反思现在的孩子们,生活条件好了,上下学家长接送,每顿饭有菜有馒头有汤,宿舍每人一个床铺一个橱柜,供应足量的开水。学习环境好了,教室宽敞明亮,全部安装了多媒体和空调,各种教学辅助专室和音体美器材应有尽有。学生享受“两免一补”,有经常性的困难学生救助,从没有因为家庭贫困而辍学的情况。可是,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呢?孩子们学习的刻苦精神呢?孩子们“锲而不舍”的追求呢?

        我们要号召全体老师和孩子们学习这篇文章,深刻体会作者当时备战高考的艰辛和持之以恒的努力,培养孩子们远大的理想,激发孩子们努力学习的自觉性,养成顽强拼搏的学习习惯,让孩子们将来都能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学习安永全《我的高考》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tfg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