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中孩子们危险的表现
1.如何支援年幼的孩子
陪伴着要认识到孩子的负面感情,让孩子知道什么事负面情绪,并且能教孩子把它和语言联系起来使负面情绪得以社会化。
认可孩子的负面情绪,不意味着就要认可孩子的负面行为。感情的认可和语言化对感情的社会化来说十分重要。感情的到认可,孩子内心也会冷静下来,这样才有可能自然而然的采取理想的行动。
要想让孩子停止当前负面的行为,就要认可他们的负面感情,这样他们才能冷静下来。当孩子采取新的行动时,如果家长能对此加以表扬,孩子们就能感受到一种舒适感,从而加强对感情的控制能力。
当孩子无法承受内心的负面感情时,会日常地出现轻微的解离状。对于负面感情得不到社会化的孩子来说,即便时成长所需的适度压力,也会被当作危机处理,引发“僵化”防御。这是一种通过感情的封印和解离来适应环境的日常性状态。
2.我们要如何抚平孩子狂暴的心
小孩子的情绪会变得暴躁都是大人的责任。要想让孩子真诚的笑,大人就必须重视他们的负面的/不愉快的感情,并且在孩子难过和懊恼的时候让他们依偎在自己的怀里哭泣。
3.对放错和失败的强烈不安
孩子们总是害怕自己有什么做不到的事,害怕犯错和失败,给人一种很脆弱的感觉。家长们也一样,非常担心孩子们会犯错/失败或是有什么做不到的事。
让孩子勇敢的哭泣,首先要有一个能够接受他的大人。要让孩子获得忍受屈辱的能力,大人就要让孩子在受到屈辱后尽情的哭泣,并在身边默默的支撑/陪伴他。也就是,在孩子难过时,大人要成为孩子的依靠
4.欺负来欺负去的人际关系
欺凌这一行为是愤怒,悲伤,不满,嫉妒,憎恨等负面情绪的表现形式,如果不认同每个孩子的愤怒和悲伤,为他们负面感情的社会化做出支援,教师的指导也会被卷入欺凌所产生的恶性循环。
负面感情得到父母的包容和认可的孩子,在学校能够规规矩矩地接受老师的指导。在学校和家庭得不到包容的孩子,会让愤怒潜伏在自己内心深处,最终导致下一次欺凌事件的发生。
从现在起父母能做的事
儿童的教育总是伴随着许多的出其不意,哪怕家长自以为自己的教育很谨慎,有时也会发生出其不意,带来巨大的痛苦。但是,克服了这份痛苦的家长们教会了我们生存的力量。只要我们爱着孩子,就会发现,孩子也一直是我们的救赎。
1.每一个孩子在成长中会受到父母老师和同学的影响,在孩子受挫的时候包容他,让孩子在有安全感的环境中表达自己的感情是非常重要的,爱是这个世界上关系中最好的交流。
2.孩子如果不能把负面感情表达出来,而是靠封印自己的感情来适应环境,以此扮演“好孩子”角色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就会陷入危机之中。
3.孩子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痛苦,愤怒,悲伤,不安,不满等情绪,并能得到父母的包容,才是父母最应该去做的事。接受孩子同样也是接受自己。
4.以其说是家长在教育孩子,不如说,教育孩子是拯救家长的一种机会。因为要想然那个孩子幸福,首先要让作为家长的自己幸福。
大人的义务与责任
1.“想哭就哭”的“好孩子”不必刻意强求。能够和孩子面对面,不忽视孩子以及自己的痛苦,不断地改变自己的力量是无比伟大的。大多数爱着自己孩子的家长都潜藏着这份力量,不要在孩子受到伤害的时候采取发现这一份力量。
2.“无痛文明”与儿童教育。为了避免不幸的事发生,为了没有痛苦,而采取预防手段,期望去获得“好孩子”。然而我们却忽略了,孩子会感到痛苦,悲伤,害怕,愤怒,是一种极为正常的生理现象。家长要直面孩子身上的问题,不逃避痛苦,和孩子们同甘共苦的生活下去,让他们“生活下去”的力量源于对孩子的爱。
3.对“包容”的误解。“无条件的包容”布等同于“无条件的容忍”。制定规则,包容孩子在这个规则下的不快感,感同身受,苦孩子所苦,才能让被包容的人也获得自行发现光明的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