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家园】
环绕着芦江村的,共有三个半石山,为什么会有半个呢,因为有一座浑圆似谷堆的矮山,有一半是石头,有一半是泥土,因此算半个。其它三座山,最大的连绵数公里,而小的,一眼却看到了头。但每一座都清秀挺拔,山山有岩洞,这些岩洞啊,成为雨天或冷天养牛者的乐园。
但往往,他们大多会选择冬冷时分猫洞。寒冬里,让牛儿松散一下筋骨,吃上几口绿,就近让牛儿放在近村的几个山脊间游曳。放牛者就近到一个洞里,或生起一堆火儿打发时辰,自得其乐。
除了萧瑟的寒冬,真正意义上的放牛,是要往土山深处去的,一岭接一岭的松林深处,才是牛儿最向往的地。
一、
农历七月十五,是芦江村传统中元节的第二天,孩子们的暑期,进入了倒计时。
下学期就要读五年级的强子,黝黑的国字脸上长着一双溜溜转的眼睛。当过侦察兵的叔叔,是他的偶像。
这天上午与小伙伴赶牛进深山时,强子和往常相比并没有多少不同,只是多了一个跨包,鼓鼓的。这群原属生产队的黄牛群,自分田到户后,体量就越发小了,人们根据自家的工作需要来安排放牛时间,虽然壮观的牛群变得稀疏。但线路是不变的:白天只要赶到东岭草坪,放牛人的任务就算完成了一半,只等下午继续在这里等,牛儿自会摇着滚圆的肚子,悠悠哉从林子先后出来。群牛暮归前在东岭草坪上的闲聚,自强子接过放牛任务以来,几乎不曾变过。
女孩子普遍都勤快,一般是放牛找柴两不误。只是这群半大的男孩,除了在山间嬉闹混过日辰,当应季蘑菇疯长时,却不忘用松枝编个简易的篮子,一头扎进更偏辟的山野,若是找得盆满钵满,定会吸引伙伴们钦佩的目光。
二、
芦江村背靠的大山石,从强子记事起,一直严禁砍伐。只是曾听老辈说大炼钢铁时开过禁,但很快又封了山。这座大树与野藤密布交错的大山,绵延五个峰,其中西南边的峰凹地,叫做“六十半”,村里大凡不上寿夭殁的,几乎都埋在这。这里是土坡与石山的结合部,山岙背阳,即使是白天在这,也觉林木森森,阴风阵阵。村里人说起这里时,总带一种神秘色彩,所以平日里,轻易没人愿来。
几天前,强子和薯粉(一位爱流鼻涕的伙伴外号)采蘑菇到过这,对四、五年级的小孩来说,无知即是无畏,况且一餐美食,能获得家人难得的褒奖,传说中看不见摸不着没边的事,压根不算什么。在六十半,他们不仅收获了满篮的蘑菇,还发现了一个会吹冷风的山洞。
三、
今天,强子他们把牛赶到东岭草坪后,四五个伙伴就神神秘秘往六十半的山坡走去。刚开始一起放牛的细妹也想跟来,被强子他们狠心拒绝了:探险带个女孩,多不方便!
这清一色混小子队伍,带队的是强子,他的跨包里,装有电筒、松油枝、蜡烛、电池和糍粑,还有一条去年冬天家里挖井用的浑身打结的绳子。薯粉带了网兜,黑田带了长刀,安仔把他老爸的矿工帽也顺了来,先时用化肥袋掩藏着。当然了,能让他们想到进洞要带的玩艺,都备齐了。
山洞前怪石嶙峋,并没有路,小费一番周折才找见洞口。斜坡上的洞口约有两平米见方,几株瘦弱的小树苗被冷风吹得瑟瑟发抖,地面干燥而洁净,洞壁的石隙间,长着些貌似铁皮石斛的植物,大伙无心看这些,都争先恐后把身子挤上前去贪婪试风,秋老虎的暑热里,这股凉风简直沁人心脾,人间至味。不一会,竟让人有点受不了——霎时的冷风真有点割人。
于是准备进洞。大伙习惯性地一字排开,对着洞外边尿边抖,齐声唱道:“天地神最大,屙尿射鬼邪!”
洞口狭长,用镰刀撩开头顶的枯藤,强子再次宣布了统一行动的纪律,除了安仔矿帽的电火外,其余的点了松香,鱼贯而入。
往深里走,洞壁变得潮湿,所谓的“路”,弯蜒曲折,最小的地方,仅得容一个人匍匐通过。松香的烟太大,味儿重,冷不丁的蝙蝠扑翅从头顶惊飞,发出噗噗的回声,显得空旷可怖。在窄处,干脆全改用电筒,好在有先见之明,电筒的首尾扎了带子,随时可以腾空两手攀爬。
转了几个弯,进入一个豁然开朗的洞厅,突然发现头顶有亮处,原来是高壁边上有个像天窗的洞口,光线斜透进来。不知哪位往洞口方向打了个石块,呼地惊起了一群蝙蝠乱飞,拿火照地上,见结了一层厚厚的蝙蝠粪便,可见这洞儿不太被人关照过。走着走着,一不小心,就可能会被恣意生长的钟乳石敲了头。好事者用电筒光往簿处的石裙射了,只见朦胧半透的色彩,迷幻而神奇。
越往深处走,洞道变得多了起来,强子说,凡是经过的道,在明显的地方用石灰画上箭头标记。走着走着,到了一个勉强只能爬过去的小洞,大伙的心里,兴奋中带着一丝不安。但明显没人想当孬种,至少嘴巴不曾认怂。过了小洞后,是一片光滑的石壁,下边依稀传来水流的声音。薯粉找了个石头往下扔,听到着地的回响不算深,于是找地方结了绳,强子先拽着绳结下去,然后大家依次而下。
继续往下走,只见“路边”高台处一层层从上而下的天然石盘,如巨大的笔砚一般,栉比鳞次地一个接一个长着。村里的另一座山,有个叫棺岩的洞里也有“砚盘”,但不如这里的大和壮观。用电筒俯身照了,一盘接一盘的溢水轻流,曼妙多姿,一如仙山洞府,蕴含着天地造化,鬼斧神工。
然而强子他们的目标不在这,这里,顶多只能算是路边的风景。因为他隐约听七爷爷说过,大石山的洞很多都有阴河,可以洗大澡呢。
沿着石盘上水的流向往下走,到了一个更开阔的地,并且,有一汪清澈的天然水池,水边有个大岩石平台。用电筒四处照时,发现不远的绝壁上,有一个宛如和尚打坐的石头,刹时吸引了大伙的热情。彼时刚好电影《少林寺》热播,这些屁孩们在平台上比划着少林弟子的各种造型,或立或卧,或腾或跃,俨然个个都是匡扶正义的英雄……
往水下照时,还有游鱼。往水中撒下秕谷,慢慢往一边流去了……有伙伴放下网兜,周旋片刻有了收获:只见几尾半透明的鱼儿,眼睛却是天然瞎的。为了节省电池,大家换上松香插在岩壁高处,早有人按捺不住,脱得赤条条,下水前,照样又雄浑地把屙尿歌唱了一遍……
四、
先是,细妹和一位耳朵不便的婆婆各找了一担柴火,夕阳准备落西时,牛儿的竹筒声陆续由远及近向草坪汇聚,一一清点,牛是齐了,可那群半大的屁孩,愣是没个影!
婆婆问细妹,细妹向她比划着,也说不清他们具体去了哪,只好赶着牛回村。
细妹和婆婆帮各户的牛赶回栏,也把男孩们还没回的消息告诉了他们的家人。
乡下的娃儿野,近晚不着家几乎是家常便饭。炊烟袅袅的村落,渐渐被夜色所笼罩。晚八点过了,不见人回,捱到九点,仍不见影,大人们开始慌乱起来。大家聚在强子爸周围,明显看得出他爸紧锁眉头上的“川”字。女人们则没这么沉得住气,恨恨地责怪与埋怨起来。细妹带着哭腔说,他们好像是往六十半方向去的。
大人们心里一沉!想到今天是农历十五,一种不祥的预感弥漫开来。
这时,放田水回来的七爷爷,看到愁眉不展的众人,问了情况后,眼往墙壁一扫,发现绳子没了,突地一拍大腿道:“我知道那群猴子去哪了!”原来,先时他在石板岩洞口歇脚时,发现有秕谷顺洞而出,它的上游,应就是他小时候进过的六十半风岩……
五、
洞壁上的松柴,燃得自在而热烈,这个小小的水晶宫,见证了一群天真浪漫的顽孩,如果说人世尘嚣喧闹,避世当选渺无人烟处,就像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桃花源”。而这帮野小子,在绝世的洞里,不也是搅得水浪四溅,喧哗声彻。可见,所谓静土,应潜藏于人的内心,心无挂碍,无有恐怖,不恰似这群赤条条的娃们么?
在水中嬉闹累了,就上大石歇坐;饿了,就吃糍粑充饥。七月半的灰水粽,胡乱蘸着白糖吃了。当大伙发现带来的糍粑都吃完了,小光头黑田提醒说,该去赶牛了,迟了怕被家里骂死。于是大家不拘身上还淌水,急着穿衣服。
这时,带来的松柴全都点完了,矿工帽上的电光也不足,还好,包里还有备用电池和蜡烛。
沿绳上壁坡时,强子殿后,当将爬到顶时,手电尾梢的绳子被岩石磨断,滚下了深处。强子想,要是把电筒弄丢了,自己屁股估计会开花,于是又重新摸索下去……
当大伙走出洞口,不禁惊呆了:只见一轮大大的圆月,正明晃晃透过疏密不一的树叶,斑斑驳驳照在他们身上。
更远的山脚,一排长长的灯火,正快速朝这边移来……
文字家园投稿专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