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个人或一件事,激发你内心深处想变得更加优秀的欲望。
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有很多种方式,知乎上能搜出近万个变得更加优秀的方法。健身,读书,写作,练习声音,学习英语等等,但仅仅去做这些事情就够了吗?
上学的时候,班上有个同学,学习很刻苦,每天早早起床去图书馆学到闭馆才回来,晚上还要挑灯夜战,但每次考试成绩公布后,总是不理想,最后身心俱疲,那些平时看起来吊儿郎当的同学考得还好些。
我们在做这些事的时候,总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件事坚持了几天就放弃了,甚至怀疑做这些事的意义,或者付出比常人多几倍的心血去做一件事,明明已经足够努力了,但还是得不到想要的结果。
要么不够努力,要么过度努力,而“盈余感”可以让你找到合适的前进姿态,量化努力过程,感受到所做的事带来的变化。
02
盈余感就是做一件事时持续的爽快感和充实感。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不会刻意去感受和重视这种感觉。
下图是一个简单的努力程度与效果的关系图,盈余感就是适度努力后所达到的最佳效果。
大学时由于某些原因,有一次在操场跑了39圈,2个小时。之后印象笔记记录了整个过程中的身体和精神的变化。
第5分钟,小腿肌肉微微酸痛,没什么动力,潜意识有放弃。
第11分钟,开始出汗,感受到肌肉酸痛,筋骨舒畅,精力充沛,自我感觉良好,这个时候就要可以去感受这种盈余感,并且把身体当做一个容器,不断地输入、沉淀和存储这种盈余感。持续跑下去,直到内心的这种盈余感消退。
第40分钟,汗水湿透了衣服,大腿肌肉开始酸痛,步调完全靠惯性,内心疲乏,毫无盈余感,不断在透支自己的精力,做无用功。
第120分钟时,直接倒在操场上。之后再也没做过那样的傻事。
后来,看到一段话:如果想努力,有所成就。不要做十成的努力,更不要做十二成,而是八成。
年轻人容易气血上涌,发愤图强,苦字帖额头上,十成功力出去,多半半途而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然后又突然气血上涌。又来一阵子十成功力。反复循环。
最后平均一下,也就三四成的功力。
什么凌晨的半夜的哈佛图书馆,什么凌晨四点半的洛杉矶,什么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都没有教你去感受和存储盈余感。
如果能在八成功力的时候去体会盈余感,那么你比七八成的人都要厉害了。
03
盈余感训练过程中的四点建议:
| 01
以年为单位,用行动去策划成长。
策划自己的成长,进行二次投胎,二次规划,用五到十年彻底碾压同龄人,身材、颜值、才艺、博学、财富、粉丝……很多明星就是从小这么规划出来的,TFBOYS也是练习生出身,他们比同龄人早规划了十多年。一切都在与循序渐进。
毛竹在头四年仅仅长3厘米,从第五年开始,每天以30厘米的速度疯狂生长,6周就可以张到15米。做事也是如此,以年为单位,时常感知盈余感,用心去打磨一项技能,总会厚积薄发,有所收获。
| 02
随时随地体会和存储盈余感。
不仅在行动的时候感知盈余,也可随时随地感受行动带来的变化。你可以在某个时间点回想自己曾经做过的最自豪的一件事,越来越相信自己,内心越来越强大。
比如未来的某一天,你想起曾经那么努力练习英语口语自己,才有了现在的自信,不断激励自己变得更好,其实这也是一种盈余感。“盈余感”是努力的催化剂,随时随地进行盈余感训练,就是让优秀在自己身上停留更久。
| 03
不要过分努力。
接受自己的一切,坦然面对未来。有时候,过度努力使人精疲力竭,学习累了,就放下手中的笔,揉揉眼睛,眺望远方。花点时间用来偷懒,用来开小差,用来胡思乱想,也可以用来东张西望,反思反思。偷懒可以保证自己的功力不耗尽,东张西望,反思可以找到更好的路径,办法。
没有盈余感的努力,就像种树人在秋天不去收获。
| 04
静下心来,不要焦虑。
身体和情绪是相互影响的,焦虑的时候。告诉自己,没关系,我完全接受,我不急着挣脱,我可以尝试感受这种负面情绪,这是我生而为人的权利,我知道它一会儿就消失了。不必沉浸在过去,不必追究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也不要试图说服自己相信未来,而是问自己是不是不舒服,去感受当下的宁静,感受盈余。
刻意去训练盈余感会缓解我们渴望短时间看到改变的焦虑,也可以自动调节努力程度,避免过分努力,可以使人内心更加平静。
有了盈余感的努力,叫做热爱,愿你成为更好的人。
有兴趣关注公众号:无邪的成长日记(公众号ID:wuxieriji)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