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的心得是分享一节微课,这节课是结构思考力学院推出的思考力亲子训练营的课程。通过亲子的思维游戏提升孩子思考力,很有收获,就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
8岁之前,谁对孩子最有影响力?是家庭。根据儿童的认识发展,5-8岁是发展思维的最佳时机。那么这个年龄的孩子的亲子教育培养的重点就在于两点:1是陪伴。2是游戏。
如果父母能够用陪伴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思维训练,将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整个思维模式(也叫作心智模式)。父母能给孩子的是完整的思考模式,而孩子的思维启蒙需要在亲子互动中完成。比如比尔盖茨,就是在小的时候,外祖母长期和他互相玩各种不同的游戏,并且通过引导的方式启发他进行思考,才导致他的思考力如瀑布般生生不息。
一、陪伴式、游戏化思维启蒙最有效#
1、这里面推荐家长要多陪孩子玩找不同,走迷宫的游戏,这类的游戏对于孩子的注意力的培养是十分有效的。同时家长要进行引导,设定好游戏时间,在结束前3分钟进行预先告知,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这样在游戏结束时,也有利于孩子主动接受。
2、和孩子玩游戏,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是一个里外呼应的过程。
里,是要孩子愿意挑战,向外主动积极的探索;外呢,是外界要有所刺激。这样里外结合,才能让孩子在玩游戏中获得更大的训练。
外界的刺激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游戏的设计难度要适宜,需要根据年龄进行合理的安排。
人常说小学三年级,是一个槛。很多孩子出现一、二年级成绩很好,一进入到三年级,就跟不上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7岁前后,孩子的思维发展要进入到抽象思维的阶段,而7岁以前,大多需要实物思维。因此,训练的内容和难度要让孩子可以从实物思维很好的过渡到抽象思维。

二、陪玩是门大学问#
家长陪玩分为五个步骤。
参与:家长有意愿参与孩子的游戏、要全身心的和孩子一起参考,跟随孩子的思维。
引导:要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孩子参与游戏。
讲解:让孩子讲解自已的思考的过程,或者家长去讲解思考的过程。
拓展:家长可以再根据同样的方法向其它内容拓展。
持续:活学活用。坚持在日常生活中多用多锻炼。
这里举一个分类的例子:

家长可以启发孩子,对以上的瓶子分类,就且引导他可以按照多种方法进行。比如根据瓶子的高矮和胖瘦、外观新旧、保质期、产地、品牌等,同时让孩子阐述如此分类的原因。
这样的分类游戏是十分重要的。分类的能力投射到现实生活中,比如很好的进行垃圾分类,或一个活动中的分配工作以及组织等。分类游戏培养的好,会帮助孩子思考更有条理,分析有理有据,做决策时思考全面而高效。
从大处讲,提高组织、管理能力;从小处看,对于学习能力,数学、物理都会很有帮助。
同时家长在分类游戏中应关注以下三点:
1、观察孩子的分类理由 2、分类是否正确。3、能否完整的找全。
这样的游戏主要分为观察、联想、分类、比较四大类,家长可以自已挑选合适的游戏开展。
三、实现热认知与冷认知的相互助力#
1、是否只培养了思维能力就够了?
并不是的。
思考分为冷认知和热认知。
冷认知是纯逻辑思维,热认知也就是如情商一样的能力。
冷认知,比如观察--找目标。
但是在找目标遇到困难时,就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产生挫折感,就会产生放弃的想法。这样观察力是没办法提高的。因此,同时需要培养孩子的自驱力。只有自驱力才会让孩子在受挫的情况下,保持更好的专注力和持久力,用更好的状态来完成任务,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孩子的观察力。而自驱力就属于情商范畴,是热认知。
因为要提升冷认知的观察力,离不开热认知中的自驱力的培养。
2、关于拖延
孩子的时间管理薄弱,缺乏时间观念,就会产生拖延的状况,经常磨磨蹭蹭。这种情况是由于这个年龄的孩子逻辑思考能力弱,对目标的重要性认识不清,而造成的。时间顺序则是孩子的抽象思维的能力,属于冷认知的比较顺序的能力。因此要培养孩子不拖延,就要从对时间顺序的认知开始,从而提升热认知的处理。
因此,游戏化的思维启蒙。不仅是逻辑思维培养,还有情商的培养。冷热认知要互相推动,相互助力。
以上就是这一次的内容,感觉这个课程干货满满,回家马上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实操起来。有目标,有方法,有步骤,非常实用。接下来再持续分享。
2017年,跟着圈妈,逼自己一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