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热门文章敝帚自珍favorite text
写给更年轻的朋友——关于学习

写给更年轻的朋友——关于学习

作者: 廖玮雯 | 来源:发表于2015-06-12 18:21 被阅读96006次

    接到学弟电话,让我回校给他们做个讲座。

    我应该讲些什么呢?回头想想,经历了这么多的人和事,我逐渐在混沌与迷茫之中找回自己,似乎真的有很多话想对他们说,和比我更为年轻,也更有活力的师弟师妹们,说点什么。

    事业也好,爱情也好,生活方式也好,我都说过很多。

    这次说点关于学习的事吧。

    记得自己大一的时候,望着厚厚一摞专业书,在课堂上刷刷地翻书,老师讲得很快,我们几乎完全跟不上老师翻书的节奏。

    然后学渣学霸立分,学渣几乎放弃了学习,学霸几乎完全投入进去,就像高三那样,学渣期待期末老师划下的那些重点让他们能够以“60+”的成绩通过考试,学霸希望努力一些,更努力一些,然后得到一份优秀的成绩单。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头悬梁,锥刺股”……

    我们的传统文化崇尚吃苦,窃以为真正的原因是因为古人学习的四书五经过于枯燥与乏味。

    这些儒家经典书主要讲些三纲五常,没有太多也不允许有太多的创造和见解,学起来着实让人苦不堪言。

    说到“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就更加不妥了。读书本来没有过错,但是藉此打压其他生活方式和个人选择可就有些过分了。

    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似乎我们就再没出过什么足以让世人钦佩的哲学家、思想家,更别提科学家和发明家了。

    古人学习的方式就是把四书五经背得滚瓜烂熟,然后参加科举考试谋取功名,其中的枯燥乏味《儒林外史》里边描述得非常形象。

    现在有种说法叫做“国学拯救世界”,实在让人难以苟同,罗素先生说过,参差世界才是幸福本源,如果成功的标准变得单一,学术研究变得枯燥无味,那么,各种五花八门异彩纷呈的知识、思想、科学、技术都会消失,世界将会变得了无生趣,生活在一个无趣的社会着实让人感到难过。

    说得远了,王小波先生提到,要去爱知识,爱智慧,爱民主也爱自由。

    我想,做到这些,我们可以学会尊重世界的多样与精彩,对人与自己、与他人、与世界的关系,会有更多的尊重、包容与理解。

    当然,这并非本文主旨,我想说的是学习其实原本无需如此辛苦,倘若你能让学习变得有趣起来的话。

    如果我们把学习看成一种具有强烈的目的性与功利性的东西。譬如只是为了通过考试,为了得到老师的肯定与父母的褒奖还有同学的赞许与艳羡的话,学习的内容和过程本身,就会让我们感到乏味而无趣,学习就会变成受苦与锤炼的过程。

    过去我们咬紧牙关,死记硬背,钻研考试获得高分的技巧,争取在考试之中超常发挥,取得一个漂亮的成绩,从而取得升学的资格或者外在的赞许与荣耀,然后再把我们所记所背的东西全部忘光……

    想想,这事儿是不是有点儿荒谬?

    人最宝贵的青春和时间就这么耗尽在了“痛苦”的学习或者对自己的纵容与放弃之中。

    记得大学时期的我也曾迷茫过,为此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所幸的是,大学的我另有收获,记得参加学校辩论队的时候,我们一群人会为了一个辩题而查找大量的资料,然后不断讨论、仔细分析、最终撰写辩词……同时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反应能力,从而,说实话,今天我能够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辩论本身带来的。

    其实,每一次的辩论都是一次针对某个领域或者某个观念的一次学习过程。

    我们热爱辩论,所以甘愿为其付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这个过程苦不苦?累不累?

    确实有点苦,有点累,但是因为热爱,所以又感觉不是那么苦,不是那么累,因为热爱,所有付出与努力都变得心甘情愿甚至乐此不疲。

    我发现学习过程本身也是可以充满快乐的。

    所以,我想问问比我更为年轻的朋友,你有没有试过这样一个为了自己喜欢的事情不顾一切、奋不顾身去努力的过程?

    如果你将这样的热情与努力投入到自己所热爱的学习之中会变成怎样呢?

    在积极心理学里可以将学习分为“沉溺模式”与“性爱模式”两种。

    沉溺模式指的是淹没于水,苦苦挣扎,只有浮出水面那一刻才觉得呼吸顺畅,世界如此美好,如同上文所说,平时死磕苦熬苦不堪言,直到取得一定成绩才能感到一点快乐与满足,然后再次进入死磕苦熬的状态,等待下一次的“浮出水面”。

    性爱模式指的是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之中,学习如同和自己喜欢的对象一起度过浪漫的夜晚一般,每一刻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持续而且快乐的,直至得以抵达巅峰体验。

    我们都有过沉迷于某件事的经历,感受过那种时光飞逝,恋恋不舍的感觉,或许是沉迷于阅读,或许是沉迷于写作,烹饪、桥牌……,这种快乐而满足的感觉,总能让我们发挥出最好的状态。

    我喜欢烹饪,为此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选购食材,做足各项准备功夫,整个过程都是非常愉快的,洗菜切菜,准备佐料,蒸煮烹炒,时而小火慢炖,时而大火煎炸,各种奥妙,乐在其中,直至大功告成,美食上桌,得到朋友的赞赏和肯定,那种感觉,真的让人非常快乐。

    而且我的烹饪技术与水平在不知不觉之中,有了长足的提高,这是愁眉苦脸去勤学去苦练所达不到的,更别提因为“在状态”而冲击出的种种创意的火花了。

    所以,我希望师弟师妹可以学会抛开顾忌,放下功利性、来自他人的、社会的期许和压力,真正去寻求你内心深处想要做的事情,也就是你的天赋所在。

    我们可以问问自己,哪些是你内心最为渴望,而且愿意投入时间与精力,让你感到满足和快乐的事情,这些事情,就是你的天赋所在。

    在“我想要做”与“不得不做”之中寻求平衡,尽量去做你想做而且能做好的事情。

    记得每次辩论赛之前,我们队友之间的那句打气的话不是加油,不是必胜,而是“享受比赛”。

    是的,用一种最为轻松与惬意的状态去享受比赛,结果因而变得不是那么重要,因为过程已经无比美好,而且这种“享受”状态之下做成的事情,结果经常出人意料,往往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这样学习该有多好?

    愿你能够因为热爱而去学习,愿你能够因此获得满足与自信,愿你所有的努力与付出都不会白费,愿你可以因此心甘情愿无怨无悔。

    愿你学习愉快。

    本文作者:廖玮雯 心理咨询师 新浪微博:@玮夫雯斯基 公众号:wfwsj1986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到处都是故事:回忆很美好。
      • 6ecca483f929:癔症。
      • 24b7d708ad60:求转载一下,但在作者处会写上你的名字
      • e24925330f0f:喜欢一句话—— :blush: “在‘我想要做’与‘不得不做’之中寻求平衡,尽量去做你想做而且能做好的事情。”
      • be454893c605:太对了,不仅仅局限于学习,对于各种事情也是适用的,要享受它
      • 唐喑喑: @舞刀弄枪 赞同,先有模仿,再有创新,看上去更显得“脚踏实地”
      • 90a775ec3c32:受益匪浅。但真希望自己可以做到。
      • 生活中的我们:学习学习
      • 今夕何夕你却不在:@苜蓿Fearless 我们还没开始学哲学呢。。但是记东西真的神烦。还有历史。时间➕事件。我整个人都不好了。试试看吧。🌚
      • 9014abff778b:有道理。
      • 4d79e20d9999: @今夕何夕你却不在 其实没有什么东西是真的无趣的 之所以觉得无趣是因为我们没有真正去了解去理解 我很喜欢政治 当然大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的政治老师 可以把政治讲得很有趣 然后慢慢的 你就会开始去琢磨除书本那些字以外的东西 久而久之 你会发现很多你从未涉足过的东西 哈哈 加油~我最喜欢哲学
      • 一个厨子:谢谢分享!醍醐灌顶
      • 黄唯聪: @今夕何夕你却不在 当你觉得政治有趣的时候,你就开心了
      • 黄唯聪: @今夕何夕你却不在 当你觉得政治有趣的时候,你就开心了
      • 宁为玉碎:全社会学习都有功利性,让谁能置身世外。还是实际一点踏实的学习社会功利的知识。
      • 751660297357:思路很值得借鉴!
      • Larryleng:谢谢学长的分享,享受学习!
      • 29cdadcac9fc:看完了,说的有那么的道理,但这些道理其实很多人都知道的,可每次去实践的时候却茫然失措,一下子就全都忘了,其实有的时候要的不是这些道理,要的是模板,让大家可以看到你是如何去做的,虽说模式化,但做起来的时候会根据自己的特点做改变。连模仿都做不到的话,那其他的东西也就做不到了。
      • 29cdadcac9fc:看完了,说的有那么的道理,但这些道理其实很多人都知道的,可每次去实践的时候却茫然失措,一下子就全都忘了,其实有的时候要的不是这些道理,要的是模板,让大家可以看到你是如何去做的,虽说模式化,但做起来的时候会根据自己的特点做改变。连模仿都做不到的话,那其他的东西也就做不到了。
      • 40c4da198754:世界是如此的小,宇宙是那么的大。天下有人管,你发什么愁。智者乐yao\山,仁者乐yao\水。
      • 今夕何夕你却不在:学政治要怎么开心去学。全是记记背背的。何来乐趣?
      • kyllor: 只能说学习的出发点最好是出于对知识的渴求。而对于一些考试等不喜欢却也需要应付的最好也投入点,因为知识这东西,在我看来多多益善。即使一开始出发点是成绩,但也要慢慢尝试着投入进去,我相信只要真正投入进去大多会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喜欢上它,喜欢上了这过程自然就有享受可言。
      • kyllor: @金先生 哈哈哈 学习本该就是交流!与书的作者交流,与其他“学者”交流,与自己交流,与......交流......说来还是挺崇尚苏格拉底的学习方式的。
      • 小王子: @玮夫雯斯基 如果那位读者说你的文章会误导人,我只能说看的人心智未免太过不成熟。在怎样的高度下说出怎样的话。那些不思进取不去拼搏的人撷取文章的只言片语作为自己不学习的理由,我只能说那是无知。
      • 廖玮雯:@3cd368700264 你说的对,我也高考两次,最后去了一所很差的地方学校,我没考研,只是自己因为兴趣努力学习还有写作,现在清华,复旦的研究生也会叫我一声老师或者向我咨询,因为我相信任何逆境之下,努力都有出路,抱怨社会的不公只会让自己越来越糟糕。
      • 小王子: @df6f7d77786b 事实上你把问题想严重了。在我读书的日子里这类文章看过不少。并不觉得会误导我。现在我大一,诱惑更多。然而看到这些文章,我只是向往和表示赞同。在高中就有这种觉悟,我高考也失利了家庭条件也不咋地。但我现在都不觉得高考分数有多么重要。
      • 廖玮雯:@df6f7d77786b 对了,我高考两次,最后去了一所很差的地方学校,我没考研,只是自己因为兴趣努力学习,现在清华,复旦的研究生也会叫我一声老师或者向我咨询,因为我相信任何逆境之下,努力都有出路,愿你安好,加油。
      • 廖玮雯:@df6f7d77786b 恰恰相反,我也是最普通的人家的孩子,而我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与领悟,逃离了迷茫与无措,让自己可以干自己喜欢的事,越活越好,嗯,就是这样,社会再残酷,我们还是拥有选择自己幸福与否的权利,关键在于你的心。
      • 755fde52a227:过程已经无比美好,结果也会出人意料
      • 7a3c3044ff85:享受生活中的各种事情
      • add2a9b4e7d2:知识在辨论中比在听讲中更容易获得,只有经过辨论或对答我们更容易记住获得真正的知识,我非常支持作者的观点。
      • 231bd2477c82: @3cd368700264 我赞同你的观点,人生是场马拉松,关键看谁能笑到最后。但谁也不愿做那个落后的人。不信你看看周围,但凡有条件的,谁不给孩子报补习班?
      • 231bd2477c82: @3cd368700264 不,寓教于乐当然是最好的,但这对老师要求极高。一般老师要么过于严苛,惹人讨厌;要么过于松懈,学生学不到东西。优良的师资又都富集到发达城市,你觉得广大的农村学生,除了发奋苦学,还有什么办法?
      • 素影:我也是校辩论队的!
      • 小王子: @弗罗多 你这样说的好像寓教于乐就是跟不上竞争激烈的社会。但是我用我物理老师的例子告诉你。愉快轻松的氛围一样让学生学的很好
      • 小王子: @df6f7d77786b 感觉你没看懂作者表达的意思啊!他强调带着兴趣去学习?达到一种时时刻刻处于快乐的状态。诚然中途有枯燥的部分,但是尽量让自己积极起来学习
      • 231bd2477c82: @玮夫雯斯基 除了土豪,富二代,官二代们,咱普通人还是老老实实努力吧。高压教育也不一定就不好,正如素质教育也不一定就好。
      • 70af80605cd4:只能说在你当学生的时候你肯定想不到这些
      • 廖玮雯:@弗罗多 恶摆在那儿,但是别让自己成为恶的一部分
      • 231bd2477c82: @玮夫雯斯基 扪心自问,假设你作为一个老师,如何抵挡住学校和家长的压力,施行所谓素质教育?即便是在升学压力相对小的北京和上海,家长甚至孩子自己都会自发的去参加各种培训辅导班,这样一种群体性的焦虑,你觉得如何化解?
      • 廖玮雯:@弗罗多 就是这种怕才真正可能毁了孩子的前程
      • 廖玮雯:@df6f7d77786b 如果喜欢学习,在吃透知识的过程中得到乐趣与成就感,会越学越棒,成绩也不会差,但是把重点放在成绩上,放在考试技巧和分数上,学的就苦,考完试也会忘掉知识,这样就很悲哀,明白我的意思了么?
      • 231bd2477c82: @玮夫雯斯基 不知你从何得出我们信奉苦读书?可能现在流行的高压教学给了你这种印象。但这是错误的看法。教师并非不知道要寓教于乐,他们也想啊,但现实是竞争如此激烈,谁都不敢稍有懈怠,只怕一时的放松会毁了孩子的前程…
      • 15f4c85ff38f:其实我最想做的,就是永远逃离这个世界。不知道是生活太简单,还是心态太畸形。
      • 廖玮雯:@df6f7d77786b 嘿,我并不反对学习优秀,但是要快乐的优秀,感兴趣地去学,而不是为了考试分数苦读,考出成绩以后就立马忘光了,为了那个A+,这样学习,没意思啊。
      • 廖玮雯:@弗罗多 其实我们古代确实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文化和知识,快乐的充满兴趣的去研究没有什么不好,不好的地方在于我们信仰苦读书,好像不苦就没有学到东西似的,这就把学习搞得特别没劲了。
      • 丫头DH:有啊!去年考研的状态就是这样的哟
      • d5040711bd2a:就纠结在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
      • d5b267e50e45: @d01b5511c44e 所以,还是只能维持现状呢!
      • 渪輠:有种感觉,现在的人提到学习,就是为了考试,当然,我说的是学生党,可能对于社会上的人来说并不是这样。在学校,每次提到学习,就是死磕书本,可以为了考试通宵,可以为了考试暂时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只因为平时没有“努力学习”,然而那些平时努力学习的人呢?也有很多人在考试前,为了高分,拼了命。这种学习实在让人崩溃。
      • d01b5511c44e:@然尔 就是这种感觉,让人找不到明确的方向。
      • 奔跑的小菜菜:贵在心态
      • 231bd2477c82:有几句话不吐不快。类似八股文等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是我们要坚决摒弃的。四书五经是挺枯燥乏味的,正经的学术书籍大都如此。它也代表不了传统文化的全部。可笑我们对西方的发明创造津津乐道,如数家珍。却对自己知之甚少。
      • Miss皮塔亚:不计较结果 不纠结成绩 真的因为想去学习而学习 就不会那么累
      • JenniferYe:道理大家都懂,但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从小都有被教育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又有几个人能找到自己的老师呢?
      • 6b1d305428b7:生活 无奈
      • jouled:学海无涯“乐”作舟
      • 71e3109a9bfe:那么,该怎么激起人的学习意识和热情呢?
      • Yunphy:@小瘦洋 热爱生活
      • 8c928ccdcf46: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是怎么才能有兴趣呢
      • 39363956ffea:全身心投入过 现在就是不能自已地偷懒 该如何回归正途 正途又是什么
      • d5b267e50e45:道理是知道的,但我总处于“不知道自己最喜欢做什么?”但明确知道“自己不得不做什么”的状态!
      • 番茄草上飞:喜欢,人总是不能满足于放下,掌握学习的方法很重要
      • 翻了车:@谷谷 我看的人家第一篇j就知道了~
      • 谷谷: @fletcher_yan 是的!!!才知道耶!
      • 翻了车:@谷谷 你刚知道啊?关注太少~
      • 谷谷:啊哦,司机你是心理师呀!

      本文标题:写给更年轻的朋友——关于学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ubjq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