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道光、咸丰年间的温病学大家王孟英,结束了在浙江婺(wù)州十年的打工学习生涯,回到了家乡和家人的身边,此时他已经是一位医术精湛的青年医生了。
回来不久,本地一个叫张养之的读书人请他去治病。张养之是一名穷书生,靠卖字为生、养家,他的病非常奇怪:极其怕冷,大热天的,要穿好几件衣服,而且还有男科的阳痿病。这次发病特别厉害,不但咳嗽,而且头疼,他自己买了些温补的药服了下去,却不见任何效果,无奈之下,请来了王孟英。
等到王孟英来到张养之家一看,不禁大吃一惊。当时是江南的九月,天气还是挺热的,可是这张养之的床前围了好几层幔帐,床前还生着火炉。张养之本人坐在床上,还披着棉袄,就是这样,还冷的直哆嗦呢。王孟英一看,这病是够重的,给他一诊脉,脉沉;重按则弦滑。
这病表面来看是寒邪、阳虚,其实不是。而是有热邪潜藏在身体的最里面,因为脉按到骨头缝那里,脉象显示弦滑,说明这个热潜藏地非常深。
中医诊脉轻轻一按是轻取,号的是人体表的症状;使劲按压下去时,记取的是人体内部的症状。
王孟英诊脉完毕,对张养之说:“你的体内潜藏着热邪,我现在需要用苦寒的药,把这个热给你泻掉,只有这样,才能治好你的病。”
张养之一听,吓了一跳,心里想:王医生啊,你搞没搞错啊?我都冷成这样了,披着棉袄还哆嗦呢,你还要用寒凉的药给我泻热,我能受得了吗?想到这儿,他对王孟英说:“弟之死生,系于一家之命,唯君怜而救之”。有点不相信王孟英。
那么为什么热邪潜藏在身体里面,而外面却觉得冷呢?这是因为热邪阻碍了人身体气血的运行,气血供应不到体表来了,因此体表会感觉到凉,这是一个假象,中医里管这个病症为“真热假寒”,很容易诊断错误。
王孟英也看出了张养之有点不大相信自己的诊断,为了说服张养之,他提笔详细写出了这个病的来由。张养之也是读书人,他拿起这个病历看了看:好,很合理。于是就按照王孟英的方子喝了三副药。但三副药喝下去之后,张养之的病情没有丝毫变化,这一下张养之的亲戚、朋友乃至邻居,就都开始议论上了。
因为这个病很是特殊,很多人都盯着呢。有的说:这个人都冷成这样了,这个大夫还要用寒凉的药给他泻热,这不是胡闹吗?也有的说:你看,三副药喝下去,病情无纹丝变动,这明显有问题吗?一时间“众口交咻,举家惶惑”。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尤其一位姓余的亲戚,说得更狠:“养之之命必送于孟英之手矣”。
当张养之听到这些议论,心里一下子就乱了,既然亲戚朋友们都这么说,那就听从大家的意见吧。于是另外请了两名医生来给他瞧病。这二位医生来到一看:“哎哟喂,都冷成这样了,甭问呐,这是阳虚之症啊。说明前面用的温补的药不够量啊。我们呐,再给您多开一些温补的药吧。”于是又给张养之开了不少温补之药。
而张养之“另请高明”这事儿,不知怎么地很快给王孟英知道了。王孟英听说后,二话不说,披上衣服几乎是一路小跑,风风火火地就来到了张养之家里。
按照一般情理,你张养之不相信我,不请我,我还懒得管呢。你治坏了与我可没关系。但是王孟英不是这样的人。他想治这个病,其实他更关心的是这个人。
王孟英一来到张养之家里,就直奔卧室。坐在客厅里的那二位医生,他根本看都没看。此时的张养之正趴在床上,一看到王孟英来了,感觉很不好意思。读书人脸皮薄不是吗。
还没等张养之开口,王孟英首先说到:“养之,如果你未曾找过我,我未曾听说过这事,我可以不管;或者,如果你是一个有钱人,你有的是钱,你愿意请多少医生,你就请多少医生,我也可以不管。可是你现在是一介贫士,一个穷书生啊,你哪里有钱去请那么多医生啊!而且,如果你请来的医生,来了之后马上就可以洞悉你的病情,我也可以不管,我还要极力赞成这件事。可是现在你请来的这些医生我太了解了。他们来了,一看你冷成这个样,一定是用温补的药是不是?”
说到这儿,王孟英顺手抄起张养之床头上的方子一看:“怎么样,全是温补的药,你如果服下去,那可就真的危险了。我们把这点诊金省下来去买药行不行?这可是您的救命钱呐。”
张养之趴在那儿都听傻啦,没见过这样的医生,如此语重心长,推心置腹的跟他说这些呀。他只能愣愣地看着王孟英。王孟英接着说:“你如果真是虚寒的症,我这3副寒凉的药服下去,你早就不行了。为什么现在这个病没有变化呢?因为体内的寒热正相持在这儿,我只要再加大一点儿分量,这个天平就该倾斜了,现在我们再坚持一下行不行?”
张养之听到这儿,彻底地无语了。面对如此推心置腹,全心全意为患者着想的医生,张养之感动坏了。于是,辞掉了那二位医生,又服了王孟英的药。
结果是,又服了三副药之后,张养之就解下了漆黑色的大便,同时身体怕冷的症状也开始慢慢地缓解了。等到10副药下去之后,他大便的颜色就正常了。在王孟英的医案里面,他把大便正常作为身体恢复正常的标志之一。这说明这个人的脾胃也就是消化系统已经恢复正常了。
此后,又连续治疗了100天之后,张养之就彻底恢复了健康。并且没过多久。他夫人还为他生下了一个小宝宝。这可谓三喜临门呀!
在后来王孟英的朋友们整理他的医案的时候,张养之就把他的这个医案拿了出来。他同时还在后面附了一句话:“孟英之手眼或可得而及也,孟英之心地不可得而及也!”
意思是王孟英的医术人们或许可以学得到,但他的心地不会有人比得上的。
医之大爱者,我不知道还有没有超过王孟英的人。
敬请关注后续关于王孟英的相关文章。欢迎各位朋友关注点评,发表见解,一起讨论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