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向死而生

作者: 22级王瑞 | 来源:发表于2024-04-23 15:50 被阅读0次

    以前了解这本书,是在网上的推荐中看到断断续续的片段,只是觉得这是一个残疾人的励志故事。这次阅读之后,励志并不是它的内涵。我在想如果它真的仅是一个励志的故事,那史铁生将如何才能扳回这一局?他要以什么结局收尾才能算圆满?难道他要从一个痛苦的残疾人,最终变成一个充实而快乐的残疾人?

    最后我理解了它并不是励志故事,它甚至没有刻意传达史铁生的人生观,它只是赤裸裸的展示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现实」;它只是平静的叙述史铁生在这段苦难岁月中的痛苦、挣扎、崩溃与救赎;它只是一遍一遍又一遍的自我剖析、思考、论证,妄图推翻重塑一个全新的人生观和一个全新的自己。

    出版的《我与地坛》书籍是史铁生多部散文诗歌的合集,而《我与地坛》本身只是一篇散文,而且内容是以故事叙述、内心活动、实景描写为主,只有一万多字,非常容易读。文中分了七个章节,「讲述了史铁生在“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之后,“摇着轮椅”与地坛公园长达十五年相依相伴的故事。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史铁生独自一人守在园中,在矛盾与挣扎中反复叩问生命的意义。

    第一节写史铁生与地坛的初次相遇,地坛就是以前北京还未开发的地坛公园,“园子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但随着史铁生“忽地残废了双腿”,在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摇着轮椅进入园中,便正式开启了“我与地坛”的篇章。在园子中史铁生开始思考生与死的问题。突然的残疾让史铁生近乎绝望,他在痛苦中纠结要不要去死,这样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第二节写史铁生与母亲的相处时光。度过了最初痛苦挣扎的几年后,恢复了人气的史铁生,也逐渐回忆起与母亲的生活,儿子经历巨大不幸,母亲的心碎与痛苦也只能隐忍在心里,而当时史铁生沉浸在巨大痛苦中,经常忽视和冷落了母亲。母亲独自照料史铁生多年,直到猝然离世,最终也没能看到史铁生重新回归生活,并在文学上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这也成为史铁生往后的日子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这节里的很多描述,无论是追忆细节亦或内心独白,都极为情真意切,遗憾之情,溢于言表。

    第三节史铁生运用了很多的比喻来描写园中的四季更迭,十五年的共处,史铁生早已将这个园子与自己融为一体,既是困住自己的牢笼,亦是拯救他的避风港。

    第四节写园中十五年的时光流逝,这里曾经的每个人他都记忆犹新,史铁生成为园子中的一部分,仔细观察着这十五年园中的事物更迭,有的人是他多年老友,有的人只有几面之缘,或忽的消失就再也没见。

    第五节写了一位漂亮的小姑娘,一位有智力缺陷的小姑娘,可能因为史铁生作为残疾人更能感同身受,更能理解这个世界对他们的不公。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假如世界上没有了苦难,世界还能够存在么?要是没有愚钝,机智还有什么光荣呢?要是没了丑陋,漂亮又怎么维系自己的幸运?要是没有了恶劣和卑下,善良与高尚又将如何界定自己又如何成为美德呢?要是没有了残疾,健全会否因其司空见惯而变得腻烦和乏味呢?我常梦想着在人间彻底消灭残疾,但可以相信,那时将由患病者代替残疾人去承担同样的苦难。如果能够把疾病也全数消灭,那么这份苦难又将由(比如说)相貌丑陋的人去承担了。

    史铁生深刻的认识到,这可能就是人类的全部剧目,人类有聪明、漂亮、善良、高尚、健全,同时也一定需要愚钝、丑陋、卑鄙、残疾,即使未来能消灭残疾,这种苦难也将由患病者承担,即使疾病也被消灭,那苦难可能也会由相貌丑陋者承担。史铁生接受苦难,虽然对此充满了无奈,但他不会再去抱怨不公,他彻底的释怀了。

    在史铁生十五年地坛的自我救赎之中,渐渐的理解了时间与人生,《我与地坛》浓缩了史铁生十五年来的所思所想,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力量,每个文字都显示着坚韧与热烈。所以,当你身处迷茫之中时,不要放弃,不要无所作为看看身边,,要有向死而生的勇气和自我救赎的能力,发觉生命中的美好,将生活活出最肆意美丽的姿态,做热血的“疯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与地坛》—向死而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uhwx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