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527171/d2be6fd5e7a830a6.jpg)
五一假期过去了,今天来上班,照例要发上个月的工作量统计表,略微让我惊讶的是,我上个月的工作量是8.7w字,比我的原定目标少一万字,但又比月末最后一周估计的要多一点点。
上上个月是转正后第一个月,整个人都是一种激昂状态,一心想着,我要多敲点字。如果质量和数量不能两全,那就保数量!
最后的结果是9w。
上个月还好,是我的正常状态,没有上上个月那么激昂,每天推着我走的就是任务本身,我回归到“把眼下这个稿子”做好,中间因为追求质量,明显感觉自己速度慢了下来。
我本来准备放弃达成这个月的目标,但没想到最后一统计,跟上上个月的超频状态也相差无几。
但上个月的稿件质量把控明显要好些,有了点意识。一方面肯定是越做越熟了,另一方面,我突然意识到,如果把人的态度做一个曲线,那么一定是短期波动,长期平稳,跟经济学上价格和价值关系的曲线一样。
![](https://img.haomeiwen.com/i5527171/b6efc698386cd4da.jpg)
看了名人传记、励志故事的时候鸡血满满,想要干出一番事业,如图B点;
什么都不想干、只想躺平的时候把所有计划都丢到一边去,如图D点。
B点时,我们容易好高骛远,高估自己,觉得保持今天的状态,明天就能瘦十斤、工资翻倍;
D点时,我们容易贬低自己,觉得自己是个废柴,干什么什么不行,一件事“又”没做到。
但其实长期来看,B和D占的比例都有限,大概率相互抵消,最终决定我们走多高、走多远的,还是A、C、E这些平均点。
也就是说,超频和低频的状态都注定是短期波动,人生的长期模式还是靠曲线的均值在推着走。
我们的结果,不过因一两天的鸡血一蹴而就,也不会因为一两天的颓唐就全面崩盘。
是我们日常努力的频率和习惯,决定了进步这件事最终的走向和趋势。
就像我一个月22天,有四天翻译6000字(超频),有四天翻译低于3000字(低频),大多数时候翻译4000字左右,最后平均下来,就差不多是一天4000字的工作量。
所以想要达成某个心愿,塑造某种结果,稳定可持续十分重要。
想减肥,要改善的是日常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在此之外,一两天的破功、节食,都在接受范围内,日常摄入量与基础代谢造成100多卡的缺口,日积月累就会慢慢瘦,且不易反弹。
想精进专业技能,不寄希望于放假集中学上6小时,放假诱惑多且效率低,应该在日常每一天遇到了专业问题,就当下找解决办法,回家就针对性的夯实相关基础,时间就算不太多,半小时也够,每天半小时坚持下来,也一定比一周一天学三个小时,但全年学不了几周效果好。
这次五一我本意是想集中学习,但也不太意外没能好好做到,最后平均下来,一天学40min左右,和我平时差不多,甚至不如平时的高效时刻。
我不急着怪罪自己,而是肯定自己坚持学了这件事。达到口译最低门槛的1000h,按这个进度还得最起码三年,但一直在进行的慢进度,和高歌猛进但易折的猛前进,前者更适合我,那就甘愿等长一些,但不停歇。
所有让自己变得更好的事情都有难度,励志故事里的主人公个个都有超凡的意志去落地执行数小时,这也是拔高了变好的门槛。
但于资质有限,又想把这有限资质发挥到最大的人而言,建立一种达成门槛低、但稳定可持续的习惯,才能真正的缓慢见效。
无需看励志故事召唤超频的状态,你知道那持续不了几日;
无需因为一两天没做好而自责,你知道这也不会持续几日。
最终我们能达到的地方,是眼下稳定可持续的习惯量变引起质变的结果。
———————————————————
作者简介:
阿婉,98年生人,地铁生态观察家,未来的口译译员。
翻译现役选手,第N次减肥中,轻度努力人格。
Focus on the one most important thing.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