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955552/8a82791e23252658.jpeg)
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长眠着我的姐姐。
整个家族,离世的人,都在农田旁边,盐碱地上,她的公公,婆婆,丈夫,妯娌。
还不到一年,坟头上,芦苇,长了有两三尺高。
圈起的"院落"外,西面,红柳花,开的热烈。
季节到了,花就开了,芨芨草,芦苇花,耐旱植物,历来内里坚强。
中元节前一天,来新坟祭奠。
人多,车多,水果,蔬菜,肉食,特别丰富,供桌上,挤的满满当当。
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我亲爱的姐姐,是离世的亲人,在贴心地活着。
两个女儿,都哭了,上初中的大孙子,规矩地跪在那里,九月才报小班的孙女,跑来跑去玩耍,她只知道,外婆走了,再也没看见过。
也劝慰孩子,孝心尽了,别再难过,好好过日子,才是妈妈最想看到的。
生死,枯荣,从古到今,一直在发生,谁也阻止不了,谁也奈何不得。
心里,历来主张,要么,痛痛快快地活,要么,干脆利落地去,不折磨孩子,不折磨自己。
如果油尽灯枯,走,是有百利无一害的事。
你看,田野里的包谷,穗子都黄了,不日,就要扳了。棉桃过一段,也要咧开嘴,露出洁白棉花。
当季蔬菜,水果,在秋阳下,快速成熟。
人,在变大同时,也懂得,光阴似箭,抓住眼前。
在我们敦煌,不管多忙,到了清明,七月十五,都要祭祖,这是辈辈人,口传身教的结果。
吃水不忘挖井人,养育之恩,终身难报。
从小小孩童,到白发老者,都自觉遵守,从不违背。似乎,不这么做,就对不起天地,父母。
这是绵延千年的乡风民俗,是教育后辈重要课程,也是衡量一个人品行的尺度。
物质条件,尽可通过劳动,得到改善;精神生活,可以通过学习,丰富提高。
站在故乡,极目远望,天地高阔,道路通达。
变化太大啦,不由感叹。
那好看的红柳花,任微风轻轻抚摸,芦花再过些日子,也会满天飘飞,这些自然的精灵,无言无语,只用行动,表达它的红花绿叶,全盛时期,也不避讳,岁岁枯荣,这一事实。
个人多么微小,生命繁衍不息,能够成为宇宙中一份子,该是多么幸运。
牢记,健康时,不辜负光阴;抱病时,要善待自己。
愿山河无恙,人人皆安。
2021.8.21.(农历七月十四)
![](https://img.haomeiwen.com/i2955552/be67322959e2955a.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