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住在陕西渭南北岸的龙背镇。隔着一座巨大的防洪堤,防洪堤下面是一望无际的麦田,如同绿色的海洋。穿过麦田,南行数里,就可以看见渭河了。美丽而亲切渭河,如同母亲般,滋养着沿河而居的人们,从古到今,连绵不绝。
小时候,我经常跟随着父母去田地里,父母劳作,我就在地头玩耍。我家河滩有一片责任田,离渭河特别近,每次去河滩,我总是一个人跑到渭河边上,那时的渭河并不清澈,昏黄的河水缓缓地向东流着,父母总是担心我在河边危险,便总是让我远离渭河,而我,却不愿离开,我总觉得渭河很神秘。我记得那时候,渭河边上总是有淹死的牲畜,散发着恶臭,河上漂浮着断了的树木和形形色色的垃圾,经常听见人们议论,渭河又掉进了小孩,淹死了。所以,对于这样一条并不是美丽的河,我总是心怀畏惧与些许厌恶。
麦田2003年夏秋之际,那时我还上小学。记得特别清楚,那时的连阴雨下了足足一个月,渭河也终于爆发了,巨大的浊浪奔涌而来,洪水淹没了防洪堤下的平原以及生长在平原上的庄稼。父亲总是唉声叹气道“今年的麦子种不下去了,又是一个灾荒年。”我看着晾在屋里的已经快要发霉的玉米,仿佛也明白了什么,对渭河却愈发憎恨了。看着还在淅淅沥沥下着的秋雨,那一刻,我真心体会到父母的不易。防洪堤下的洪水已经到堤的一半了,远远望去,昏黄的洪水一直延续到最南边的塬下面。电视里轮番报道,洪峰六次,无数人们受灾,大片田地被淹,尤其是华县,受灾更为严重。那时候,我只盼灾害赶快过去。
洪水终于退却了,渐渐地,绿色又出现在了眼前。我又忍不住去了渭河边上,看着还散发着臭味,颜色已经变黑的渭河,我转身离去。我心里想着,为什么别人家乡的小河是那么美丽,而渭河却是那么丑陋呢?什么时候渭河也会是那种有鱼有虾,清澈的,亲切的母亲河呢?什么时候,渭河才能焕发它的本来面目呢?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我了解了关于渭河的许多传奇故事。从夸父逐到姜太公钓鱼,渭河,已然是和中华民族的起源是息息相关的。成语都有“泾渭分明”之说,可是,那时的渭河简直就是“泾渭不分”,但是,我相信渭河总有一天会变好的。这如同生活一样,苦难过去,终会迎来希望,阴冷过去终会看见阳光。
路带着期盼,我终于考上了大学,从此也离开了家乡,离开了渭河。我心里还是欣慰的,毕竟我还算实现了自己的一个愿望,我可以看见更广阔的世界了,我将来还可以用自己的努力来回报父母了。但是,我心里的另一个愿望,那就是渭河,因为,那毕竟是养育我的河流,那毕竟是我的家乡啊。
每次去学校总要经过渭河。近几年,渭河上新修了两座大桥,拆掉了过去的老桥,去西安,更加方便了。有一次从西安回家,看到了渭河竟然变清了,是那种泛着绿光的颜色,当时母亲正骑着电动自行车载着我行驶在大桥上,西边是一轮美丽的夕阳,正映着那波光粼粼的水面,像一幅和谐的画卷。母亲说,渭河现在一天比一天好了,这些天大坝也建设好了,上面铺了柏油,很宽阔。以后就更方便出行了。我点了点头,是的,生活也会像这渭河一样,一天比一天好的。
离家了,更能体会家的温暖,更能体会家乡的亲切。我爱这美丽的渭河,更爱渭河边上我的家。
证书
注:本文获得2015年“渭河水文化”征文优秀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