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每临近大四,总有人纠结要不要继续考研,在我看来,考研的出发点不外乎以下几种:
一、明确的理想追求。
有一部分人有着较高的理想,自我管理能力强,从踏入大学校园起,对未来读研乃至读博有着清晰的认识。对于他们来说,读完本科再读硕士乃至博士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不用刻意为之过多打算。当然,对于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的人而言,这也是必经之路。这部分人中很多都会保研,考研的话一般更多的是想去更好的学校深造。而且读研之后,相当部分会有继续读博需求,然后有机会再去国外镀镀金。
二、弥补高考遗憾。
对于那部分因高考发挥失常而进入普通院校的人而言,可能就进校之日起,就暗暗下决心要考出去了,至少去一所与自己高中学业实力相当的学校,以弥补高考的遗憾。这时候,考研几乎是必然的选择。的确,相比高考,考研的竞争小多了,也不像高考那样对你的未来有决定性影响,心理压力也会小一些,经过充分的准备,更容易考出理想的成绩,完成从三本到211乃至985的逆袭。
三、换自己喜欢的专业。
有些人对高考录取的专业不感兴趣,但在校期间又不符合学校转专业的要求,或者学校根本没有转专业的机制。为了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除了读双学位,跨专业考研也是一条途径。不过跨专业考研是比较艰辛的,在确保本专业成绩合格顺利毕业的同时,还要花大量精力备战不同的学科,要付出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当然一旦考研成功,那也是一辈子受益了。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肯定幸福感满满的,也容易取得成绩。
四、读个更好的学校。
对于大部分学子而言,有名校情结这是人之常情。尤其一些考入三本的同学而言,出去就业总觉得学校拿不出手,自信心不足,这时候考研就成了读大学最主要的任务,那就是至少要考一个比现在这个更好的大学,于是可以看到有些班大部分人都去备战考研,学校也放任自由或加以鼓励,学校被外界戏谑成考研基地。不过如今已经有些质疑的声音,如果大学四年仅仅是做题考研,以题海战术获得研究生入场券,那和再读一次高中又有何区别?质疑者认为这样的话大学应有的综合能力可能也较为薄弱,需值得注意。
五、盲从或逃避就业。
这部分人没有马上就业挣钱的压力,觉得学校日子过得挺逍遥的,也就不那么着急去上班,毕竟一进职场就身不由己了。也有可能实在找不到求职的目标,陷入迷茫浑浑噩噩中。就随大流,抱着不妨继续读读看看的目的,就考研了,考上了还可以有个两到三年的缓冲时间。不过这种心态也是较危险的,很可能大学散漫惯了,读研时仍无清晰的目标,最后两三年下来,一到求职还是满脸的茫然,没准还要继续去读几年博士看看。
六、补救大学的虚度。
一进大学,大家都像挣出牢笼的鸟,一下子自由了,尽情地玩耍。结果一下子玩过头了,到了大三就业临近才幡然醒悟,面对一塌糊涂的成绩,这就是我所过的大学?想想当初自己高中在班上也算位居前列,巨大的落差,心中的悔恨,不由激发了斗志,希望通过考研,完成大学后进生的逆袭,洗心革面,真正好好再读三年。
七、享受校园生活。
出了校园,才知道校园生活的自由,相对的无拘无束,甚至连呼吸空气都是舒畅的,可以说,对很多人来说,最美好的时光都是大学校园生活。因此,为了好好享受大学校园生活,就考研,在学校继续呆上两到三年,仅此而已。甚至读了博然后找个学校当老师,一辈子都留在校园了。
八、获得一个头衔。
曾几何时,一说起研究生、博士,周围的人都称投去艳羡的目光。不过随着研究生扩招,现在研究生已经很多了,博士的话虽然也多了,但数量还是有限。光环是淡了些,不过在国人心中(尤其在内地)市场还是存在的。有些人为了好听,博个好名声,再说好听点光耀门庭,就也去读硕士乃至博士,不过最好读之前,多问问自己究竟是为了什么,是否真的喜欢,以免光环成为负担。
以上为应届生读研乃至读博的初衷,如果是工作后读研,可能是职场不顺,通过考研谋求一个华丽转身,也可能是多拿一个高学历文凭,为了更好加薪升职,不过那样一般读在职的比较多。
总之,不管出于那种目的读研,都要明白,读研算是开启了人生的一个新起点,接下来的几年是虚度时光还是学有所成,全看你个人的作为,两三年后,该来的还要来,是驴还是马都得拉出来溜溜了。一定不要大学毕业时感觉两手空空一无是处,研究生毕业时仍是胸无点墨追悔莫及。
曾经看到一句话,“考研不是为了镀金,而是为了砺剑! ”,一语道出了读研的真谛,那就是提升自己的能力,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让研究生的所学真正成为你在职场披荆斩棘所向披靡的利剑。
2.
真的准备考研,备考前还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一、兴趣、兴趣、兴趣。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真是如果不是真 正对专业感兴趣,强烈不建议在本专业再考研尤其读博。虽然现在研究生教育已不再是精英教育而进入大众教育阶段,但能否学好学到真本领,兴趣还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如果没有兴趣,就会疲于应付,花了时间可能也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更可怕的是,会丧失在该领域持续投入的信心和勇气。有不少读到博士后最后还是改行的 例子,就是明证,当然不能说完全没用,但如果把这个时间用在真正有兴趣的事业上将会带来更大的回报或成绩。反之,如果你有兴趣,那读研就如鱼得水,推动自己在专业领域里一直奋斗下去,早晚可能成为领域的行家大牛。当然,那种为进入特定的岗位(如考公务员或进某些国企事业单位),必须要拿个研究生文凭的,可 以忽略,反正熬两三年也挺快的。
二、切忌盲从。
一般考研从大三上学期就要着手准备,选择自己计划考的学校和专业,搜集相关的专业课材料,夯实基础课。大三暑假开始基本就要全心投入备战了。部分同学看到别人考研,自己本来也是举棋不定,就跟风报名,可是却没能坚持潜心复习。结果可想而知,要么就是考不上,要么就是考上了,但由于自己目标也不明确,研究生阶段也很容易浑浑噩噩度日。因此,报考前,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为什么考研?很有必要吗?报考的专业兴趣如何?一旦做出了考研决定,最好就全心投入,一战到底。
三、甘于寂寞。
备战考研需要耐得住寂寞,读 研或读博更要一颗甘于寂寞的心,能忍受坐冷板凳。科研要想做出成绩,需要专注和持续投入。尤其理工科的要读大量的中外文献,还要做很多试验,有时做一个试验需好几天,还不一定顺利,得反反复复地摸索,对耐心有着极大的考验。如果静不下心,热衷于网络游戏和追剧那些大学时代的嗜好,在宿舍玩得热火朝天,这种 状态是不适于搞研究,也难以做出成绩。
四、改行很难。
读了硕士或博士,就意味着你在专业领域的 深度方面得到了拓展,但也失去了宽度,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你将来的职业选择就在有限的专业领域。因此,读什么专业是需要慎重考虑的。可能有人说,可以转行,但转行需付出相当大的时间和精力代价。所以读到硕士以后,跨专业领域转行的还是少数,你需要考虑成本,企业同样会考虑。
五、工作or考研?
这 是许多人毕业前都要面临的选择。前面提到的9种考研动机,可以促使你做出考研的抉择。如果对技术研究性工作兴趣不浓,对本专业热情不高,想从事业务市场等 工作,不妨直接去工作,在社会大熔炉中学习,3年的读研所得未必会多过3年的职场经验。而且工作后,会更加容易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将来有必要再回学校读研深造,更加有的放矢,学有所成。对于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的人,那考研乃至读博则是不二之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