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
时间是无情的,她一天只给了我们24个小时;时间是公平的,因为她给我们每个人都是24个小时。正如此,人类才发明许许多多的时间管理法,想让自己在24小时里尽可能多地做更多的事情。我们虽然用着这样或那样的时间管理法,但我们的生活依旧陷入“事情多,时间少”的恶性循环之中。因为我们并不了解什么才是时间管理的本质以及如何提高效率。
了解一个事物的本质之后我们做起来才会事半功倍,而时间管理的本质则是自我管理。我们用了许多时间管理法,但这并不能阻止时间的流逝。时间是个问题,可是“管理”它却不是正确有效的方法,因为人是没办法管理时间的,时间也不听从任何人的管理,它只会自顾自一如既往地流逝。“管理时间”只不过是人们的一厢情愿而已。换言之,人类能做的事情顶多只不过是发明改进测量时间的工具而已,根本没有任何办法去左右时间,我们能做的只是管理自己而已,所以时间管理的本质其实是自我管理。
一,如何做到自我管理。
那如何自我管理呢,这里要引入一个概念,那就是心智。这里所说的“心智”,对应的英文单词是“Mind”。一个人的“心智”指的是他各项思维能力的总和,用以感受、观察、理解、判断、选择、记忆、想像、假设、推理,而后指导其行为。每个人心智的能力强弱不一;且这方面的差异可能存在着天壤之别。而要做到自我管理就需要做到用心智控制大脑,控制情绪以及控制欲望。
1.控制大脑
或许是因为考试临近,或许是因为工作需要,你现在必须把一本书读完。这本书当然不可能是言情小说,所以就不可以一目十行地看;它需要你认真阅读并理解,它甚至可能要你根据它所陈述的原理或者规则进一步 创造一些什么才算是真正有所收获。
经过一番挣扎,你终于决定“正式开始”!你坐到你喜欢的沙发上翻开某一页开始看。过了一会儿,你突然觉得自己非常渴,所以出去找水喝。打开冰箱顺手拿出一瓶饮料,倒到杯子里。刚喝一口,一下子想起来,不 对,你不应该喝这种带糖的饮料!真是的!都是你妈妈不好,无论说多少次,她都不会记得把带糖的饮料和不带糖的饮料分开放。于是,你跑到你妈妈的卧室里,与她理论了一番,最终发现于事无补,只好悻悻地回来重新整理了一下冰箱。
你重新回到沙发上,接着看你的书。看了一会儿,你换了个姿势。巧的是你不小心压到了电视遥控器,电视一下亮了。这个节目主持人恰好是你最喜欢的,哇,今天她穿的这裙子太漂亮了!不过,今天的话题怎么这么无聊?!你不由自主地还是看了一会儿,又顺手用遥控器翻了翻其他的电视台……幸亏这个时候,一连几个电视台都没有什么好节目,你才有点失望地想:现在的节目真的很无聊!还不如看书呢。
嗯?怎么这么渴?你这才想起来,你刚才整理完冰箱之后,把那杯含有糖分的饮料放在你妈妈的桌子上了,而那之后,你却忘了重新给自己倒 一杯不含糖分的饮料,就直接回到沙发上了。于是,你起身去弄点喝的。喝了两口,你突然想起来你现在正喝的饮料,是你最喜欢喝的。第一次跟你前男(女)朋友约会的时候,他请你喝的就是这种饮料……唉,也不知道他现在在哪儿,干什么呢?
手机响了,一个短信。一个朋友,问你在干嘛?你没好意思说你在学习;你只是含混地回复说,你病了,在家休息呢,不想出去……你又回到沙发上。想了想,还是换一下背景音乐吧,现在这个太伤感。于是,你扭身换了张CD,然后重新坐好,开始看书。过了好一阵子,你突然发现你刚刚在发呆,于是打了个寒颤。然后,你下意识地看了一下表,天哪,两个小时这就过去了,可是你连一页书都没看完呢。
上面这个场景是不是非常熟悉呢?我讲的肯定不是你,但你也肯定知道自己曾经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你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么?答案是你的大脑太活跃了。一个人拥有活跃的大脑原本是好事,但是,在很多的时候,也可能是坏事——就像你前面看到的那样。你的大脑非常活跃,并且你的注意力最容 易接受它的指令;所以,甚至在你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它在不停地操 控你的注意力。然后,你就这样轻易地被你的大脑所左右。
你可能要挣扎很久才能真正明白这个道理: 你的大脑并不是你,你的大脑是(属于)“你的”大脑。
尽管你用它思考,好像它在指导你的行为,但是,你要明白你不应该隶属于你的大脑,而应该是你拥有你的大脑,并且应该是你可以控制你的大脑。就像《王者速读》里的比喻一样,你是国王,而你的大脑就是宰相,他虽然有用,但他不应该代替你的位置,你应该控制他为你所用。
无意识的大脑和有意识的大脑2.控制情绪
其次,我们应该控制情绪,这里的情绪是指负面情绪,正面情绪我想各位应该不用怎么控制。不知道各位有没有看过电影《林则徐》,里面有这样一个场景:
广东海关监督豫坤和洋人勾结破坏禁烟,林则徐知道后怒不可遏,把茶碗摔破。当他一抬头,“制怒”二字映入眼帘,他顿时沉住气,控制了感情。第二天,他仍然若无其事接待豫坤,经过巧妙周旋,终让豫坤乖乖地交出了修建虎门炮台的银两。
控制情绪“制怒”这一细致入微的情节,体现了林则徐的智慧之外,我们也可以看出林则徐对情绪的控制。我们许多时候其实是在无意识状态下触发的情绪,而等我们冷静的时候又为自己当时的表现追悔莫已。
3.控制欲望
提出“情商”概念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戈尔曼曾做过一个关于“推迟满足”的实验。找来一批四岁孩子,给他们每人一块糖,并告诉他们若能等主持人回来再吃这块糖,则还能吃到第二块糖。戈尔曼悄悄观察,发现有的孩子只等了一会儿便不耐烦,迫不及待地把糖塞进了嘴里;而有的孩子则很有耐心,而且很有办法,想出做游戏、讲故事之类种种方式拖延时间,分散注意力,最终坚持到主持人回来,得到了第二块糖。
戈尔曼又对这批孩子14 岁时和进入工作岗位后的表现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晚吃糖的孩子数学和语文成绩比早吃糖的平均高出20%,而且意志坚强,经得起困难和挫折,更容易取得成功。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了解到:1.人都有欲望,并且受欲望所影响。2.人都可以控制欲望,即使小孩也可以。
我们首先要承认“希望自己的欲望马上获得满足”是自己的天性。而平静接受并且正确认识自己的天性是改变天性的第一步。就算有些时候天性难移,无法彻底改变,那么也起码还可以稍加控制,略微改善。实验中的小孩就给我们提出了一种解决办法——小孩子通过做游戏,讲故事等等事情分散注意力从而延迟自身欲望从而达到控制欲望,这也就是“延迟满足感”。
我们没必要控制自己的方方面面,因为这不只是很难做到,而是不可能做到,但是我们却可以通过“延迟满足感”这类的方法稍加控制。
二,如何提高效率
想要提高效率,那么我至少要了解三个问题。1.什么是效率?2.为什么是低效率?3.合理安排时间。
1.什么是效率?
什么是效率?一般情况讲,效率指的是单位时间的工作量。也就是说工作量越大则效率高。但是任何一件工作我们其实都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及简单部分与困难部分。既然有难易之分那我们就不能只按工作量来简单区分效率。一个小时抄完二十道题和一个小时做完十道题,两者谁更有效率?我们不能简单的按照工作量来评定效率,我们还要加入一个指标——工作价值。弄清楚这点,我们也就能搞清楚为什么低效率。
2.为什么低效率?
为什么有的人好像一直在忙,却总是拿不出成绩,做不出成效?回想一下上学的时候也总是有那种天天笔不离手、眼不离书、屁股不离板凳,成绩却很差的学生。这种人的存在往往使人们禁不住怀疑“努力”的可靠。还好,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他们实际上并不努力,只是做出努力的样子,或者显得比较努力而已。
我们刚才说了任何一项工作可以分为简单部分和困难部分,而他们效率低根源在于,他们其实只做简单的事情,而回避那些有难度的工作。他们把本应该话少量时间去处理的简单工作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处理,而困难部分的工作却只花了少量甚至不花时间。他们感觉很努力的去抄十道二十道数学题,而并没有画时间去自己做哪怕一道数学题,那么他们能有效率吗?当然我们有些时候其实并不是主动逃避困难部分,一想起来就觉得困难的事情的确让人很难有积极性,但我们却需要面对困难。
经济学里的“二八原则”讲:世界上有这样两种人,第一种占了80%,拥有20%的财富; 第二种只占20%,却掌握80%的财富。而一项工作的难易部份也差不多是按“二八原则”分配的,你如果只去做那80%的简单工作,那么你也只会产生20%的效益。
3.合理的工作时间
一个机器持续保持自身最大功率工作只会因为损耗太大,提前报废。那么身为人类的我们也不可能去要求自己长时间处于高强度的工作中,每个人的能力和效率是存在一个限度的。
柳比歇夫这样一生成就无数的大人物曾这样讲过:“常常有人说,他们一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这样的人可能是有的。可是我 一天干不了那么多。我做学术工作的时间,最高纪录是11小时30分。一般,我能有七八个小时的纯工作时间,我就心满意足了。我最高纪录的1个月是1937年7月,我一个月工作316小时,每日平均纯工作时间是7小时。”当然这样感觉有点自我安慰,但是,每个人每天都要睡觉、吃饭。换句话说,每个人都有一定的 时间用在标准活动上。工作经验表明,每人每天约有12至13小时可以用于非标准活动,诸如上班办公、学术工作、社会工作、娱乐等。一根弹簧一直拉紧只会断掉,我们也不可能把这12至13个小时都花在工作上,有松有紧才能更利于我们集中精力。
按照黄金分割定律,如果一天你可以规划的时间有10个小时,并且你确定自己是以工作成就为导向的人,你就这样规划吧:大概用6.18个小时去工作学习,而用剩下的大约3.82个小时去享受欢乐——因为你毕竟是正常人。反过来,如果你确定自己是以生活满足为导向的人,你就这样规划吧:大概用6.18个小时去享受欢乐,而用剩下的大约3.82个小时去工作学习——因为你毕竟还要想办法养活自己。这里的工作时间是指如柳比歇夫那样的纯工作时间。而为了更好的工作与放松,我个人建议使用番茄工作法。(番茄工作法是简单易行的时间管理方法,由弗朗西斯科•西里洛于1992年创立的一种相对于GTD更微观的时间管理方法。使用番茄工作法,选择一个待完成的任务,将番茄时间设为25分钟,专注工作,中途不允许做任何与该任务无关的事,直到番茄时钟响起,然后在纸上画一个X短暂休息一下(5分钟就行),每4个番茄时段多休息一会儿。番茄工作法极大地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成就感。)
综合上述三点,我们也就知道了怎么提高效率——合理规划工作时间,并直面处理工作的核心部分。
李笑来老师在《把时间当做朋友》一书中除了我刚才提到的几点之外还有很多他的人生经验和一些其他的建议,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去阅读一下。
(PS:本文全属个人解读,如有错误,请轻踩。)
我是张三千,一个专升本的学生党,一个不想让明天后悔的眼镜男,有缘再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