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电影漫谈简书电影
勇气的赞歌——《流浪地球》

勇气的赞歌——《流浪地球》

作者: 凤涅phonix | 来源:发表于2019-02-08 22:00 被阅读13次

  剧透预警:本文存在大量剧透,若未观看电影,建议停止阅读该文。

  人类的赞歌就是勇气的赞歌。

  ——荒木飞吕彦

科幻在中国一向是一个冷门的领域。一个简单的证据是,在作协中,科幻作家的比例奇低无比。即使在《三体》获奖之后,销量暴涨的也只有《三体》,刘慈欣的其他很多作品依然是无人问津,更不消说其他科幻作家了。总的来说,科幻在国内还是处于一种默默无闻的状态,需要更多的优秀作品进行宣传。这还只是文学领域,在电影领域,科幻完全是欧美,尤其是美国的天下。纵使有中国的科幻电影,基本是也是对美国科幻电影的模仿。

而《流浪地球》,无疑向我们揭示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可能性。作为一个读过原著的人,我觉得称电影为原著改编或许并没有那么恰当,我更倾向于认为电影是《流浪地球》世界观下的同人,是地球二十五世纪流浪史的一个注脚。或许他的主题与原著不尽相同,但他的意义本也不在于对原著的重复,而是填充和扩展。

图片来自网络

  0.人物

对大刘,人物塑造大概是一个硬伤。他极少塑造复杂的人物,这导致他笔下的人物通常都趋于扁平化。或者说他更倾向于提高自己笔下人物的智商而非情商。当然,这对于大刘而言不算是什么大问题,毕竟大刘所表现的要不是科学宏大的美,要不是纯粹的人性的美。而对于纯粹的人性,是不需要那么多弯弯绕绕的。

电影似乎也继承了大刘的这个特点,人物趋于扁平化和脸谱化。看完电影后回忆人物,给我的印象基本上都是“ta就是一个**的人”,中间的形容词不会超过两个。

刘培强的角色不是军人而是父亲,他最后挣扎的动机其实不是为了全人类,而是为了他的孩子。如果从理性上来说,放弃地球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但作为一名父亲,抛弃自己的孩子苟活是痛苦而不可接受的。想要人类永远理智是奢望,但感性同样是人类宝贵的财富。而亲情,正是感性王冠上的一颗明珠。

韩子昂则是一个旧时代的化身。作为全场最显老的人物,他的主要戏份来自于上海段,在这一段中做了一个旧时代和新时代的告别。姥爷应该是一个和我们同年代出生的人,他带着旧时代的影子,他活在新旧时代的交界。在他回忆他在上海过去的日子时,我们可以看到,车上的年轻人对此都是无感的,就像现在的年轻人对建国初的生活已经基本无感了一样。而就像王莽要端坐在王位上受死一样,姥爷选择了一个旧时代人的死法:坐在旧时代的大楼里,和上海一同毁灭。

至于刘启兄妹,反而比父辈更加扁平。刘启作为一个模板化的主角,从只关注自己到为了全人类而前进。他的成长是来自于救援队的感召,准确来说,来自于救援队使命感的感召。他与父亲的和解,也已经成为一个范式般的展开。

韩朵朵在全剧中一直是可怜、弱小、又无助,我们很容易注意到,她的形象和程心非常类似,是一个圣女般的号召者,但她的意志却不如救援队中的其他人那么坚强。他们的形象甚至不如救援队那么有趣,而Tim,或许是没有融入救援队的原因,他的存在感低得可怜,给我的印象甚至没有空间站的老马深。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功能性地完成自己的任务,而没能表现出属于他们自己的个性。

图片来自网络

  1.电影本身

双线的叙事相对考验功力,不过是我自己比较喜欢的一种叙事模式。总体上中规中矩,几个小高潮都不错,但后期疯狂的转折就让人有些吃不消。如果没有足够的铺垫,转折不但不能煽情,还会因为太过生硬而显得有些滑稽。

比如说最后其他救援队的行为,明明已经绝望到差不多自杀的程度,听了韩朵朵的广播后毫不犹豫地回返。看得我内心毫无波动,甚至还想笑。当然,这也有一部分的那个演讲的功劳,毕竟那种朗诵般的广播内容真的是非常尴尬。

中国特效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可能是很久没有看电影的缘故,我原先对中国电影特效的印象还停留在《捉妖记》之类3D突兀的程度。虽然在看电影前已经收到了一些关于特效的信息,但观影的体验还是在预期之上。而配乐也没有拖后腿,就算没能成为加分项,带有史诗感的管弦乐也很好地衬托了气氛。但是没有《我的太阳》果然还是让我有些失望。

图片来自网络

  2.矛盾及主题

这是一首勇气的赞歌。

与传统的西式科幻电影不同,本片是一种集体主义的勇气而非个人英雄主义的勇气。

就我对西方科幻电影的贫瘠印象,拯救地球危机的大多是主角团一行人,世界上的其他人除了拖后腿就只有喊666的份。但《流浪地球》不同,那种即时的全球性的动员,大概只有中国人能够想象和理解。我们赞颂奋斗到最后一刻的独行者,但从不把希望寄托于某一个人。在危机面前有组织有纪律的救援才是我们所希望的。在这种集体主义的大背景下,个人的安危可以被放在后面。这不代表人的生命是无关紧要的,而是说牺牲少数保全多数是理智而应该得到执行的。

放弃自己的生命,凭借的是救援队的勇气。这种勇气是大勇而非小勇,是理智之勇而非血气之勇,不是闭着眼冲刺,而是放弃自己前进的希望,而相信队友能替自己走下去。因持这勇气,被放弃也无需畏惧。

在这中间自然不乏有绝望,我们会看到救援队在杭州毁灭时的无助和痛苦。但这些负面情绪要让步于任务,任务高于一切,即使这任务无法完成。在冰封千里中孤身一人面对并战胜绝望,这是大勇。泰山崩于前而不改色是勇气,知其不可而为之同样是勇气。

而放弃生存的机会同样是勇气。慷慨赴死者无论在何处都是值得敬佩的,他们直面了自己的死亡,因而死神无法将他们打倒。人脆弱如芦苇,但人的精神高贵如天使。

这便是人类的赞歌。

图片来自网络

  3.别的一些想法

其实,看完电影有些失望,本以为可以把主题更加升华一点。影片最后牺牲空间站保全地球的原因,还是有点牵强,显得比较无力。

在电影中,最后是以空间站为代价拯救了地球,理由则是地球上有着他们的孩子。这里的矛盾,看似是飞船派和地球派的矛盾,也即飞船逃亡还是携地球逃亡的矛盾,实际上是理智和情感的矛盾。前者的矛盾焦点在于需不需要带着地球逃亡,而后者则在于能不能抛下自己的孩子。

作为一个比较理性的人,虽然我并不厌恶感性,但我依然不是很喜欢因为这种原因放弃空间站。尤其作为一个《三体》读者,或许比别人更早明白moss的意图,我很快认同了moss的做法。

在空间站进入低功耗模式的时候,很容易联想到《三体》的深海状态,然后就是章北海的那句话,摘抄如下:

舰队司令:“你叛逃的原因?”

章北海:“逃离是事实,但我没有背叛。”

舰队司令:“原因?”

章北海:“在这场战争中,人类必败。我只是想为地球保存一艘恒星际飞船,为人类文明在宇宙中保留一粒种子、一个希望。”

——刘慈欣《三体》

在《三体》中,逃亡主义同样是一股思潮。在全人类的危机面前,放弃自己的孩子以保留人类的希望,从理性上来说不是一个困难的决断。尤其是牺牲空间站的计划没有充分的论证,万一有差错就全人类灭亡。所以很遗憾导演没能成功说服我,地球是希望,那为什么空间站就不能是希望?

原著中地球派说服飞船派的原因,是只有地球这么大的生态圈,才能稳定存活下去。结果,这个结论被电影推翻了,因为可以只保留基因库而不保留生态圈,等到了新家园后再重新繁殖。

我自己的解释是:带着地球,不是因为地球是我们的希望,而是因为地球是我们的家。她是我们的母亲,是我们的故土,是我们文化的依存。没有了地球,我们无法向我们的后代解释杭州的春、北平的秋。我们的语符系统扎根于地球,我们的家在地球。就像纽约和约克郡不同一样,新地球和我们的地球也是不同的。若是最后人类变成了星舰文明,那更是不同。到时候,人类的文明就变成了无根之木。其实这一点在电影中也有暗示,开头的课文就是一个例子。学生们所了解的春,全部来自于课文和模拟。再过几代人,就没有人知道春天是怎么样的了。而地球的流浪还要持续百代。如果抛弃了地球,我们甚至在百代之后都无法看到属于地球的春天。

这就是我们带着地球流浪的原因。我们的故乡,我们的流浪地球。

 我知道已被忘却

    流浪的航程太长太长

    但那一时刻要叫我一声啊

    当东方再次出现霞光

    我知道已被忘却

    启航的时代太远太远

    但那一时刻要叫我一声啊

    当人类又看到了蓝天

    我知道已被忘却

    太阳系的往事太久太久

    但那一时刻要叫我一声啊

    当鲜花重新挂上枝头

——刘慈欣《流浪地球》


图片来自网络

  4.最后的一点彩蛋

1.空间站最后是以前进三冲向木星的,这是最高速,因为前进四的加速度是120g,可以直接把乘客压成肉泥(三体);

2.在影片最后的游行队伍,就是叛军的雏形(流浪地球);

3.在空间站撞木星前,有一个空间站撞了太阳(全波段阻塞干扰),其实我觉得那个更帅气一点。

  从“万年炎帝”号发回的最后的图像中,人们看到庄宇从巨大的监视屏前起身,按钮打开了透明穹顶外面的防护罩,壮丽的火的大洋展现在他面前,他想亲眼看看他童年梦幻中的世界。火之海在抖动变形,那是半米厚的绝热玻璃在熔化,很快那上百米高的玻璃壁化做一片透明的液体滚落下来。象一个初见海洋的人陶醉地面对海风,庄宇伸开双臂迎接那向他呼啸而来的6000度的飓风。在摄象机和发射设备被烧熔之前发回的最后几秒钟图象中,可以看到庄宇的身体燃烧起来,最后他的整个身体都变成了一根跳动的火炬,和太阳的火海融为一体……

——刘慈欣《 全波段阻塞干扰 》

相关文章

  • 勇气的赞歌——《流浪地球》

    剧透预警:本文存在大量剧透,若未观看电影,建议停止阅读该文。 人类的赞歌就是勇气的赞歌。——荒木飞吕彦 科幻在中国...

  • 《流浪地球》:人类勇气的赞歌

    硬科幻作品,最难的就是要让观众相信主创团队所塑造的世界。在这一点上,就像郭帆导演所说“他们已经没办法做得...

  • 《 流浪地球》一部科幻的史诗

    《流浪地球》是一部科幻的史诗,人类的赞歌。 当地球遇到危难,美国人会在太空寻找新的家园,比如《...

  • 《流浪地球2》:人类的赞歌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人类观测到太阳疾速老化、持续膨胀,100年后将爆发氦闪,届时太阳会吞没整个地球,300年后太阳系...

  • 《流浪地球》:绝望与希望交织的地球赞歌

    《流浪地球》上映的第四天,我终于走进电影院,为了大刘。 在我心里,大刘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男人,不仅仅是他写出那么多...

  • 2019-03-27

    吴京《流浪地球》谁给了他这么大的勇气?南京王先生狂赚60多万 谁是春节档最火的电影?毫无疑问,《流浪地球》。上映5...

  • 看电影

    带孩子看电影,《流浪地球》勇气与毅力,希望,吃饭,2019年初的我。

  • 流浪地球真好看2019-02-07

    个人感觉飞驰人生没有流浪地球好看,可能是我先看的流浪地球太震撼,直接讲人类共同面对环境变化表现出的勇气与坚毅。小田...

  • 《流浪地球》有感

    01 春节期间,中国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吸足了眼球。新闻、自媒体、舆论……整齐划一地为这部电影唱赞歌。 当然,也少...

  • 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2》可被视作《流浪地球》的前传 从故事发生时间顺序看,《流浪地球2》可以视为《流浪地球》的前传。 《流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勇气的赞歌——《流浪地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uwo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