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春节期间,中国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吸足了眼球。新闻、自媒体、舆论……整齐划一地为这部电影唱赞歌。
当然,也少不了对吴京的肯定。
自从《战狼2》之后,吴京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演员、导演,他还是中国军旅题材电影的奠基人。这部《流浪地球》将吴京在电影界的地位,推上了另一个顶峰。
很多影迷对这部电影的评价是:虽然和国际科幻电影还有一段距离,但是中国科幻电影已经出发了,正在赶超国际科幻电影的路上。
电影是中国的贺岁片,黄金档上映。新加坡至今还没有播出的档期,韩国网友吐槽声此起彼伏,美国网友的鄙视层出不穷……
我想,一定又是一轮对中国崛起的封锁和围堵。国外这一年,我知道了为什么各种外围的主流网站上对中国贬过于褒;为什么外国人对中国人蔑视又忌惮。

我的一个印尼同学说:“全世界都害怕中国人崛起”。
中国的崛起势不可挡,中国的产品毁誉参半。庆幸的是,中国的精英在强国这条路上,不曾懈怠过。
于是,我怀着无比期待的心情在外网上找到了资源,看完了这部电影。
说实话,我有点失望。
我唯一的感觉就是:政治正确大于电影本身。和《战狼2》一样。
如果说《战狼2》和国际大片的差距是1,那《流浪地球》和国际科幻片的差距就是10。《战狼2》不论是情节推进、还是场景处理,甚至中国式家园情怀和价值观的宣传,虽然不能说赶超美国大片,但是也真的让人看到了“中国大片”的发展希望。
然而,《流浪地球》没有。
02
《流浪气球》的主线是中国航天员刘培强的儿子刘启和救援队拯救地球的故事,副线是刘培强的自杀式拯救地球。但是在逻辑处理和情感渲染上,给人感觉十分地僵硬和尴尬。
故事背景是因为太阳即将在一定时间内爆炸,从而摧毁整个太阳系。地球因为要逃离太阳系,在地表上建了1万多个推进器,早就不适合人类生存。到了刘启和妹妹朵朵这一代,他们生活在地下城,已经不再被允许到地表活动,只有军事作业才能到地表。
刘启有一个被外祖父收养的妹妹,因为妹妹想出去外面看一看,刘启想躲避退伍回家的父亲,于是兄妹俩违规地“叛逃了”——偷了宇航服,混进地表作业队伍。

刘启的外祖父为了寻找两个孩子,也跑了出来。退伍的祖父曾是救援车辆的一个司机,救了两个孩子的外祖父打算带着两个孙子回家。但是,他们乘用的救援车因为紧急事件,被临时征用到了杭州发动机的救援队伍。
途中,外祖父就像是一个朗读语文课本的“解说员”,缓缓陈述自己对没有被摧毁前家园的怀念和向往。这部分的情节,实在让人感到情感尴尬,和家园情节的渲染简直格格不入。
后来,历经磨难的杭州救援队好不容易即将到达维护杭州发动机的站点,队伍里的女队员周倩因为队友的死去,将机枪对准了他们运送的核心部件“火石”,并毁了“火石”。她的理由是“不能再死人了”!那么请问,地球上的35亿人怎么办?你不是救援队伍么?
航天员刘培强的职衔是“中校”,他得知自己的儿子离开了地下城之后,直接联络家属,还和自己的儿子在通讯里面吵了一架!这就是军队纪律?你想找儿子就找儿子?你的军人职责呢?

在杭州救援失败之后,引出了一个更大的问题,这时候电影的情节才算勉强推向了高潮。
地球面临和木星撞击、全体毁灭的命运。“天才”的主角刘启提出了一个点燃木星用木星产生的冲击波推离地球的想法,幸好,编剧还没真的将剧情设置为这个方案是一个普通机修工想出来的好想法,而说是已经被否定的方案。
利弊权衡之后,联合国决策人的方案是不能放弃让人们和家人相聚的最后时刻,而进行一次没有胜算的努力。于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刘培强,动之以情让联合国同意帮助刘启的救援。
当然,结果没成功。
不过,刘培强将目光转向了自己所在的、承载了全人类文明和希望的航空站。他说服联合国,通过自杀式撞击引燃木星表面的氧气,从而产生冲击波,推走地球。影片最后,他成功了。
地球没有被木星撞毁,刘启得救了,整个地球得救了。
03
这部电影成功的地方在于,它传递出了一个信号,那就是中国已经有能力拯救地球了。引申来看,这部电影想告诉世界,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不仅在世界格局里面占据了一席之地,也可以承担相应的责任。
我认为,这个信号远大于吹捧“《流浪地球》是中国科幻电影的里程碑”。
尽管电影不断地强调家园情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个家园的情怀并没有被很好地表述出来。尽管各路媒体对这部电影给予了超高评价,豆瓣甚至给出了8.7分的高分,但是掩饰不了情节和架构的缺陷。
特效镜头处理不失“大片”风范,但是这样的镜头极少。情节、气氛和价值观的“燃点”,表现的煽情、僵硬,很难和美国大片和美国科幻电影的“燃点”相比。
电影里提到了一个词:饱和式救援。这里我想说的是,“饱和式吹捧”。

这部电影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都无法和国际的水平相媲美,但是目前的赞美声压倒性地掩盖了对科幻电影的技术性指正。我们该警惕的是这种“饱和式吹捧”,警惕这种自我麻醉式的认可,不要出现像印度那样的笑料:“印度铁道部长炫耀自家高铁快,却被发现视频是快进的。”
吴京说:“我们欢迎批评,只是请给中国科幻电影一个公正的发展空间……”我想,这个公正的发展空间,一定不是千篇一律地一片赞歌,也要接受不同的声音,才能真正地促进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
说《流浪地球》是中国科幻电影的里程碑,未免太夸张了。如果这就是当前中国的科幻电影的极致水平,那中国真的还有相当长的距离要走。
值得欣慰的是,中国还有吴京这样的电影人,为推进中国电影的国际化在不懈努力着。这在当前流量小花充斥的商业烂片市场里难能可贵。
被各个世界大国、强国围追堵截发展到今天的中国实属不易,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中国现在,离真正的“国际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如果中国的电影满足于自我麻痹的虚荣心理面,赶超国际大片水平就真的遥遥无期了。
中国至少还有30%的人是“进口货”的坚定拥护者,国外的就一定是好的,所以这部电影恰逢其时。它让国人知道,中国的也可以很好,如果不够好,我们一定会慢慢变好。炎黄子孙,最该有这样的底气和志气。
如果单纯评论电影,及格线;讲人文情怀和价值观,及格线;谈影片影响力,7分。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