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面窥探大海的行为虽无伤大雅,但我还是更赞成亲自沉到海底,触摸一下海底的细沙,感受其细腻的触感,看看百余岁的大海龟用它的四肢沉稳且静悄悄地游过。
话说在前
考潜水证的利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我当初做这个决定原因有二:一是为了今后升学简历丰富,不希望被招生官认为是只会读书的呆子;另一方面,装逼,都懂的。
系统化地学潜水似乎在中国是一个还没有很普及的活动,当你把这段特殊的经历讲述给别人听,听者总会认为“诶这人挺有趣”或是潜意识的给你打上一个有生活情趣的标签。
有关其弊端,四个字,劳民伤财,具体有多累我会在后文提到。这个活动对水性及身体素质的要求是其中一个门槛,还有一些在网上流传的潜水事故新闻也不乏一个巨大的拦路虎,使得众多人望而却步。至于开销,根据各人消费水平不同这个数值不好确定,或许费用并不是十分高昂,但是否愿意花费这么多去考一个可能再也用不到的证,成为了一个需要谨慎考虑的问题。
说了这么多是希望大家不要被我所蛊惑盲目潜水,结合自身情况,理智选择才是最重要的。
这是一张在海底拍的照片清澈的海水一波接一波的荡漾,洋流,鲨鱼,隐藏在暗处从不轻易现形;拥有鲜艳色彩的珊瑚间有不同模样五彩斑斓的小鱼穿梭潜行。以上就是我在出发前对海底的全部幻想。
吼! 我们的鲨鱼船为期四天的课程,真正下海的只有两天,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下海方式。
坐在船边背对大海,直挺挺的向后倒去,听着哐当一声整个身子被海水淹没,细密的泡沫充盈了视野,再接着,充了气的背心将人托向水面。
而另一种则来得凶残得多。
快有人高的浪拍打向遍布圆石的岸,卷起层层白色的水花,风声如远处的人群喧嚣,刮得石台上的旗子噼里啪啦地乱响。目瞪口呆地我看着被拍得粉碎地巨浪,无法消化教练刚说的要从这里下海。背后的氧气罐一直随着地心引力往下坠,哪怕是宽如书包肩带的接触面也能勒得肩膀生疼。脚下的圆石是天赐的自然趾压板,硌得人想转身逃离,再无勇气走下去。一波大浪如猛兽般扑来,重心不稳的下一秒就听见氧气瓶与石块钢铁声的碰撞,震如雷鸣。就这么坎坷地一路走一路摔,等真正漂浮在水面时才恍若隔世。
可爱的教练有人见过沉船吗?
当一艘完整的,附满水草、珊瑚的二战沉船出现在我眼前,这是一种摄人心魄的震撼。我从未想过,第一次亲手去触摸船舵竟是和一条与历史丝丝相扣的船的接触。鱼似乎比人类更为熟悉它,也对,鱼与它相处的时间比起人来说要多的多。绿莹莹的青苔布满船身,滑腻的手感无声的向来者传递着它在海底呆过的沉寂岁月。隔着破损的船身,目光所及之处一个巨大的绿色身影一闪而过——从未幻想过得意外之喜——大海龟。它的龟壳上纹的是与沉船一般的青绿色印记。
但
说实话,没啥好看的。
现实与幻想间的关系大概就像买家秀与卖家秀的区别。本就不是很干净的海水被扬起的细沙模糊了面容,能见度之低以及四面八方一样的景所带给人的恐惧是无法形容的。强迫自己冷静,保持呼吸平稳,奋力的交替上下摆动双腿带动脚蹼紧跟教练自如的身影。
珊瑚是有的,鱼也是有的,可是这并不能带给人多少兴奋感。希望看到大片的色彩并没有如期而至,偶尔见到一小簇橙色夹杂着一抹深红的枝丫,上面还挂着一个白色的破烂塑料袋,海水日复一日的侵蚀把袋子撕扯成一丝一缕。像投降的旗帜,像某种来自人们不可见之处发出的无力的求助。
让人厌恶,但又不得不承认这是我们所认识的地球。
轻手轻脚地将垃圾袋从珊瑚上取下,教练把它放到了身上带着拉链的口袋。
这个举动让我意识到潜水或许不只是一种娱乐,而是一种尽自己所能的付出。
一张图文无关的起飞水鸟在海底,没有游客止步的围栏,也没有水族馆厚实的玻璃屏障,曾无法接触的一切现不加修饰地铺展所有潜水者的眼前。少了人工的润泽,赤裸裸的钢筋铁骨,没有滤水器的海底世界才是最真实的,才是大家应该看到的。
每当新闻中提及的何处何处水污染,哪里哪里垃圾成山,总感觉那离我很遥远。可当你在海里,面对着混沌,荒芜,万籁俱寂,隔绝了外界的嘈杂后你的良知开始被冲击,它想发声,它想尖叫,它想把所见的告诉全世界。它想质问人类:当我们做着利己的事时,有没有为别人想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