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在夏莹校长的引荐下我加入了《奶蜜盐》留守儿童共读群。当时怀着兴奋地、激动得心情进入《奶蜜盐》留守儿童共读群。这是一个一但加入就离不开的群,它有着某种神奇的力量。
我用“三个一”来概括一下进群的感受:
一、有特色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每天只读一小段是《奶蜜盐》留守儿童共读群的特色。每天早上都会有志愿者在群中将《奶蜜盐》朗读的章节以接龙的方式分享出来,读的多不如读的少,读的精,读的好。每日分享的片段,让人细细品味。从文字当中。总能让人联想到生活,联想到曾经的自己,也让人有遥想未来的一种冲动。这是《奶蜜盐》共读群给我们读者最大的非常方便,不论在哪里、无论什么天气、无论什么季节或者无论在做什么,只要一部手机,仅需要两分钟,就可以读到《奶蜜盐》。两分钟的坚持,日积月累将会产生你想不到的变化。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习惯,读书的习惯。读书的人最美!(当然,平时在家或出门在外,拿出一本《奶蜜盐》读上两分钟,也会受益无穷。
二、有情怀
加入《奶蜜盐》留守儿童共读群的家人们,大都是教师或家长,大家都有共同的心愿,那就是“书有光,读最美”,每天都能听到各种美的声音。每一位共读者,都带着一颗热爱读书,试着改变自己,用书中的知识作为理论指导,以身作则去激励孩子心灵,激发个体生命的本能。特别是夏莹校长,时不时会在群里分享从总群中所得到的一些好声音或者是好的故事。资源共享,美美与共。
三、有舞台
除了每天精读一小段这个亮点外,《奶蜜盐》共读群最大的特色就是每周五有一个读书分享活动,主持人分享一个小时,三个嘉宾做10分钟读书分享。这个是非常令我敬佩!学以致用就体现在这里。你有没有读,你读得怎么样,有没有收获,《奶蜜盐》就有这样的舞台。读不仅仅是为了分享,但分享一定是为了更好地读。这样的舞台,给了很多人展示自我的机会,也让更多的能够通过别人的分享学会思考,潜移默化中受到正面的引导。昨天晚上,有幸在《奶蜜盐》留守儿童共读群中进行了我人生的第一次分享。我觉得特别的紧张和激动,很少通过语音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说实话,我的口语表达能力非常糟糕,我都是先写才说。但这次参与分享,很意外,后期我几乎是即兴发言。可能因为真的是去读了《奶蜜盐》这本书,然后从文字当中也真的有所悟,有所得,有所感。
8月12日收到彭佩珍老师的邀请,让我参与《奶蜜盐》留守儿童第五期分享,当时收到这8月4日才加入《奶蜜盐》留守儿童共读群的,短短一周的时间,我就收到了要做分享的准备。当然,这个通知提前了将近两周的时间,也是非常的充满人文关怀,让我有足够的准备。彭佩珍老师让我选主持还是分享嘉宾。我想到我口语不好,讲不到一个小时,而且当时我才入群七天(短短一周的时间),我还在适应状态,于是我选择了做分享嘉宾。我跟彭老师说,我先想从分享嘉宾做起。因为我觉得自己对于主持这一块,没有经验。8月22号,我把稿子发给了彭佩珍老师。其实收到任务之后,我就开始酝酿,我要说什么,我能分享什么,然后呢,因为那时候没有确定的主题,我就每天在读《奶蜜盐》“奶”这个部分。因为我觉得自己缺奶,所以我就希望从这个文字当中去吸取我缺失的奶。担心自己说得不好,反反复复修改了五次稿件,在分享会的前一天,彭老师给了我不少建议。最后分享时,几乎没有用到稿子。这就是《奶蜜盐》的神奇之处。如果说分享的最大收获,我觉得就是《奶蜜盐》的人文关怀,特别是夏莹校长充满温情的语言、鼓励的话语,肯定的点评,让我有一种被爱、被呵护的感觉。所以特别感谢《奶蜜盐》这样的分享舞台,让我能够更深入地坚持读《奶蜜盐》,读它上面的每一个字,每一段话,慢慢地成为了一种习惯。最后也要特别感谢《奶蜜盐》留守儿童共读群,感谢你,犹如一缕阳光照进了我的心房;感谢夏莹校长,让我眼里有光,心中有爱。《奶蜜盐》留守儿童共读群第五期分享体会乐平九小 李良红8月4日,在夏莹校长的引荐下我加入了《奶蜜盐》留守儿童共读群。当时怀着兴奋地、激动得心情进入《奶蜜盐》留守儿童共读群。这是一个一但加入就离不开的群,它有着某种神奇的力量。我用“三个一”来概括一下进群的感受:有特色“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每天只读一小段是《奶蜜盐》留守儿童共读群的特色。每天早上都会有志愿者在群中将《奶蜜盐》朗读的章节以接龙的方式分享出来,读的多不如读的少,读的精,读的好。每日分享的片段,让人细细品味。从文字当中。总能让人联想到生活,联想到曾经的自己,也让人有遥想未来的一种冲动。这是《奶蜜盐》共读群给我们读者最大的非常方便,不论在哪里、无论什么天气、无论什么季节或者无论在做什么,只要一部手机,仅需要两分钟,就可以读到《奶蜜盐》。两分钟的坚持,日积月累将会产生你想不到的变化。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习惯,读书的习惯。读书的人最美!(当然,平时在家或出门在外,拿出一本《奶蜜盐》读上两分钟,也会受益无穷。有情怀加入《奶蜜盐》留守儿童共读群的家人们,大都是教师或家长,大家都有共同的心愿,那就是“书有光,读最美”,每天都能听到各种美的声音。每一位共读者,都带着一颗热爱读书,试着改变自己,用书中的知识作为理论指导,以身作则去激励孩子心灵,激发个体生命的本能。特别是夏莹校长,时不时会在群里分享从总群中所得到的一些好声音或者是好的故事。资源共享,美美与共。三、有舞台除了每天精读一小段这个亮点外,《奶蜜盐》共读群最大的特色就是每周五有一个读书分享活动,主持人分享一个小时,三个嘉宾做10分钟读书分享。这个是非常令我敬佩!学以致用就体现在这里。你有没有读,你读得怎么样,有没有收获,《奶蜜盐》就有这样的舞台。读不仅仅是为了分享,但分享一定是为了更好地读。这样的舞台,给了很多人展示自我的机会,也让更多的能够通过别人的分享学会思考,潜移默化中受到正面的引导。昨天晚上,有幸在《奶蜜盐》留守儿童共读群中进行了我人生的第一次分享。我觉得特别的紧张和激动,很少通过语音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说实话,我的口语表达能力非常糟糕,我都是先写才说。但这次参与分享,很意外,后期我几乎是即兴发言。可能因为真的是去读了《奶蜜盐》这本书,然后从文字当中也真的有所悟,有所得,有所感。
8月12日收到彭佩珍老师的邀请,让我参与《奶蜜盐》留守儿童第五期分享,当时收到这收到彭佩珍老师让我参与《奶蜜盐》留守儿童第五期分享邀请时,我非常的忐忑。因为我是8月4日才加入《奶蜜盐》留守儿童共读群的,短短一周的时间,就要做分享的准备。(当然,这个通知提前了将近两周的时间,也是非常的充满人文关怀,让我有足够的准备。)彭佩珍老师让我选主持还是分享嘉宾。我想到我口语不好,讲不到一个小时,而且当时我才入群七天(短短一周的时间),我还在适应状态,于是我选择了做分享嘉宾。我跟彭老师说,我先想从分享嘉宾做起。因为我觉得自己对于主持这一块,没有经验。
8月22号,我把稿子发给了彭佩珍老师。其实收到任务之后,我就开始酝酿,我要说什么,我能分享什么,然后呢,因为那时候没有确定的主题,我就每天在读《奶蜜盐》“奶”这个部分。因为我觉得自己缺奶,所以我就希望从这个文字当中去吸取我缺失的奶。担心自己说得不好,反反复复修改了五次稿件,在分享会的前一天,彭老师给了我不少建议。最后分享时,几乎没有用到稿子。这就是《奶蜜盐》的神奇之处。
如果说分享的最大收获,我觉得就是《奶蜜盐》的人文关怀,特别是夏莹校长充满温情的语言、鼓励的话语,肯定的点评,让我有一种被爱、被呵护的感觉。所以特别感谢《奶蜜盐》这样的分享舞台,让我能够更深入地坚持读《奶蜜盐》,读它上面的每一个字,每一段话,慢慢地成为了一种习惯。最后也要特别感谢《奶蜜盐》留守儿童共读群,感谢你,犹如一缕阳光照进了我的心房;感谢夏莹校长,让我眼里有光,心中有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