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一个同伴离开了,他离开了这座灯火妖冶璀璨、房价高不可攀的城市,去了六朝古都南京,推开窗就有南朝六百八十寺。滨河大道的拥堵、台风天挤公交车的狼狈、在泡沫食盒中度过的加班周末……大概与他都无关了。
一、城市
因为家的缘故,毕业后我也留在了这座城市。都说深圳是个年轻的城市,以其特有的创新性和包容性跻身于一线城市之列,说白了就是一个没有历史、没有过去、没有包袱、甚至没有留恋的城市。别看华灯千万、纸醉红尘,其实多少人抱着赚一把就走的心态来到这里?这座滨海之城,于大多数而言,终究是异乡。
即使在深圳生活这么久,我都始终有一个概念——“老家”。深圳是深圳,老家是老家,不一样的。我会怀念起老家小村子边的河畔、河畔下乘凉的土狗、过年时扔泥巴放鞭炮的小邻居……但对于深圳大同小异的街头、广厦,它有着所有一线城市应该有的面孔,以至于千篇一律到无所怀念、
但就是这样一座城市,前赴后继地有人挤进来,为了谋生顶着红色暴雨、黄色台风奔走在每个街头,背负着30年的债务在此定居。和二三线城市的同乡比,有的人活得很累,但仿佛只要留在一线城市,身价就是与同乡不同的。与其说这是一座让人充满无限可能的城市,倒不如说是一个让人们充满无限幻想的城市。也不管那个幻想现不现实。
二、离别
今天回了一趟皇岗,去与那个同事告别。
这是我工作后第一个定居的地方。今晚有台风,雷雨之夜,回忆之地。
我熟悉这个路口的小区,熟悉这里的街道,熟悉地铁站附近的茶餐厅,我听闻过这里曾经是香港人90年代二奶聚集的地方,听闻过现如今的这片地方仍有灯红酒绿的会所,有了这些传闻为背景,夜色里我看着每一个牵着宠物狗娉婷而过的女人都觉得面目可疑、另有故事……
刚来到这里的时候,我和女同事们一起说说笑笑去宜家买了一大堆家具、装饰来布置自己的第一个小窝。我在台风天不能出门的时候,躲在窗玻璃后面看着外面黑云压城。因为压力太大在凌晨两三点的夜里夜不能寐,抱着IPAD把《本杰明巴顿奇事》看了一遍又一遍。还有一次因为吃坏肚子半夜12点腹痛如绞,被同事搀扶着到医院挂急诊……两年前刚入职的一幕一幕记忆犹新,我站在这个红绿灯路口,就像站在回忆之地。
刚入职的我,那么无知年幼,又那么的无所畏惧。
如今,陪我去逛宜家的女同事,半夜带我去医院急诊的女同事,都离开了,或是去了别的单位,或是干脆破釜沉舟去了别的国度。我们朝气蓬勃地一起踏进体制内,天真的以为会在若干年后变成一伙亲密又活泼的大妈,然而在第三年的时候,当初的同伴三三两两走丢在万家灯火中,我还站在这里,咀嚼着别人嘴里“所谓的稳定不过是浪费生命”的人生。
三、体制内
一度,国企、教师、公务员……这些体制内的职业,都成为无所事事、自甘堕落的代名词。我始终弄不懂,为什么这些职业就意味着安逸、稳定、清贫、死水微澜以及“一眼看得到头”。
我站在灯火璀璨的夜色里踮起脚尖尚且一眼看不到头,又何况是人生。这么轻易就一眼看得到头的话,要么是人类太无知,要么就是上帝太无能。
入职培训的时候,前辈告诉我们,一定要有规划,不要随波逐流、得过且过,要锤炼自己的技能,不管是业务也好、语言也好,这些技能总有帮助你脱颖而出的一天。现在想来,觉得可笑,人生从来就不能靠规划,也许前一天你还在为自己找到了有车有房性格好人品好的未婚夫而欣喜,第二天就与酒吧里的摇滚歌手一见钟情再见倾心,一念之间就与相夫教子的良家妇女生涯擦肩而过。哪怕一个新入职的、年轻有为的科员,从现在开始卯足心机规划“我要当这个单位的大BOSS”,他也有可能遭遇各种可能性——也许是和单位女同事三角恋从此名声扫地,也许是一着不慎陷入职务犯罪的深渊,也许是平安无事、兢兢业业十几年后熬成了老黄牛最后却被有背景的后来晚辈捷足登先?这不是我的瞎揣测,这是切切实实所看的情况。
在现实面前,“规划”是一个苍白无力的词,一个人可以规划一天、规划一个周末、规划一次假期旅行,但对于未来的人生,真正能做的只是怀着一点上进心蛰伏日久、伺机而动。凡人所能规划、所能掌控的实在是太少,而鸡汤文总是片面放大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为有干劲有方法就能有未来,大家也愿意为这种一厢情愿的想法买单,像服食了鸦片一样不能自拔。
其实不管体制内也好,体制外也好,真正能成为精英的毕竟只有一小撮人,有的人靠血统,有的人靠能力。大众孜孜以求去成为这一小撮人,以为只要如此,便可成为人生赢家,让“爱理不理”的人“高攀不起”,实现“财务自由”。
“财务自由”这个词,骗人的。我没有见过身边任何一个人实现所谓的财务自由的,哪怕在深圳坐拥多套房产,也在为钱财的事情烦恼。穷人有穷人的烦恼,烦恼一日三餐又或是下个月的房租,富人有富人的烦恼,烦恼客户流失又或是资产贬值……内心欲望与经济能力只要不平衡,就绝对不会有所谓的“财务自由”,哪怕把键盘敲碎、把鸡汤熬烂,都不会有。
四、继续说体制内
不好意思,跑题了。
在体制内干了3年,干活其实是不累的,累的是平衡各种情绪。
坏情绪的源头常年在于:不按劳分配。
多劳多得的道理在这里行不通,能力强的比不上资历老的,资历老的比不上后台硬的。永远有一批人每天忙死忙活,“白加黑”、“5+2”都干不完手头的活,也永远有一批人清闲得快发霉,甚至一年到头见不到几次出勤。很多部门嗷嗷抱怨“没有人手”的时候,其实不是没有人,而是没有干活的人。
但我也相信,这个情况比几年前已经好了很多,这一部分人的比例在逐年下降,如果大的形势不要有变动,这种情况终究会得到改善。
其实,我深信体制内也可以有很绚烂的人生。一位老大哥,仕途不顺,但在相机里找到了寄托,频频在摄影展里独占鳌头;一个三十多岁还未生育的姐姐,白天与一成不变的数据打交道,晚上化身多才的画家,她笔下的芭蕾舞女跃然纸上……
比起“财务自由”,用“生活质量”这个词来衡量人生,也许更有意思。
体制不是局限人发展的障碍,人的心才是。如果一个人始终眼高手低,觉得眼下拥有的匹配不上自己应有的,看谁都高人一等,做什么都觉得没有前途,那哪怕他到了最好的写字楼,拥有一份前途无限的工作,他依旧焦虑、依旧不甘心。再励志再鸡血,也过不好这一生。
离职的同事说,在体制外像一艘小船,前进或掉头都随心所欲,在体制内就是在一艘大船上,四平八稳却身不由己。一叶小船漂泊在大海,充满了机遇,也充满了不安。大船虽然笨拙,但无惧大风大浪。
七月的暴雨过去了,据说八月的台风还会来。在体制内的第三年,我没有变成自己讨厌的那种人,我还是相信明天太阳会升起,我依然坚信不管“过日子”还是“炸日子”,都是一种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