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到了方家坝村,这是何功伟、刘慧馨二烈士囚禁就义的革命纪念地和烈士陵园。我经常到望城坡的观景台去看整个恩施迅速发展变化的全貌,途中经过这个地方,然而却从没有上去参观过、祭拜过、缅怀过。今天终于有机会上去给这两位为恩施抛头颅洒热血的青年英雄扫墓了。
其实,从小我们就是听着这两位英雄的故事长大的,从小学时的每年清明节的时候都会在五峰山烈士林园去给他们扫墓,自从2003年,恩施市人民政府在方家坝修建了何功伟、刘惠馨烈士陵园,将何功伟、刘惠馨烈士陵墓迁移于陵园内,还雕刻了何功伟、刘惠馨烈士汉白玉石像,我才没有去过。他们宁死不屈,拒不投降,显示了共产党员的崇高革命气节和坚强意志。他们的故事特别感人,我记忆犹新。
1941年1月20日,因叛徒出卖,中共鄂西特委书记何功伟同志、正在哺乳的妇女部长刘慧馨同志不幸被捕,囚禁在方家坝长达8个月之久。1941年11月18日,何功伟、刘慧馨同志在这里壮烈牺牲,为党和人民献出了他们年轻的生命。在从容赴义前,敌人不仅对他们采用酷刑严刑拷打,而且也曾采取了感化他们的措施,都没有任何作用。
六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北省主席陈诚将何功伟父亲从石首"接来",想以父子之情软化何功伟的意志,其父居住恩施40多天,10次探监,跪着求儿子写悔过书,以保住年轻的性命,何功伟不为所动,并书信两封说服父亲迅速离开。陈诚扣押了第一封信后,看后批道:"至情至性,大节大义,其伟人也!"

刘惠馨入狱时孩子还没满月。特务以为她是"女流之辈",又是拖着年幼的孩子,只要一硬压,她就会垮掉的。然而酷刑并未把她压垮,反而使她更加坚定了,面对特务的审问和利诱、叛徒的劝降,刘惠馨始终态度安详,旁若无人,一字不吐。特务们又残酷地迫害她心爱的女儿,企图逼她屈服,可她宁肯牺牲女儿,也要保持革命气节。

何功伟、刘惠馨虽然不是一家人,但是,因为相同的志向和不屈的气节而同一天走向刑场,都才二十六、七岁,如此年轻的生命就这样匆匆而逝,让我们不禁扼腕叹息。想想我们自己年轻的时候仿佛还在做梦,哪里有如此坚定的决心和坚强的意志啊!实在是太伟大了!
虽然他们离开我们已经七十多年了,但是,这么他们的热血撒在了这片土地上,他们把理想的花种在了大山里,把革命的信念播撒在我们每个共产党人的心间,他们的精神永不灭。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而先烈们虽然长眠不起,但他们永远活在人民的心里。他们为了国家的强盛、民族的进步、人民的幸福而放弃自己的生命,放弃一切,我们现在城市的巨大发展、老百姓的幸福生活全都是他们拿命换来的,祖国和人民如何能够不记住他们,如何能够不怀念他们呢?

来到了烈士陵园,我们拾级而上,223步台阶让我们爬得气喘吁吁,两边栽种的松柏整齐划一,青翠欲滴。即使骄阳似火,但树下的阴凉处还是挺凉快的。向前望去,此陵园被大山环抱,远处是望城坡林厂。向后方望去,山谷中的恩施山城清晰可见,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密密麻麻,施州大桥像竖琴一样立在远方。


终于站到了两位烈士的汉白玉石像下面,向他们敬献花篮、鞠躬致敬,他们的石像永远停留在那个离开人世前最美好的年龄,他们的精神也像这汉白玉一样永不磨灭。此刻我的内心也心潮澎湃。
人为什么活着?人活着有意义吗?何功伟、刘惠馨用生命诠释了这个问题!活着就是一种信念、一份坚持,坚守自己的理想、坚定自己的信念,不忘自己的初心,即使面对死亡的威胁,都无法动摇我们的革命信仰和革命意志。人活着就是追寻一种意志和精神,就是要为大众谋福利,为万民创事业,让革命主义精神永远流传下去。
青山不会忘记先烈们,绿水不会忘记他们,恩施人民更不会忘记他们。石碑的后面刻着马识途在“清江壮歌” 中的一首诗:清江之水浪淘淘,状士横眉歌且啸。为使人民得解放,拼将热血洒荒郊。东看雨花英魂远,北望长城云梦遥。雾散云开天欲曙,红旗满地迎风飘。
英烈们如果泉下有知,看到今天祖国的辉煌成就、巨大变化,看到他们的事业后继有人,越来越兴旺发达,我想他们也会瞑目的。

网友评论
这样的活动应该不断传承,从孩子开始:)
感谢妹子的文章!缅怀英雄!
中国其实现在面临极为严重的,外部世界,明里暗里的,特别是美国的经济贸易战,以及未来的金融战 ,甚至于军事战,其目的就是肢解 ,达到分裂这个国家目的。
其实和平多美好啊!即使捍卫和平也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