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如果把政治体比作生物体,此时我想到的是英国。
近期,博研史学课堂上,深耕英国史研究数十年的刘成教授,总结英国历史特点说:“英国是一个保守的国家,自由的故乡,保守延续传统,自由激发创新,尊重传统又锐意创新,使他成为第一个走向现代的国家〞,我的脑海里便呈现出一个日渐丰盈又充满力量的“人”的样子。
感谢刘成教授带给我的这份觉知。对历史的敬畏,让我唯恐陷入一叶障目,但在鼓励下尝试表达这堂课所带给我的认知与思考。
回顾“英国史”,诺曼王朝之前,英国所有的文明都是外来;这之后,从刘成教授的授课中,我仿佛看到他从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成长为一个有思想、有深厚底蕴的成熟的人。
这份成熟来自于他完成了一个国家从乡土到政体到民族的紧密相连。
有了这种血脉与情感的连接,使它具备了一个健全“人”的基础。这种基础,是建立在一次又一次冲突中的觉醒和生长。比如“英法战争”,推动了自由主义的形成。一场原本围绕王位争夺的战争转变成了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打得无比倔强,跨越了一个世纪,最后,在经历几乎丧失所有法兰西领地时才妥协下来,毅然斩断与法国领土纠纷,摈弃占有欧洲大陆土地的想法,从而转向海洋以及更广阔的新世界。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似乎让它懂得了退让也是一种选择,妥协与转身不是失败,可能是更好的开始。紧随其后的“红白玫瑰”战争,加速了意识觉醒。新兴贵族兴起,地方割据势力和分裂意识减弱,这个国家开始慢慢统合,逐渐成为民族国家。但这,只是开始。
这份成熟来自于他的传统信仰与创新改革。
比如宗教。回顾英国史,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宗教唤起了英国人强烈的情感。伊丽莎白一世,率先将宗教兼容政策,确立国教,从而将一个分裂的王朝形成统合的力量。并在殖民扩张中开创英国历史的“黄金时代”。翻开中国史,最早进入中国境内的便是传教士,然后才是商人和军队。唐代已有天主教士将圣经带到中土,明末清初如利玛窦、汤若望。传教士总走在了殖民主义者的前面,来传播文化和价值观念。
比如工业革命。战后英国,本土意识不断发展和强化,人们休养生息,语言、文化、习俗方面日益展现出自己的独立特质,孤立主义进一步凸显。进入18世纪,相对稳定的国内外环境以及“圈地运动”,催生生产技术的提升,瓦特蒸汽机拉开工业革命的序幕,让英国开始城市化进程,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率先完成大量资本积累。这一技术改革成果后来传播到欧洲大陆,并影响到世界各国。
这份成熟也来自于他的基础教育与灵活的政治体系。
比如英语,放弃对欧洲土地占有的英国,开始了连续几个世纪的殖民扩张,把全世界三分之一的土地变成了自己的附属领土,并强化与控制教育,包括香港。通过强大的军事、政治势力,使英语成为一种通用的国际语言。据统计,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有十余个,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超过七十个。它打通了语言文字交流的障碍,让世界性的交流从此开始。即使是科技发展的今天,英语仍然是互联网通用语言和使用最频繁的语言。就像刘成教授所说:文化做不到,科技一定做不到。这种文化实力成为了英国最重要的软实力。
比如议会,作为世界上最早确立议会制度的英国,贤人会议、御前会议、《大宪章》、模范会议、《权利法案》乃至十八世纪后四次的议会改革。从围绕限制王权开始,不断地深化改革,经过数百年的绵延发展,越发具有生命力,让不少国家为之效法。它的灵活和应变调整功能,让它避免了战火纷飞和生灵涂炭。不仅对英国以后的历史发展,对欧美许多国家乃至今天的政治都发生了重要影响,尤其“光荣革命”以非暴力的方式打开民主的大门后。刘教授总结:当用和平的方式打开了的大门,不会再被关上。
如今的英国,坚持和平传统与和平外交,在我看来,是一种成熟的标志。无论当下和未来,他是否一直践行这一政策。和平,始终是人类应有的共识。
非常感谢刘成教授两天的精彩授课。时间很短,虽不足以让我们了解全部英国史,但至少让我了解到:一个国家的个性特征不是短时间内完成的,而是经过了相当漫长的过程;一个国家的兴盛,也可以通过和平与渐进的方式逐步得以实现。一个成熟的人不正是这样吗?心态平和,大都在经历荣辱时,来时坦然,去则泰然。因为知深浅,方能无悲喜;懂进退,才能自度冷暖。
我想:学历史,其实不是让我们学到什么知识,而是在遇到类似问题时对我们有什么样的思考。于我,也是让我成为一个更加平和的人。
一个人内心平和,是最好的样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