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浏览简书文章,发现这个平台真是藏龙卧虎之地,有太多在奋斗中熠熠生辉的人,在他们的简书文章里,留下他们奋斗的痕迹,介绍他们奋斗的经验,阅读他们的文章本身,就是激励自己沉住气、写下去、定下心、做下去的不竭动力!
比如今天读到的《16岁北漂,做过导购、当过歌手,34岁年收入达20亿,她凭啥》 这篇文章,就感觉收获颇丰:
一是让我了解了一些自己平时不关注的领域与人物。
平时自己对网红啦直播啦都不太关注,总认为那是年轻人的事,这篇文章让我意识到应该对这些有所关注,毕竟这些热点事件与人物之所以那么火爆,自有其太多不平凡的点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这些正能量的励志的点,可以激励我们把自己平凡的生活也过得活色生香一些。
二是这篇文章里的一些总结与引用给到自己很深的启示与共鸣。比如如下几段:
1.
书里有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比盲目奔跑更重要的,是选对赛道。
选择自己喜欢的那条路,因为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真正长久的,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即便遇到了困难,也更能坚持,即便再辛苦,心里也不会觉得苦。
这段话不仅提醒了自己,也提醒了自己的育儿,对自己所做的事,及自己陪伴孩子所做的事,我相信自己有努力奔跑的决心、毅力和韧性,但在奔跑之前,“选对赛道”这件事太重要,那就是一定要以“热爱”为前提。
2.
“我的认知里,人难免有惰性,但人能成事的关键,就是行动力。想到就去做,才不会白白错失机会。”
没有人的成功是轻松得来的,稻盛和夫先生曾说,“平平常常的努力只能收获平平常常的结果,要想获得成功,就要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从薇娅的这段看似风风火火的创业经历中, 我的收获是:真正的突破性成就,永远来自于我们主动跳出自己的舒适区。这不仅需要勇气,也需要有很强的行动力,想到了就去做,想得再多,不去行动,永远没有结果。因为现实反馈有时候比我们思来想去来得更实际。
薇娅在书里写道:“我的认知里,人难免有惰性,但人能成事的关键,就是行动力。想到就去做,才不会白白错失机会。”
人都有惰性,从这点上来看,人跟人的确没有太大差异,但不同的人,有的人能战胜惰性,有了想法后会去马上行动,有的人却只是想想而已,结果差距就拉开了,积极行动的人,也许一开始会经历失败,遭受各种挫折,但只要不放弃,在试错的过程中积极调整,最终就一定能得到想要的结果。
行动力是一切事最终成功的刚需,努力分为一般努力和超常努力,一般努力只能换来一般的人生,超常努力会让自己的人生与众不同,哪怕是小范围的与众不同,那也是让人生更有意义的活法。
3.
其实原本,即便要尝试新的项目,也没有必要关掉生意稳定的线下门店,但薇娅没有给自己留任何后路,她说自己不管做什么,总是习惯于全神贯注,只有把全部精力和思想都投入到一件事上才能安心,才会有信心可以做得更好。
聚焦于一件事,做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是把事情做到极致好的前提。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左顾右盼,拿不起放不下,只能得到哪个也做不好的结果。这个点是对自己这种喜新不厌旧性格的最好提醒!
4.
“每一次改变都是礼物,因为每一次改变都是发现自我的新机会。”
人生中每一步其实都不是白走的,虽然有时候看似绕了一个弯,但其实也是在为我们的未来铺路,因为一个人很难清楚地预知接下来这一生,我们将会做什么,有什么样的改变。
不用后悔或者遗憾过往的每一个脚印、每一次选择,虽然我们也错了很多,也走了不少弯路,但只要那是踏踏实实走过的路,努力过的日子,它都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基础,都是我们自己的宝库。
三是加强了自己多读人物传记的意识:
为什么要读人物传记呢?这正是:
读他人的故事,思考自己的生活。
文章作者说:
尤其当我们读传记,从一个人的经历中,去学习和领悟,即便无法复制他人的成功,但一些做事情的方法和思维模式,我认为还是值得借鉴的。
她也引用他人的:
白岩松老师说得特别好:“看传记不是看人的一帆风顺,而恰恰是看传记中的人物在苦难面前是如何走过的,人生最关键的几步又是如何定夺的。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重来,因此关键处也就那么几步。”
并有自己的感悟:
看多了别人的传记,关键时刻自己的主意也就好拿些,会避免一些错误和失误,当然这是一种实用性的做法,而更多的,在优秀人物传记中,我们会读到一种人生观,一种对生命的感悟与思考,这正是开卷有益之处。”
感谢这个时代,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了解到那些在各行各业中努力实现自我人生价值、追求梦想的真实的人,真实的故事,从中学习和汲取营养,并以此自我激励和完善。
的确得感谢这个时代,可以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去了解各行各业的人物,这两个点都很重要,都很让人欣喜,都值得我们贯穿在生活中,用各种点滴时间,做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