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奥运会闭幕式上的旗手,是田径队的32岁老将苏炳添!

他只有1.72米身高,早已超过了运动员的黄金年龄,居然能在世界田径速度比赛中,跑出一个亚洲人的记录。
因为他一直有着自己明确的目标:想进入奥运百米决赛。
那就得拥有跑进10秒内的能力,他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9秒89。
但是按照以前老的训练方式,成绩很难再提高了,于是苏炳添想到了“改变”。
如何改变?
改变的第一步是先找到不足。

苏炳添跟著名外教兰迪一起,参照“冠军模型”,对自己进行了全面的诊断,然后发现了一些问题:
比如起跑姿势不合理,比如扒地技术不合理,比如全程呼吸和速度节奏不佳,比如股后肌群和踝关节力量不足,比如主动下地速度和发力速率偏慢。
问题找到后,就是进行一项项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说起很容易,但改变起来非常非常难。
训练不仅疲累,而且非常枯燥。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长时间坚持做一件事是种怎样的体验?
苏炳添回答道:
“说实在的,很枯燥。有的时候练着练着就会想:太累了,明天还要练啊太累了,还要练那么多年,怎么坚持啊……人也不是机器,肯定是有一些波动什么的。但我会通过其他一些方式来调整自己,比如想想自己最终的目的是什么,就又走回正轨。”每每灰心了,每每不想练了,苏炳添就会想想自己的目标和梦想,然后又会燃起斗志。
最近在学习拆书稿,说实话,看了课程的学习方法,突然觉得自己不会看书了,非常不习惯。
因为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认真仔细看完没一段话,不能有遗漏,因为有可能一个字的不同,文章的意思就会截然不同。
但是一旦学会拆书稿的阅读方法,我们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达人,这不仅仅是数字,而是对有价值的吸收度和时间性价比会大大提高。
拆书稿的阅读方法:
首先就是提速,用一目十行的方法来阅读。
我好几次都怕自己看漏了,有重新翻回来在看。
其次是提问,作者为何这么写,他想表达的寓意是什么?
当我带着理性的思考方式去阅读,突然发现阅读速度又减慢了,因为总是提醒自己要去发问。
接着是自我行动,这样的文字带给你什么样的感悟呢,你会怎么去改变和执行呢?
有些书籍内容非常吸引人,尤其是那些心理类的文章,众多的生活案例,读起来非常有代入感,情不自禁会沉浸其中。
现在不得不提醒自己,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从上帝视角去阅读该书。
说实话,改变这样的阅读习惯,真得是非常辛苦,因为不时的和自己以往的行为习惯在做斗争。
就如同苏炳添所说,当时觉得自己都不会跑步了,因为长期旧模式锻炼早已形成了肌肉记忆和条件反射;改变就是辞旧迎新的过程,需要彻底摒弃原来的模式。
拆书稿的阅读方式,的确是能大大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并加速内容的吸收和转化。
想真正成为阅读达人,并能不断输出,来带动自己更多的输入,从长远角度来看,“拆书稿”的阅读方式,对自己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如今的阅读思维,实际上是得到有效检验的阅读方式,也就是“冠军模型”思维。
而苏炳添的成功,也是告诉我们,苦练的前提,一定要用对科学方法,方能有质的飞跃。
不管是体育,还是其他各个方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