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如何判断一款产品的未来发展前景?

如何判断一款产品的未来发展前景?

作者: 紫苏湛然 | 来源:发表于2020-02-12 19:10 被阅读0次

    学习了梁宁老师《产品思维30讲》的第二模块。在此结合自己的思考做一个复盘笔记。

    上一篇文(见上篇“什么类型的人适合做产品经理”)讲到过,产品最好的状态是自然,是顺势。对应到产品设计的具体决策上来,“势”同样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这也蓦然让我想起少年时学过的一段古文,“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讲的也是顺势而为的意思。

    但很多时候,如果知道“势”在哪里,大家应该都会义无反顾的跟随罢。就如同当股市一路飘红时,开户的人数也随之增多的道理是一样的。但难点在于,如何于渺小处“发现势”、”判断势”,如何在心态上做到“跟随势"并于意识中做到“培养势”呢?

    从势能开始说起

    有一句话我很喜欢,叫做”万仞之上,推千钧之石“。雷军也曾经用这句话讲过跟随趋势的重要性。当一个人处于地理上的制高点时,他推下来的石头,应该会比半山腰推下来的石头,具有更强的冲击力,究其原因,是势能大的缘故。

    一个引领团队发展的领导者,正如梁老师所说,通常奉行”求之于势,不责于人“的原则。在言辞间,他对员工所说的话,通常不会是”大家一定要24h努力搬石头,用勤劳的双手为公司撑起一片天“,而会是”大家加把油,一旦搬到了山顶我们团队就会有更大的领域优势,就会有占山为王的机会“。前者的劝诫,只能让大家看到一个”点“,看到个人能力的强化给公司带来的贡献和利益;而后者的劝诫,则会作用于一个集体,通过给集体描绘一个光明的未来,让大家暂停脚步仰视前方之时能满怀登顶的希望。这种劝诫,会作用于一个系统,并指引着系统向着目标所指的方向不断优化。

    这也是领导者与普通员工的区别,他们始终强调系统能力而非单点能力。

    由此可以引申,其实每个人都是领导者,至少是属于自己/家庭的管理者和领导者。无论自己的”员工“们(体力、智力、能力)是否足够强,好的领导能做的不是苛责,而是努力找到一个制高点,利用”团队“的系统能力,致力于让整个团队站上这个制高点,获得长足的势能储备。从个人角度来看,这也是为什么选择比努力更加重要的另一种解释。

    判断势的方法:点线面体(以搜索领域为例)

    上大学的时候,常使用MATLAB做图。二维的图很容易看懂,增长还是下降,径直看y轴的变化趋势就可以。但一旦讲到”梯度下降“,需要要看三维乃至更多维特征所组成的图时,图就会变成奇奇怪怪的形状,有时像山,有时像谷,叫人很难看懂。

    对于一款产品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也同样需要经历由一维视角转化为多维视角进行观察的过程。以头条的广告推荐算法产品为例,点的评价标准是所使用的算法本身匹配度与转化率的优劣,线的评价标准是头条广告产品整体营收情况的好坏,面的评价标准则是内容推荐领域的未来发展前景,体的评价标准则是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发展与生存状况。

    梁宁说过,新产品的潜在创造动力来源于存量的分流和增量的创新。如果产品附着在一个庞大且已经发展成熟的体上,通常能够从体上获得充分的能量(比如百度之于爱奇艺,为其赋能了充足的流量和版权)。如果不能,那么附着在一个正在向上发展的体上(比如在PC互联网发展的末期,微信通过附着在移动互联网的趋势上,获得了长足发展。),或者附着在一个成熟”体“未能有效发展但存在潜在发展空间的面上,例如因疫情而迅速火热的”在线办公类“产品,尽管附着在移动互联网这一已经成熟的体上,但因未得到合适的发展机遇,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随着线上虚拟场景交互需求的增长,其发展前景是确定的。

    以雅虎、谷歌和百度的搜索争夺战为例。尽管雅虎搜索基于谷歌的搜索引擎基础上做了人工优化,但因为展示搜索结果时每屏呈现的内容条数少,不符合华尔街人快节奏的工作方式,因此用户体验并没有因为技术的提升而获得认同,大多数华尔街人优先使用的还是谷歌,这便是点强不如面强的一大实例。在中国,百度参与搜索竞争的初始,并没有把精力绝对性的放在搜索算法的精准度提升上,而是从内容运营这个面上去做突破,相对谷歌而言,尽管百度搜索策略体验并不是那么好,但在中国缺少内容提供商的现状下,百度通过主动构造原创性内容生态,带给用户很好的内容体验。回到今天,形如百度贴吧等PC内容生态已逐渐没落,取而代之的是头条、微信公众号等移动内容,这些公司通过附着在一个持续上升的移动互联网的体上,因此有机会获得持续发展。由此可见,看产品的发展前景,不仅要看点和线,更要重视面和体。

    不可忽视的“场景”要素

    如果希望产品充分发挥潜在的效用,必须了解产品使用相关的场和景的要素。

    场,指的是产品所处的空间和时间位置。

    景,指的是产品与用户间的互动和情绪触发。

    例如,前面所提到在线办公类产品,在日常情形下,除了偶尔在家加班时会使用在线办公软件外,大多数时候人们想不起用它。但当人们处于疫情蔓延的这一特定情境中时,很多公司很自然地选择了“叮叮”、“腾讯会议”开启了远程办公模式。由此可以说,“疫情蔓延”和“在家办公需求”这个场,为发展“在线办公类”产品提供了一个天然的支持。

    关于景,梁宁提到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得到“app中限量供应、限时抢购的8000套书,在得到app上一抢而空,而部分提前抢购多套的商家将书放在淘宝上却卖不出去。原因在于,”得到“的在线教育情境和限量抢购的策略共同塑造了推销产品的”景“,而淘宝店虽然有”场“,却并没有”景“的烘托。由此让我联想到每年支付宝的”集五福“活动,充分利用了”过年“这一大众共享的场,利用“集五福活动”这一已成惯例的“景”为推广其他产品做铺垫,大约可以称得上是巧妙借用“场景”一大典型。

    产品七问

    最后,梁老师给出了做一款产品前必须要问或者说必须思考的七个问题。整理如下。

    摘自梁宁《产品思维30讲》

    做好选择,才能更好的坚持。对“势”的分析可以普适地应用于任何一款产品。这大约也是为什么梁老师会将这样的内容放在开头几章来讲的原因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判断一款产品的未来发展前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vwqf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