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与成年来访者,尽管在心理咨询中有很多相通的方面,但还是有些针对未成年来访者需要注意的方面。
本文分享的内容,仅是我在心理咨询工作中,面对未成年人来访者的个人做法,供参考。
01 第一次咨询有关事宜
第一次咨询,未成年来访者和家长必须同时到场。
咨询协议需要来访者和家长同时签字,并且留下家长联系方式,由家长支付咨询费用。(第一次咨询之后,来访者如果已经是中学生,家长可以不陪同。)
这样做确保心理咨询是来访者和家长都知情,并且共同承诺做出的行动。否则,如果未成年来访者单独前来,可能家长都不知情;或者孩子是被家长胁迫、欺骗而来等。
未成年来访者与家长同时在场,一方面,是防范今后工作中,及法律上可能的风险。
如果第一次咨询,未成年来访者或家长一方单独前来,他们有可能欺骗咨询师为什么单独来。
比如,孩子可能说是父母没时间陪同,让他自己来,实际上父母完全不知道他来做心理咨询了;或是家长告知,孩子愿意接受心理咨询,自己先过来把费用交了,确定时间,把孩子带来,结果发现孩子是被骗过来的。
假如咨询师只见了单独一方,就收了咨询费用,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可能会被卷入孩子与父母的“战争”中,被“战火烧身”!
举个例子,一个14岁的女孩寻求心理咨询,咨询师问她为什么父母没有陪同,她说她不让父母过来,父母拗不过她,给她钱自己来。咨询师没有考虑太多,相信了孩子的话,用心开展咨询工作。
结果,咨询师被孩子父母告上法庭!因为这个孩子已经1个多月没回家,来做心理咨询父母也不知道,父母觉得你在未经监护人同意情况下,开展心理咨询就是不对,可不管你的好心!
可以去分析孩子父母把对孩子的愤怒,转向攻击咨询师!可这时候分析原因,对咨询师来说意义不大!咨询师一片用心,只想帮助孩子,并且不是故意不经家长同意,而是被孩子欺骗,结果却被起诉,心中感到极大的挫败!
把心理咨询作为职业工作,就不能只顾埋头工作,用心付出,防范职业风险也需要顾及!
未成年来访者与家长同时在场的另一方面,是收集信息、评估工作的一部分:
来访者的咨询意愿如何,主动还是被动;亲子关系、亲子互动如何等等。
02 咨询时,家长是否可以在场
面对未成年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我会当着来访者和家长的面,询问来访者,是否愿意家长待在咨询室。
如果来访者愿意,家长在咨询室;如果来访者不愿意,我会告知需要家长在接待室等待——有时需要对家长做工作,家长才能接受这点。
03 是否需要对家长反馈咨询内容
我会在第一次咨询时,明确告知来访者:家长对其关心和担心,会希望知道我们的咨询情况。
为了平复家长的的担心,减轻来访者面对家长询问的压力,我会安排每次咨询最后的10-15分钟左右的时间,当着来访者的面,与家长沟通一些可以说的内容——我会在把家长请进咨询室前,告知来访者,并且询问是否可以与家长沟通这部分内容,征求来访者同意。
获得来访者许可后,我才会与来访者家长简要沟通——主要是减轻家长的焦虑和担心等情绪。
我认为这是必要的部分,哪怕家长说可以不用沟通!
与未成年来访者工作,与来访者和家长同时建立工作联盟是非常必要的!
有时来访者不愿有任何信息告知家长,这需要费心与来访者沟通清楚,交流的必要性。
04 关于关门
除非极特殊情况,不要反锁门!哪怕来访者要求反锁!
如果不能把握什么是“极特殊情况”,询问自己的督导。
“极特殊情况”下,也一定当着来访者面告知家长,来访者要求必须反锁,让家长有机会求证,不会觉得是咨询师撒谎。
除了不反锁,有时还需要敞开门,或是虚掩,依来访者决定。
关门的强调,既是对来访者的保护,也是对咨询师的保护,避免可能出现的对咨询师的不利影响。
比如,来访者谎称被咨询师猥亵或是诱奸——至于为什么要撒谎,心灵赋予了人足够的创造性,出于某种对自己有利的动机,去制造谎言,而顾不上可能对他人造成伤害!
别以为这是假设,这是经验之谈——不是我的经验,同行的经验。
再比如,来访者在咨询中因为触碰创伤经历,害怕得大声尖叫,家长在门外听见,想要进门,发现门被反锁。
咨询师一边平复来访者情绪,一边慌乱去开门,结果一开门就挨了来访者爸爸“一记‘老拳’+‘你对我女儿做了什么’的咆哮”的双重攻击!
冤不冤?还要不要反锁门?
与未成年来访者工作的注意事项,暂时想到这几点。如有想到其他,以后再补充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