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是特劳特的经典著作,其中关于“定位”的理论,也被美国营销协会评为“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但是,对个人而言,我们要怎样给自己定位呢?
我想抛开《定位》这本书,聊一聊我们在职场中遇到的“定位”的问题。
问题一:当计划赶不上变化,我们还需要定位吗?
我把这个问题放在第一位。因为这是我们生活中常常听到的一句话,它也曾经是困扰我很久的疑问。而我们在给自己定位之后,下一步要做的就是“规划”。既然计划赶不上变化,我们还有必要继续给自己定位、做规划吗?
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我们需要定位,需要给自己规划、并且做出恰当的行动计划。
其实,“职业规划”跟我们平时说的“计划”不同——前者是在摸清定位之后,给出的一个大方向,是战略层面的东西;后者是具体的执行计划,是在战术层面发力。
“规划”是在做策划,“计划”则更多侧重于执行。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国家不是每隔五年就要开一次大会、拿出一个总体规划吗?最近提出“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意思是,现阶段我们都在追求“美好生活”;因此,报告提出的新思想和新计划,很多都是围绕它来的。
在这之前,我国的主要矛盾是“解决温饱问题”,那么,那个时期的计划,就不能想得太远、而是围绕“温饱”这个主题来制定。
古典老师说:不要用战术的勤奋,去掩盖战略的懒惰。
意思是,你不知道自己现阶段缺什么,反而去做一大堆计划、给自己挖很多坑,结果努力了很久,最重要的问题却没得到解决。
还是务实一点、好好想想自己的当务之急是什么吧!
问题二:初入职场,或者刚到一个新环境,如何快速给自己定位、获得晋升?
一般来说,刚进入职场、或者刚到一个新环境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快速适应”,而不是去想如何晋升。
前面我们提到过,定位和规划,是“战略”层面上的事情,考虑问题的范围比较远;但对于职场新人而言,最重要的是做好眼前的事情。
有些毕业生初来咋到,认为自己屈才、不应该整天做“贴发票”“给领导订机票”之类的琐碎;但是在领导眼中,一个连“贴发票”“订机票”都做不好的人,能担当大任吗?
所以,对职场新人和初来乍到的职场人士,不妨先把重点放在适应眼前的工作环境、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上面。等能够胜任现在的工作、并且能够做出成绩了,再去承担更多的职责。
在一个管理完善的公司,是不可能存在“位高权重责任轻”这样的岗位的。如果你工作能力很强、职位高,相对而言责任就比较重。当你做到这一点,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比如工资低、平台小、资源少或者不开心),那就可以考虑换岗位、或者换工作了。
但如果没有做到这一步,不妨先沉下心来、埋头苦干吧!
俗话说:先让自己值钱,才能让自己挣钱。
问题三:如何给自己做职业规划?
我觉得,专业的事情,应该让专业的人来做。
我自己就接受过生涯规划师的三次咨询。规划师通过了解我的性格、兴趣、能力和价值观,给我做初步的定位;然后分析我所在的行业、职业和岗位,根据大环境的趋势来做职业定位。
我最初的想法是,通过生涯咨询,可以找到自己的大方向、做一个三到五年的职业规划,从而摆脱眼前的迷茫;但规划师告诉我,三到五年也是一个比较长的阶段,中途变化会很大,建议我从半年计划开始做。
这就回到了我们前面的问题:规划和计划。规划是战略,可以定下三到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计划则是战术,必须专注当下,并且随时要做调整。
我认为,做职业规划有三个方法可以尝试:其一是找到专业的职业测评,比如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MBTI职业性格测试,这些在网站上能找到一些简单的测评版本。
至于更加专业的测评,则是要付费的。新精英网站上应该可以找到免费的专业测评。
其二是回顾自己过去取得的成就,找到那些最有成就感的事情,这里面就藏着你的优势。
其三是盘点自己的能力,哪些是能帮你赚到钱的,哪些需要加强、哪些是弱项。我们不一定要把时间花在弥补弱项上面,而是可以更多地关注自己的优势、将它发扬光大。
但我觉得吧,如果你重视职业规划、并且很长时间以来都处于迷茫和焦虑的状态,一直很努力但一直没成果,那就可以考虑花钱做一次规划。
问题四:我快30岁了,还是没有一技之长,仍然处于迷茫中,应该怎么破?
30岁是一个比较尴尬的年纪:已经过了学习的黄金时期,被一群20几岁的年轻人抢饭碗,自己又即将进入35岁的职业危机(很多招聘广告都限制在35岁以下的人),常常感觉力不从心。
当然,能够回答这个问题的人,只有专业的生涯规划师了。在这里我只能说点自己的建议,因为我也是30几岁的人,也还处在不断努力的阶段。
我觉得,这时候有三种做法值得尝试:
1.持续行动:不管我们去不去做生涯咨询、不管我们有没有给自己合理的定位,行动起来,在任何时候、任何阶段都是很有必要的。不能说我们还没定位、就不行动;其实,有很多通用能力,包括写作、演讲、PPT、沟通、管理……这些都是没有门槛、或者门槛特别低的能力,并且在各个领域都能用得上。
前提是,你要持续不断地行动、行动。
2.降低预期:持续行动最大的阻碍,不是拖延症,而是完美主义。我看到不少小伙伴,他们并没有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然后每次打卡的时候都给自己制定一个庞大的阅读计划。这样的计划,并不是出自战略层面的长远考虑,而是心血来潮、突然就想搞一个大新闻。
他们高估了自己的自控力,其结果自然是半途而废,还打消了自己的积极性。
我觉得,他们应该给自己定一个可以实现的小目标,从“每天阅读5分钟”开始,逐步加量。
3.聚焦优势:你有哪些优点,那就去发掘它们、直到你可以用它们赚到钱。传统的教育,是要我们“不能偏科”,要不断地弥补自己的劣势。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的,比如我的沟通能力较差,那就得补起来,因为沟通在任何行业、任何领域都是非常重要的。
但我却不能靠沟通赚钱。因为我的底子差,沟通能力顶多只能补到7、80分,不出大错就好;接下来,我就应该聚焦在自己的优势——写作上,把这个优势发扬光大,争取超过身边90%的朋友,我就能从写作中赚到钱了。
事实上,我就是靠着写作能力,从一个营业员顺利跳槽进入网络营销公司的。
最后,我们回顾一下这篇文章的主题:我们如何去给自己定位?
围绕这个主题,我提到了四个问题:
一、当计划赶不上变化,我们还需要规划吗?
答案是:需要,规划是战略上的大方向,计划是具体的战术;前者定下来了就别随便改动,后者则需要随时调整。
二、初入职场,或者刚到一个新环境,如何快速给自己定位、获得晋升?
答案是:从做好手头的事情开始,先让自己值钱,才能挣到钱。
三、如何给自己做职业规划?
答案是:找专业的人咨询;或者去找一些专业的职业测评。
四、30岁还是没有一技之长,仍然处于迷茫中,应该怎么破?
答案是:不要等到定位之后才努力,先从通用能力开始练;降低预期、逐渐提升自己;沉住气,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一定要让自己的能力配得上它。
关于“定位”的主题写作,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接下来,我们聊聊另外一个话题——如何发现自己的优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