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太阳十分好,即使到了黄昏,四五点钟的时候,夕阳还把窗外的栏杆照得金灿灿的,的确难得;这两天阴了下来,灰蒙蒙看不出时间,糊涂地过去了。街上总是没人,日子一天天也没什么区别。吃的东西倒有变化,不过并非花了心思使它不同,而是今天吃的明天未必还有。
我只能透过窗户,看四方的外景,铁笼的栏杆将它分割得如拼图一般,拼凑起外部世界的图景。其实我关于外部世界的印象总是拼凑的,就想通过各种媒体获得疫情的消息,知道大概是怎么回事,但毕竟太有限了。
老实说,对于突如其来的疫情,我心里一直缺些实感,好像做梦一样。无端侥幸地觉得一切都会过去,没有什么会发生到自己身边——可能是潜意识的自欺吧。在历史书上看到和亲身经历毕竟不一样的。不过在我,却因为故事听多了,反而不信这种事情会出现在我生活的时代,甚至还没有听故事的时候觉得真切。
然而严重的情况又是如此确凿,否认不了。真算得上“躲进小楼成一统”了,一日三餐,看书写字,假装无事发生。也并不觉得日子长,不是还有事做么?但是望不到头的假期,让倦怠一点一点爬上来。开始时觉得疫情是梦,慢慢地,生活好像也变成“浮梦”了。
一场灾难过去,想毫发无损,几乎是不可能的。我相信疫情一定会过去——人类这点自信和希望当然有的。但我也不禁担忧,这样巨大的伤口,要花多长时间多少代价才能愈合。经济需要恢复,谁也没想到老天突然来这么一手;心理上的创伤也是不可忽视的。亲历者的伤痛我并不了解,可我同样害怕着另一种易被忽略的创伤:懈怠和虚无。
伤痛是有力量的情感,它可以置人于死地,可是倘若加以控制和引导,也可能蕴含着重建的生机。而懈怠和虚无是无形的杀人者,像一坨黏糊糊软塌塌的鼻涕,像一片湿漉漉、令人窒息的沼泽,在不知不觉间腐蚀人的神气。长久地待在屋里,恍惚,不知何处着力,一直撑着的努力奋进的那股劲儿没处使,渐渐不再抬头了。于是不禁拷问人生的意义,看到的却是虚无:并不是真的无意义,只是一切的意义离自己都很遥远,眼前的事情好像影子,又虚幻又纷乱。
更可怕的是,困居家中,最容易被懈怠和虚无俘获的,是学生,是少年、青年,是社会恢复需要的新力量。人一旦颓下去,再振作起来就有些困难了。睡着的需要时间来苏醒,可这是年华正好的人们!
我害怕溺死在这无边的幽暗里。日子还要过,人生要继续下去。
眼下依然是四面的墙,不过有窗,能有窗总是好的。我所在的城市情况并不乐观,病患增长率上升,住所附近也出现了病例。可我的心还幸运地平静如常。想想人无法改变已经发生的事情,自己的生活却是可以自行赋予意义的。趁这孤独的时光读读哲学,读一读平时没能静下心了解的东西;学点感兴趣的事情,弄明白来路和去处。这沉静思考的时间,若加以利用,亦是苦难中的修行。
脚步封锁,生活还可以打开的。我们都还活着,都还清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