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王羲之《兰亭集序》是如何展开“死生亦大矣”问题讨论的(1)

王羲之《兰亭集序》是如何展开“死生亦大矣”问题讨论的(1)

作者: 语过添晴sunny323 | 来源:发表于2022-09-06 20:30 被阅读0次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社会陷入了旷日持久的混乱中,百姓在生死线上煎熬、挣扎。浓厚的死亡意识笼罩着这一时代的人,他们对死的恐惧和由之引发的对生的焦虑,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今天我们来看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如何展开对“死生亦大矣”问题的讨论的。

《兰亭集序》对于“死生亦大矣”问题的探讨集中在三四自然段,今天我们先就第三段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文章第三段一开头就展现了广阔的境界,“夫人之相与”,指人际交往,是普遍命题,当然也包括这次兰亭之会;“俯”“仰”二字联用,表示人的一生过得很快。由此作者引出怎样度过自己一生的问题。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作者指出面对纷繁复杂的生活,人们往往以自己的方式自由地生存在社会上,总的来说有两种人:一种是“静”者,在室内畅谈胸怀抱负,“悟言一室之内”;一种是“动”者,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作者说,不管是好静者常在室内畅谈抱负,还是好动者纵情山水,大家都是遇上喜欢的事物就心满意足,并因此而乐而忘忧,竟然“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但是人类生命本体的内在欲望是永不满足的,人们对美的感受也不是永恒不变的:得到的东西即使再好,也会很快厌倦,感慨也随着产生了。而曾经感到愉快的事,转瞬就变为旧迹,仍然不能不因之而感慨万千,所以“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作者感慨的是时间飞速流逝,事物急剧变化,人生悲喜交加,由此更加感慨人的生命脆弱!

最后作者说“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作者感慨的是,不仅人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而且生命最终也要归于消灭,这真是与生俱来的人生大悲痛啊!这种悲来自对生命有限性的深刻洞密和对时间无情的畏惧。

综上,我们看到《兰亭集序》第三段主要是引出“死生”这一人生最重大的问题,抒发的是人生无常 、情随事迁的悲痛之感。更在不经意间启发读者思考该如何渡过此生的重大人生问题。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明天我们继续看《兰亭集序》第四段是如何继续展开生亦大矣”这个话题的。最后欢迎大家,留言、评论、转发、收藏!

相关文章

  • 王羲之《兰亭集序》是如何展开“死生亦大矣”问题讨论的(1)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社会陷入了旷日持久的混乱中,百姓在生死线上煎熬、挣扎。浓厚的死亡意识...

  • 王羲之《兰亭集序》是如何讨论“死生亦大矣”问题的(2)?

    今天我们接着分析《兰亭集序》的第四段,看作者是如何讨论“死生亦大矣”这个问题的。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

  • 死生亦大矣

    死生亦大矣 文/老庄友华 还是上小学的时侯,有一天突然就醒悟了:人终归是要死的!那一刻,人完全懵了,感觉里只剩下轰...

  • 死生亦大矣

    世人常怀侥幸,也许是我就偷偷做这一次,应该不会被发现的侥幸;也许是我就再熬多一晚,应该不会有事的侥幸;也许是世间还...

  • 死生亦大矣

    晚上在电脑前码字,收到一条短信:杨奶奶于今日凌晨去世,一切安详。 落款:李院长。 回忆了一会,这条短信应该来自于重...

  • 死生亦大矣

    坐在回家的出租里,一如既往的喜欢跟司机唠嗑,聊聊家常,每当同司机聊天的时候,心里总会感觉一种祥和的幸福感。只是这次...

  • 死生亦大矣

    人到底从何而来,又归于何处?古往今来无数或平凡或伟大的人都考虑过这个问题。但是依然没有结果。“死生亦大矣”,这个问...

  • 死生亦大矣

    一 我对死亡的恐惧与憎恶,因父亲的突然离世而尤为深刻,在我看来,死亡成了横亘在亲人之间最残酷的事,尽管《寻梦环游记...

  • 死生亦大矣

    这一次我却连哭都没有,心里说不出来什么的感受,是因为经历多了,还是因为心变得冰凉了。和妈妈打电话我也听不出来什么,...

  • 死生亦大矣

    那一年,王羲之的曲水流觞之叹,叹出了多少对生死的感怀。然而时过境迁,一句“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死生亦大矣”,其中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羲之《兰亭集序》是如何展开“死生亦大矣”问题讨论的(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wcwnrtx.html